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天,和一群德国学生聊天,刚好是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民进党“政府”试图在教科书里进行所谓“去中国化”,反对者则抗议纷纷。我问这些德国学生:“你们高中的历史课是怎么上的?”  相似文献   

2.
施罗德:“我向你们鞠躬”4月11日是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日子。德国总理施罗德在10日举行的纪念仪式上鞠躬致歉以示对历史的反省。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位于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是当时纳粹关押犹太人和政治犯的地方。二战期间,此处囚禁了大约25万人,其中5.6万人被纳粹分子以各种方式杀害。纪念大会结束后,施罗德又赶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遗址,并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缅怀死难者的在天之灵。施罗德说,对于纳粹的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在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面前,“我向你们鞠躬,…  相似文献   

3.
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教育也进行“改革”,中宣部的领导批评现行的学制和历史教科书,教育部派人来人教社蹲点,编写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科书。这套教科书由于是简装本,没有封面,习惯上称之为“白皮书”。受“左”的思想影响,书中增加了不少空洞的理论,而缺少史实叙述,把农民战争写得完美无缺,而帝王将相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在征求意见时,受到史学界名家范文澜、翦伯赞、吴晗等的批评,没有出版。1960年,人教社还出版了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全日制)《历史》,共三册,中外历史…  相似文献   

4.
龙应台 《教书育人》2008,(12):76-76
有一天,和一群德国学生聊天,刚好是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民进党“政府”试图在教科书里进行所谓“去中国化”,反对者则议论纷纷。我问这些德国学生:“你们高中的历史课是怎么上的?”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历史课属于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一般由民间编写。编写后的审查通常只是在原则上加以规范。且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政策权在各州政府手中.教科书没有中央政府“钦定”版本,各学校有权自行挑选用书,所以德国历史教科书版本众多而“凌乱”。  相似文献   

6.
刘辉 《山东教育》2007,(5):48-48
伴随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行,教科书似乎在一夜之间“变脸”,以往那些黑白印刷、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教科书被图文并茂的彩印教科书所取代,教科书的面孔从死板、严肃变为生动、活泼。图片正成为现代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在地区,自2005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作为一个子标题出现的,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这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将重点放在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涉及“政治大国”的叙述只有“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8.
高中新课标的四套实验本教科书,在广东、海南、江苏等省份的使用证明,教科书在吸引学生兴趣方面很有特色,我们可以感受到教科书编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实际上,要把历史教科书编写成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普及性读物,是很不容易的。何成刚先生说:“在朴实的叙述中给学生以人格感染;在精心推敲的术语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图并茂的框架中给学生以兴趣牵引。所以,教科书的编写并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那么容易。”对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很多专家、学提出过很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与插图相辅相成,所以,针对相关内容(文字叙述)所选用的图片应简明直观、形象生动,具有体现历史时空发展变化的功能。就选用标准而言,教科书所选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所说的“代表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当多幅图片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历史内容时,应选用最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0.
对广大一线历史教师而言,历史教科书是“有序”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与基本工具,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教科书是史学专家以及富有教科书编写经验者依据一定的指导性文件编写的,更能科学、准确地贯彻与体现相关指导性文件的精神;二是历史教科书基本叙述了历史发展的线索与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有惟教科书至上、惟教科书是瞻的思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教科书观,在充分认识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的同时,还要有效挖掘、合理利用其他历史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用好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和一群德国学生聊天,刚好是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民进党“政府”试图在教科书里进行所谓“去中国化”.反对者则议论纷纷。我问这些德国学生.“你们高中的历史课是怎么上的?”  相似文献   

12.
现行人教社高中《历史》必修③教科书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历史纵横”栏目有这样的叙述:“‘863计划’与后来的‘星火计划’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这样的叙述是不准确的。正如教科书所言.“863计划”的得名是因为当时王大珩等科学家提出发展高科技计划的建议以及得到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在1986年3月。然而“星火计划”却不是在“863计划”之后。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占领国建立了众多集中营。集中营也称“死亡营”,通常建有用于大规模屠杀和进行人体试验的毒气室、尸体解剖室和焚尸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始建于1940年4月,是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实行“中立”政策。但在1917年4月4日美国参议院以82对6票、4月6日众议院以373对50票的压倒多数通过威尔逊的战争咨文,对德国宣战。对于美国政策改变的原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3页是这样表述的:“在海上处于劣势的德国,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行,教科书似乎在一夜之间“变脸”,以往那些黑白印刷、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教科书被图文并茂的彩印教科书所取代,教科书的面孔从死板、严肃变为生动、活泼。图片正成为现代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版本教N-书对内容的选择各有侧重,叙述也多多少少有所区别,加上重视纸笔考试成绩的现实,对那些习惯于定论的师生,高中历史的教与学还是有困惑的:作为教师,“我”如何给学生确定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点?作为学生,“我”如何确认历史的定论?当历史学习与高考联系起来之后,一些师生又开始“研究”走出困惑、解决问题的“捷径”:有些教师对照不同版本教科书内容的相同或相似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而忽略不同部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德国影片《伪钞制造者》,是根据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谋划了一个秘密行动,强迫集中营里的犯人伪造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以此达到扰乱金融市场、打击敌国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新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抗日战争”内容的叙述中我们发现,历史教科书编写当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1.如何处理学习主题与教科书内容的关系;2.历史发展的连贯性与跳跃性;3.以实事求是态度治史与教科书编写的思想性;4.历史教科书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我看了新编课本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三册以后,觉得的确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教科书。现在把个人看到的一些优点提出来简单地谈一谈,以供将要教这本书的同志们参考。先从全书的系统来看。这一册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八十年间的历史。编者基本上采用按照年代次序叙述的方法,把八十年的历史事实分成四编。当然,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在科学上尚有争论,但是慎重地选择一种说法,原是编教科书的唯一  相似文献   

20.
“重返八十年代”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认为“重返八十年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构建80年代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消除80年代文学与50—70年代文学之间的简单对立,进而建立当代文学的整体性话语系统;二是通过将80年代“问题化”,打破已经被人们视为常识的自80年代以来一直支配当代文学研究的思维模式。“重返八十年代”的成绩主要是揭示了当代文学史叙述中的“八十年代”意识,“再现”了那些被“遗失和扭曲”的文学现场。“重返八十年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打捞”历史的做法难以实现揭示80年代文学“政治性”的目的;2.被“打捞”上来的历史及其“政治性”有可能对另外的历史及其“文学性”产生新的压抑;3.“重返八十年代”研究依然带有“二元对立”的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