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尚任(公元一六四八——一七一八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子。出身于一个地主的家庭里。祖父、父亲都是读书识礼之士,这对孔尚任的教育很有影响。孔尚任所生的时代,正是南明王朝灭亡的第三年。其时清王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正猖獗地施行,因而各地区的反满情绪和斗争的行动,穷出不迭。例如孔尚任的父亲孔贞璠就曾是一个反清人物。因为他父亲是“养亲不仕”而又慕朱家、郭解为人的人(见《阀里文献考》),  相似文献   

2.
孔尚任(1648—1718)是我国古代著名剧作家,虽然他一生著作不多,但仅是一部《桃花扇》就足以使他蜚声文坛。他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故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孔贞璠是明末举人,博学多才,清朝建立后绝意宦途。岳父秦光仪、族兄孔尚则都曾亲自在南明弘光政权时期生活过,孔尚则还一度做过福王的下属,与马士英、阮大铖等共理朝政,后生龃龉而离去。对于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3.
17世纪末叶,中国戏曲文学出现一部有名的传奇,那就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字季重,号东塘,别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此前曾写有《小忽雷》传奇,《桃花扇》是他任清康熙皇朝户部员外郎时写的。孔尚任写《桃花扇》传奇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他在“桃花扇本末”中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可以看出他的写作态度是比较认真的。这部传奇的依据是如下一段史实:1944年(明崇祯17年)3月17日,李白成农民军入北京,明毅宗由检缢死煤山。满清侵略者便以卖国贼吴三桂为前导,打败农民军(当然农民军失败还另有原因)。福临(顺治)便在北京称帝,开始其君临中国的统治。同年五月,明朝南京六部衙门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和张慎言、吕大器等拟迎立潞王常芳,而阉党凤阳总督马士  相似文献   

4.
试论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古文大家,当时“学士、大夫,几于五家有其书”。直至今天,即使并不了解文学史的群众,也有许多人耳食其名,这是由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播扬开来的。但孔尚任在剧本前附有“考证”书目一篇,说明材料来源,列于篇首的几篇文  相似文献   

5.
探明孔尚任罢官原因,对正确解读他的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程荣华先生的“《通天榜传奇》罢官说”证据不确。从孔尚任罢官后与友人唱和的诗歌、经济变迁以及宝泉局收购废旧小钱等情况来看,可以认为,孔尚任罢官主要与宝泉局收购大量的铅多铜少的小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孔尚任虽为圣裔 ,从小受的是儒家教育 ,奉习孔孟之道 ,但他的《桃花扇》中却有丰富的道教思想。在《桃花扇》中他表露出对儒士政治的失望和儒家社会理想的破灭 ,而将希望移向了道教。他为侯方域、李香君等人物安排了入道的结局 ,又将史可法、左良玉等册为道教中神。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构筑了一个道教洞天式的精神家园———桃花源 ;这是他企求的理想社会的幻景。他在此传奇中也是以道教的兴亡观归结兴亡案的。  相似文献   

7.
侯方域是《桃花扇》所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通过艺术典型侯方域来考察孔尚任对历史人物的改造,这些改造反映了孔尚任抨击权奸、谴责福王的政治思想和对复社文人褒中见贬的政治态度,并表达了他归隐的愿望,体现了《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桃花扇》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较高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历史的反思意识.但是,作者孔尚任所设计的令男女主人公双双人道的结局,存在着自身的不合理性.它违背了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以及戏剧情节结构发展的既定轨迹.这样的结局构思,实际上根源于孔尚任本人的悲观主义倾向和他的消极归隐思想.在南明王朝灭亡的巨大变迁面前,个人的幸福已无意义可言,红尘情爱更无可留恋,因此,他在一开头便埋下伏笔,为剧中人所安排的出路便是入道归隐.  相似文献   

9.
《容美记游》是清代戏曲作家顾彩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写作的。康熙二十六年(1678年),顾彩闻吡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蒋玉渊“极道容美山水之秀,主人之贤”,便欲往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顾彩因孔尚任与枝江县令孔振兹的关系到了湖北枝江,并得知孔尚任所作之《桃花扇传奇》“传扬容美”,“女优恒演”,便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被罢官的真正原因,近三百年来,始终是一桩“疑案”。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和文史类工具书,关于孔尚任被罢官的说法,不外乎如下几种: 因《桃花扇》得祸说。新编《辞海》即持此说:“(孔尚任)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当时与《长生殿》作者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称。不久即罢官回乡。”此说虽未免有点儿含糊其辞。但其因果关系是不难看出的。中华书局出版的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之一《孔尚任和桃花扇》亦持此  相似文献   

11.
清兵在山东的杀戮在幼年孔尚任心中留下了阴影;孔的父亲的言传身教、族兄所讲的血染诗扇的故事唤起了他的民族情感;各地反清斗争的此起彼伏、任职淮海期间的所见所闻滋长了他的反清情绪;儒家“仁政”、“爱民”、“夷夏之防”思想促使他反清,而作为清朝臣子,他又必须忠于清帝,又不能反清,这一矛盾使他的人格处于分裂状态。孔尚任不满“现实自我”,在《桃花扇》中,他分裂的人格合一于理想,化身于老赞礼等爱国者形象之中。  相似文献   

12.
巧作座右铭     
《小读者》2010,(3):56-56
民国年间,有位著名的大书法家叫于右任,从不轻易给人写条幅。曾有富商向他求过多次,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这日,某富商求字未得,离去时.突见于右任院中角落处,有一幅字,上面“不可随处小便”,正是于右任的字迹。  相似文献   

13.
清初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脱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之说,似已成定论。本人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提出异议,是因为发现了孔尚任的有关自述前后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三月,孔尚任作《桃花扇小引》(以下简称《小引》),其中说:  相似文献   

14.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经过十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完成的。这部伟大的剧作,由于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很快流传开来。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小识》、《本末》中,将写作和流传的最初情况作了记载,他说:“《桃花扇》成,王公荐绅,莫不借钞,  相似文献   

15.
《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作品,但作者孔尚任却选取了"名士与名妓"模式来表现这一严肃的历史主题。不论是从文学表现传统,作者与明遗民交往,还是作者本身对士大夫阶层的反思与对小人物的关注等方面,都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孔尚任选取"名士与名妓"模式写兴亡之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孔尚任的《桃花扇》共有《小引》、《小识》、《本末》、《凡例》、《考据》、《纲领》等6篇自序。分析研究这6篇自序才能真正了解孔尚任的创作动机和心愿,以及剧本创作、演出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7.
孔尚任罢官的时间,孔继汾,容肇祖认为在康熙三十八年秋天,汪蔚林先生认为在三十九年上已(三月三日)之后,袁世硕先生认为在三十九年送春之时,并确指为三月乙卯(初十日),考察孔尚任诗作为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18.
语文趣味题     
1.现代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独步书坛,但他性格古怪,轻易不为人写字。许多人为求他的墨宝想尽办法但终不能如愿。有一次,他看到他们胡同里有人不讲文明, 随处小便,一气之下,便随手写下了“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字贴在了墙壁上。附近有一个书法爱好者看到这几个字写得绝妙,堪称书法精品,便揭了下来,要留作记念。但是,这  相似文献   

19.
从李渔的戏曲理论出发,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例,对"传奇"的界定,《桃花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两相映照,在肯定李渔戏曲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孔尚任《桃花扇》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剧作<桃花扇>以其强烈的兴亡之感,为汉民族政权的失落唱出了一曲沉重的挽歌.本文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生平遭际及<桃花扇>文本入手,探究孔尚任的思想状况,考察它是否具有民族意识,讨论作者思想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