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批一个字     
《小读者》2005,(4)
王小宝经常抄别人的作文,被老师批评过几次。这天,他又抄了别人的作文,但在文章的下面加了一个说明:“老师,我向您保证,这次的作文确实是我自己写的。”老师阅后,什么批语也没写,只在那个说明的“写”字前面批了一个“抄”字。只批一个字  相似文献   

2.
据说朱自清先生做语文老师时批改作文特别仔细。朱先生批改作文从不吝啬心血,有错必改,看到精彩的语句,则用红笔画上圈圈,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一回,他在学生的作业上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学生找来说:“还是用你原来的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的那个字好。”朱先生的好友俞平伯先生却不赞成多改,理由是学生只注重分数,从不看教师的修改和评语。朱先生批改作文的这段逸事触发了笔者对工作中倍感困惑的一个问题的思考:学生的作文到底如何改?作文批改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事情。两周一次的作文,多则一百多篇文章,既要找出错别字,又要批…  相似文献   

3.
有老师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其中有一句“光是每星期的改作文,就让我累死了”.我脱口说了句:“谁让你改作文的?”说出这句话,就有点后悔,这下我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了.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很兴奋,他认为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啊,谁规定过语文老师一定要“批作文”“改作文”的?但是,更多的老师会认为这简直大逆不道,如同谋反:学生作文,怎么能不改呢?可是,这么多年的“批改”,有没有进步?为什么学生还是那么怕写作文?  相似文献   

4.
偶然翻阅一个二年级学生的生字本,在一页中发现他把“猴”字错写成“(?)”。老师在本上用红笔批道:“把“猴”字抄写十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但在重写  相似文献   

5.
领导检查作文,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如此种种,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没错,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每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7.
已經是夜深人靜的时候了,王老师还在批改作文。他批呀批的,叹了一口气。为什么学生作文上的毛病总是改不掉?看!已經糾正过几次的錯別字,这里又錯了!剛剛在上篇作文的眉批里指出过的毛病,这次又犯了!簡直是改不胜改。王老师苦思很久,从学生日常对待作文批改的态度,終于得出这样一个結論:应該設法引起同学們对批改的重視,逐步把作文中的毛病改掉。王老师經过充分准备,来到了課堂上。这一堂是作文讲評。第一个問题是:书写的基本規矩。王老师把“书写的基本規矩”一行字写在  相似文献   

8.
礼物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十分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但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  相似文献   

9.
徐顺桂 《湖南教育》2004,(22):14-14
于永正老师班里有个学生叫张斌,作文成绩不好。三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他终于吭哧出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那篇作文竟没让于老师动一个字。于老师激动涌上笔端,就在他的作文簿上画了一幅画———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于老师在班里读完他的作文后郑重宣布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事实 :学生最怕写作文 ,老师最怕批作文。两周一大作 ,一百来本作文本 ,老师批得头昏眼花 ,筋疲力尽。批后发下去 ,学生的反映如何呢 ?绝大部分学生大概用不了一分钟 ,只看了个分数 ,就把老师的辛苦消化了 ,这大概就是“精批细改”的结果。如何改革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 ,这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多年来 ,笔者有意识地在作文批改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试图采用一种“互批、自批、复批”的新方法 ,并有所收获。一、以叶圣陶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叶老在语文教学论著中反复强调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爱用“不”这个字眼.像“×字不是×旁而是×旁”、“×字的×地方不要加一点”等等,随口而出。教师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是想“防患于未然”,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你不叫他加的一点,他偏偏要加上一点;你不要他写这个偏旁,他偏偏要写这个偏旁。于是许多教师大为恼火,认为这是学生不听话,故意和老师捣乱。其实并非如此。其一,教师在教学生字词时,  相似文献   

12.
领导检查作文 ,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 ;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 ,如此种种 ,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这句话没错 ,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 ,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改作文上 ,那么 ,语文老师就是长个三头六臂 ,不备课 ,不上课 ,也无法完成这“百回改”。“改”在作文教学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简单地说“是”或“否” ,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批改作文只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手段之一。要想通过批改作文来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星期六晚上,我的一个朋友拿着他儿子的一篇作文给我看,说老师太苛求了,不但给打了个40分,而且还写了一句只有三个字的总批“流水账!”我的朋友感到很不服气,他说:“我儿子在三年级时,作文语句不通,层次不清;现在上四年级了,他能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叙得清楚而有条理,作为一个差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有这么两句话:“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出息的。”“我总是考虑着前途的问题。”某老师费了一番心思后,改为“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前途的。”“我时时刻刻想着前途的问题。”另外一个学生在作文里慨叹“前途”的“渺茫”,而某老师却只在文章后面批了“文字清顺”四个大字。人们问他为什么只批这样几个字呢?为什么不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呢?这位老师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语文教员,不是政治教员,我批的是文章,不是思想。”解放已经快八年了,这样的教师现在应该不多了吧。但是,把教  相似文献   

15.
老师命题学生做,老师批作文,学生看分数,老师在“批”字上下功夫,学生在分数上争高低,这大概是一种传统的做法。我校去年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开始大家都不敢动手,特别怀疑,三年级学生会修改什么作文?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校园逸趣     
老师的批语语文老师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一学生洋洋洒洒地写了700字,得意地交给了老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一句话:“批语请见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最后四个字。”该学生十分高兴,对同学们说:“老师对我的评价都上升到诸葛亮的水平了,谁能帮我找一下这篇文章。”一女生将这篇文章递给了他,他高兴地向文章最后找去,只见最后四个字是:不知所云。一名学生坐在最后一排睡觉,旁边即是教室后门,每次下课,都是同桌把他叫醒,然后他径直走出教室沐浴阳光。某节课中,老师破天荒地叫他回答问题,酣睡中的他被同桌叫醒,起身就推…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批改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大都是如出一辙,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批”这样的格局。这样做的弊端是:不说咱教师要批那么多学生的作文的辛苦,累得够呛,单说学生是怎样对待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大多学生还好,发到手中,翻开看看,自己的多少分,然后看看批语,三下五除二,就扔到一边去了。好的把几个错别字给改过来了,有的学生都不屑一顾,就束之高阁起来,等到下次作文再用。长此以往,学生自己都不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这还了得。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花大力气在“改”字上下功夫,要大做一番文章才行。对  相似文献   

18.
开心果     
《小读者》2005,(1)
语文老师布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临近下课,李涛才写了250字,同学们都已交了,怎么办呢?他急中生智,在作文的结尾写上“×2”。几天后,作文本发作文 文本发了下来,老师给他的得分是“75÷2老师说:“我很高兴地在数学考试中给你81分。”学生:“为什么不给我100分?那样你肯定会感到更加愉快。”更加愉快老师:“欣欣,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样的人是虚伪的吗?”欣欣想了一会,说:“哦,老师,早晨面带笑容来上学的学生。”虚伪开心果谁去开家长会爷爷退休了,报名上老年大学。正读一年级的孙子好奇地问:“爷爷,您…  相似文献   

19.
幽你一默     
耳朵被拧掉了有个老师经常用体罚的方法对付学习差的学生。一次,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把“陈”字错写成了“东”字,老师发现后非常气愤地当着全班同学把他叫到前边,大声问:“说!你的‘陈’怎么没了耳朵?”  相似文献   

20.
翘起大拇指     
(一) 一个上三年级的小朋友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月亮长胖了。”老师在这句话下面画了圈,并在旁边批了个“好”字,“好”字后面点了一个长长的感叹号。 这位同学上中学后,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