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是写人的,爱情是每个人正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也是最能表现人和社会的一种生活,所以古今中外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这是人人都知的常识。文艺学中,爱情主题被称为永恒主题,也非无因。如果“永恒”的意义是指一切时代,而不是超一切时代、不受历史和阶级的制约,那么它在理论上也就未必注定是错的。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然。且不说每个人在幼年时从长辈讲的民间故事里,从儿童读物里,从耳濡目染的戏曲里,接受了诸如牛郎与织女,白蛇娘娘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灰姑娘、青蛙王子与睡美人……更不用说青少年时期读到的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再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爱情。爱情是人类生活中自然的事情,时代不同,每个人的爱情也都不一样。这也就成了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不同时代、文化背景、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爱情悲剧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质,从而使人们获得多重美学感受,更丰富地品位、欣赏文学作品.又由于爱情悲剧要靠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建构故事情节,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与民族风格的爱情悲剧也会体现出相同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所以不同时代对自由纯真爱情的追求始终是一脉相承和一成不变。比较宋词与当代歌词,当代歌词不但没有继承宋词表情达意的传统,而且严重偏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诗歌创作轨道。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诗经时代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爱情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爱人品貌学识的质朴要求,女性对爱情的大胆主动,婚恋由开放转向保守,在诗经的爱情诗中得到了突出而形象的表现。这种最纯美、最本真的表现至今仍让我们心神激荡。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或凄美或热烈或纯真的爱情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作为当下创作状态之一的"80后"写作自然也叙写了爱情,但是和以往文学叙事中的爱情相比,"80后"爱情叙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情的诗意受到欲望的强烈冲击呈现出明显的欲望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都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纵观中国诗歌的主题,却不难发现愁入人肠,愁入年章,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8.
<正> 有句名言:没有爱情便没有艺术。当然,爱情绝不是刻板的公式,生活中的爱情由于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也由于相爱着的人文化、知识、品格的迥异,所以,在爱的世界里有明朗、欢快、热烈;有悲哀、痛苦、牺牲;也有狂风骤雨。从古至今,有爱情产生便有爱情文学出现,爱情成了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人们运用多种形式,多种  相似文献   

9.
奥斯丁一生创作了6部小说,这些小说的主题仅有一个,即婚姻与爱情.在她看来,婚姻与爱情紧密相联,惟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才是牢固的、永恒的.无论是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女权主义批评还是用社会历史批评都可以对其小说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唐诗宋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两座顶峰,用文字演绎了爱情的相识、相知、相恋、相思和相守。  相似文献   

11.
李琳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1-22,34
关于《诗经·旄丘》一篇的诗旨,历来众说纷纭,然从诗中葛之起兴、"叔兮伯兮"之称谓、"必有与也"中的"与"字以及"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的解释看,此诗应为一首情诗。  相似文献   

12.
"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埃德加·爱伦·坡对这一主题情有独钟,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实际上,是"死亡"主题选择了坡,因为坡的短暂的一生历经了诸多亲人的早逝。坡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坡的痛苦经历造就了其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郑愁予作为见证并且经历了台湾历史悲剧的现代派诗人,抒写乡愁自然成为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乡愁始终是郑愁予诗歌中不灭的精魂。它不仅指地理空间的乡愁,更是一种文化的、时间的乡愁。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同时代的《霍小玉传》和《莺莺传》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 ,在对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等方面也表现出两位作者不同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上帝和人的关系"是赫伯特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在西方文学史上,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涉及到了这个主题,但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赫伯特一样把它作为毕生诗歌创作的一个唯一而且永恒的主题,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赫伯特一样把人神关系刻画得如此形象生动和多种多样。本文从赫伯特特殊的人生经历出发,通过分析他在诗歌中所描绘的上帝与人之间的情人关系和他的人神观,旨在解读赫伯特对上帝特殊、强烈和炽热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带给人无穷的享受。诗歌的魅力除了行云流水的畅达外,更重要的是在美景的描摹中将两种人类永恒主题——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融入。这两种主题,正是自先秦以来文学作品中不断呈现的母题。融合了初盛唐精神“哀而不伤”的基调与在宇宙意识关照下的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使得诗歌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7.
周赟赟 《海外英语》2012,(8):168-169,174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但地域差异导致文化差异,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主题的刻画必成多元化态势。该文选取颇具中国特色的婚嫁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从读者反映论的视角,探讨中国古诗词英译中婚嫁文化因素的翻译应对策略及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众多专家围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这一主题作了报告。回顾2002年论坛主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阅读了会议资料"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回顾与思考"和多位专家有关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将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必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范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参与校内外社会活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呼啸山庄》的预言性,认为它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中那种超人类、超自然的爱与恨。论述了小说的预言性是通过背景、人物和主题三方面构建起来的,指出小说的预言性是通过一个隐含的主题表现出来的,那便是人类和永恒的力量——爱情——的对峙。  相似文献   

20.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一篇庄严宣言,也是其关于古文文体、文风改革理论的主要实践。《师说》立意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练达,论辩有力,充分体现了散文艺术美的生动内涵,这些都是《师说》绝响后代的美学要素。文章试图从艺术美角度来把握《师说》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