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实践历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思想史的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实践历史观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现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实践思维方式思考人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而费尔巴哈的历史观是以飞本思维方式思考有关社会历史问题的学说。因此,回到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实践历史观的方法论道路上,反思两种历史观的本质区别及其根本原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历史观,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与大历史观分属不同的逻辑域。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为主线,可以揭示出一种大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主要有13个,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整体,在逻辑上构成一个三级结构,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概念结构。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内在地具有时间性,因而也内在地蕴含着一种大历史观。与劳动概念的三级结构相对应,该大历史观显现为一个三级时间结构。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具有大时间、大逻辑、大价值三大本质特征,理应成为大历史研究的指导范式。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有一套完整的概念结构,这是其优于黄仁宇和大卫·克里斯蒂安等为代表的同类理论之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是其中两大重要理论部分。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和实践的唯物论。历史观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论是历史观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并贯穿于历史观的始终;历史观中处处体现并论证了唯物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在研究领域、主要观点、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以及方法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学习札记齐康人类历史最初并不具有世界性。最初的人类历史,即人类局部历史(民族历史和地区历史)在突破自身狭隘性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这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就是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历史事实,阐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新疆历史,必然发现几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杂处,共同发展的地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新疆历史必然是出一个结论;新疆统一于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用辩证思维研究历史现象与规律,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历史与社会,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对社会、人生提出的诸多问题。在党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政治信仰、民族文化认同感,使之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刘艳所著的《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一书,以历史脉络为切入点,从横纵角度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深刻内涵。该书第一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时代诉求,揭示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章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三个历史阶段,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揭示的关于宗教产生与存在的根源、演化过程及其消亡规律的观点.宗教的产生有自然、社会和认识论以及其它复杂的根源;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仍有存在的根源;宗教演化是有自身规律的,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消灭宗教,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生存境遇和充分考察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性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整个世界必将实现由民族史向世界历史革命性过渡的世界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同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实践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9.
幸福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从来都是不曾降温的热门话题。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生活在物质相对富裕的今天,人们却普遍找不到幸福,得不到幸福,品不到幸福?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一种可怕的观念在作祟——去历史观。去历史观去掉的不仅仅是个人成长的历史、历经的过往,也去掉了可供继承和比较的前提,去掉了幸福的根基。只有时刻坚定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沿承历史中夯基,在史今对比中体味,才能找到因心灵蒙蔽而丢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撰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创造史观”,认为:“既然历史进步的要求是‘出新’,历史价值的取向是‘首创’,历史本质要求是‘创造’,那么,探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寻找历史的主人,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功绩,就应该用‘创造史观’,即谁为历史增加了前所未有的东西──新事物、新方法、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并且这些新东西是有益于人类进步、人类幸福,有益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谁便是历史的创造者”。笔者又撰文提出另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群英史观”。它认为:“创造史观的确立,同时也论证着一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观作了评析,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史观,它具体表现为抽象的人性论、抽象的价值观、抽象的人类观和抽象的人道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者虽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但在实质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主张打破理性原则确立的连续性、方向性和秩序性,以无中心、反本质、偶然性的断裂片段搭建历史。它从两个层面瓦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基:推翻普遍性的本质存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共同理想成为空中楼阁;斩断连续性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现路径成为呓语梦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观超越先验本质逻辑规范历史的形而上作法,可破解后现代主义历史观的虚无主义倾向。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生成本质、本质历史异化、逻辑重塑本质、本质现象统一过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共同理想方可确立,并具有到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衍生于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反思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旨在恢复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和辩证方法论品质,体现出明显的哲学向度:关注实践,将实践置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强调总体性,把总体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核心;高扬主体性,将主体性视为马克思哲学的主要价值蕴含。在对实践、总体性、主体性的阐发与张扬中,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基本凸现出对马克思哲学品格的历史承传。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历史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具有务实性、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其中。务实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基础;科学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实质;民族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本色;开放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风格;人民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立场;创新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灵魂。一句话,邓小平历史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推论。此种被学术界长期所忽视的观点对于理解马克思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有裨益。对于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才能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理论;指明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途径;进一步提出先进生产力标准的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和意识能动作用的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前进方向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动力原理;深化了共产党价值观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些新的思想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自卢卡奇始,围绕马克思的历史观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作出了种种解读和阐释.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误解和故意歪曲,也有一些合理的和给人启发的见解.本文将对其中影响比较大的观点进行梳理和简要的分析,以助于对马克思历史观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历史观的杰出贡献在于摆脱历史观的二维空间结构,从而建构其思辨的三维空间,事物的发展不再是平面结构上概念、范畴的交叉、重叠,不再是任意的思想的随便排列,相反,概念、范畴是在三维空间结构中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立体序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唯物主义地颠倒了黑格尔的思辨时空观,在历史发展的实证主义——实践的观点上,在三维时空观中加上一维——时间的速度,从而唯物地改造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的同一"为"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性并对历史偶然性做出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历史观是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向导。近代中国的多灾多难。在某种程度上是国人乃至整个民族社会历史观被动与缓慢地变革的结果。从自有的朴素社会变易历史观到引起的西方资产阶段的进化论历史观,直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观,步步前移,渐趋深入,历史功利沉积为近代中国的曲折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基础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西方的法国和半东方的俄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又经历了 70多年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风雨雨尤其是“三落三起”的痛苦磨砺 ,使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深刻、更坚定不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