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北京市,朝阳区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区,在基层文化工作中,朝阳区文化馆也是个出业绩、出人才的先进单位.著名画家老甲、作家陈祖芬都曾是此处的馆员,在京城叫得响的朝阳区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也是该馆的独创.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拍摄了电视纪录片<激情人生>.我敢说,<激情人生>是一部充满激情和豪情的纪录片,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一定会被主人公于波的激情、豪情以及他对理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感染.  相似文献   

3.
章辉 《中国图书评论》2009,(11):124-128
美学原理需要不断地重新书写。美学原理的重写,一是基于新的时代对于前人思想的新知,二是基于新的时代提出的新的哲学观念,三是基于新时代的新的艺术体验,这三方面的综合不断地推动着美学基本问题域及其解决的新变。美学原理似乎仅传达美学的基础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谈论艺术,提高读者人文素养的著作。而艺术这个话题既简单,又深奥。艺术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一幅画,是一首乐曲,或是随手偶成的一个物品,但又有难以穷尽的深层内蕴。作者没有纠缠于艺术的定义,而是饶有兴致地邀请读者一起先“忘情于声色之间”,从诗人所描绘的声色迷人的春天景象入手,引发读者进入艺术欣  相似文献   

5.
暖冬日晦,细雨敲窗,独处斗室。面对一本书,阅读一种人中。这种人生不事夸饰,没有动人耳目的异样华彩,它纯朴而厚实,放逐了喧哗和浮躁,不会涂沫浅薄的抒情,也不曾赘加浮泛的议论。真实的人生影像只幻结成两幅画面:老人细数年轮执著的手势,和娓娓叙说时平和的眼神。叙述如水,传递着人生的本色、生命的况味、牛存的别样智慧。这,就是骆样发先生的《碌碌人生旅》。骆先牛在前言中自谦为“消闲”之作。其实,作为一部世事实录和心灵史,作为一种个体生命存在的物化和承载,它的意义当然不止于消闲,而是一部“有为之作”。其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悼祭之忱都是我们这个“慎终追远”古老民族情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死亡带给人们的灰暗阴影,历来人们从实用角度写作的多,而对悼祭作品鉴赏研究不够。许多哀祭悼亡的精品没有引起文学研究者应有的重视,近见王毅等同志如题之作,感到其有补于这方面的些微缺憾。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本不大也不厚的新书,且不是太贵的书。她有着端庄而秀丽的容颜,封面于一片黑亮中,右上方有约占版面四分之一的充满彩虹的“艺”字,十分绚丽!近处书名、拼音文字、出版社名,均以白色字竖排,占去很少的地方,画面显得活泼、悦目。左下方竖排一行出版社名  相似文献   

8.
《关于物价的通信》(新华社1988年1月12日播发,作者:姬乃甫、陈乃进、陈芸)是一篇引起了广大群众思想共振的的新闻力作。文长5000字,我一口气就读完了。《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次日都在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刊登,《经济参考》套红题在一版发表,《工人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多家省报也都载于显著版面。报纸发表后,北京和外地读者,还有几位新闻同行,纷纷打电话或长途电话给作者,感谢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替群众说了郁积多时的心里话。这些热烈的反映说明,这篇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舆论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强烈的社会效果?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近读《人民日报回忆录》一书,被其所披露的内容与记者的文笔所吸引住了,这是一部信史。建国四十年来新闻宣传中的沟沟坎坎,其中都如实地反映出来,对我们搞新闻工作以及新闻研究的人来说,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材料。记者写史,写刚刚过去的一幕又一幕,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他们往往是重要历史的见证人。事实上这部书,集人民日报历届著名人士、中坚人士之手,抓取每人在历史关键时期所经历的精采一幕,绘之于笔下,既给我们提供了最翔实的史料,同时又绘声绘色、非常形象地领我们去身临其境,去感受这些重要新闻宣传中的甜酸苦辣,并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赵健 《科技与出版》2011,(12):120-121
《麦克斯韦》这本书,是松鹰(即耿富祺)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丛书所撰写的六本科学家传记中的一本。全书仅5.125印张,6.9万字。在松鹰的诸多著述中,《麦克斯韦》无疑只能算是一个小而又小的小不点儿。  相似文献   

11.
早就知道赵光鸣写了一部《乱营街》,可时隔三年以后才见到它的真面目。忍不住又要发一番西部人的老生常谈,对比于内地蹿红作家的等米下锅,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的西部作家的命运,可真够坎坷的了。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激动过了。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经常要记叙或描写人物,人物写得性格鲜明,呼之欲出;可惜也有一些报道,人物写得黯然无光,干瘪寡味.所以新闻报道怎样写好人物,很值得探索.我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在人物刻画方面有很多名篇,值得借鉴.明朝宋濂的《秦士录》就是一篇优秀之作. 《秦士录》塑造了一个文武全才,而又狂态毕露的壮士形象,千字文,而形象饱满,触之可感.它的写作特点是:不求详,不求全,不铺陈排比,不空发议论,而是牢牢抓住足以反映邓弼性格殊征的几个情节,倾全力予以刻画.笔墨精炼而酣畅,真正做到了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13.
从去年以来,演艺界的明星著书叙说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描写艺事的艰辛和由此带来的悲欢毁誉,似乎成了时尚。据我的观察和体验,这类书还是广有读者的—一我自己过是爱读这类书的众人中的一个。我喜欢翻翻这些书,并不是因为我是“追星族”,而是因为读这类书,颇能广见闻,获收益。当然,这些所谓明星“自传”中,也有的以炫鬻私情艳事为招徕,受到舆论的批评;但大多却是事业有成者的实实在在的回顾。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而只是从艺历程的片断回忆的衷辑。从这些文字中,自然也可以看到时代演进的痕迹,看到世态人情的某些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张玉辉同志所给<女子生活艺术>的分类号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该实例的归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艺术家被视为“模仿者”的观念在古典文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8世纪以后,“模仿说”受到冲击,“人们在对其批驳中普遍强调艺术的想象与创造的本质,强调艺术家、诗人作为‘创造者'的主体地位”[1]。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等都曾肯定艺术家作为审美主体的重要性,并强调人在艺术中的自我创造性。如果说,早期文艺理论家对“艺术本体”讨论形成的一系列成果,是基于“艺术家何为”这一问题的拷问,那么作为在实践探索中的一次尝试,李凤亮教授率领团队撰写的《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海天出版社2014年出版。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观看了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片名的12集电视连续剧《沈鸿》,真实生动地感受到了一种执著追求的辉煌人生,沈鸿的鲜活而崇高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不止、挥之不去,我的整个思绪似乎一时很难从电视剧《沈鸿》中走出。于是我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有一些沈鸿式人物那该多好!《沈鸿》给我们的现实人生从少年到成年、从普通百姓到各级领导树立了一个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楷模。沈鸿是个真实的人物,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中国机械工业的泰斗.原一机部副部长,集著名专家与高层领导于一身。然而苦难的童年和家境贫寒的少年时代,使…  相似文献   

17.
《给阿·马·高尔基》,是列宁一九一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写给高尔基的。诚挚的话语,尖锐的批评,洋溢着革命导师对作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殷切的希望;深刻的分析,精辟的论述,闪烁着马列主义文艺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浦清莲 《图书馆杂志》2007,26(10):91-93
<与名人一起读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共收录了28位当代名流人物的读书故事,他们大多是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如铁凝、冯骥才、贾平凹、周国平、阿来、陈村、残雪、徐城北等,以及红学研究者周汝昌,硬笔书法家庞中华,我国第一个"围棋九段"陈祖德,后现代主义的著名学者王岳川,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30日19时40分,大型音乐选秀节目《激情唱响》第一季的总决赛在辽宁卫视播出,这也是笔者连续收看了十周的真人秀节目。虽然这是一部三合一的娱乐大作——辽宁广播电视台主办,英国Fremantle公司的模式,光线传媒的联合制作,但是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辽宁人看到此时此刻,已经按捺不住心中非要一吐为快的激情。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每天的清晨,喜欢感受太阳洒进房间的温暖,喜欢清风拂在脸庞的清爽,喜欢看远处蓝天白云的淡然。每天,我们都是这样迎接新一天的到来,都是这样走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美好的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