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带给人无穷的享受。诗歌的魅力除了行云流水的畅达外,更重要的是在美景的描摹中将两种人类永恒主题——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融入。这两种主题,正是自先秦以来文学作品中不断呈现的母题。融合了初盛唐精神“哀而不伤”的基调与在宇宙意识关照下的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使得诗歌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美丽的情愫出现在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赏析此 诗,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3.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美丽的情愫出现在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赏析此诗,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4.
古乐曲《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虽为不同的文艺样式,但二者在创作手法上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古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为鱼咬尾,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句法多采用蝉联相生的手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诗乐一体”的传统源远流长。诗歌与音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贯注着中国传统的“和”的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是二者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的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宇虹 《阅读与鉴赏》2006,(10):21-22,28
翻开古典诗词,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春江花月夜》一诗围绕月亮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象,构成了月亮不尽的审美世界。明月升起,皓月当空,万物澄碧,引起青春初醒的诗人对天发问之豪情,比照古今,视接千载;月夜光华,弥漫着难以言传的相思离愁,也激起有情人之间浪漫的想象,乘着月亮到达彼此,聊慰相思之苦;月落西斜,江树摇曳,无尽的孤独落寞尽在今夜不语的月光中。种种月亮意象,分别联…  相似文献   

6.
《春江花月夜》明净纯美的诗歌境界,预示着盛唐兴象的行将到来。兴象的准备,也就是说,意境创造的经验的积累,是由作者张若虚完成的。成功的意境创造使《春江花月夜》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使其在文学史上具有继往开来之功。  相似文献   

7.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地素无考定者。东亭生、徐振宇等认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很有可能作于瓜洲,然所述多与《春江花月夜》情景不合。拙文在旧作基础上,发掘新资料,寻觅新理据,对前人登临焦山诗所涉“江”“海”对举之描写、“海门”之词屡屡出现之特殊现象以及“江海交流处”的焦山特定地理位置等事实描写进行考察梳理,可以确定:镇江焦山就是《春江花月夜》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所描写“江”“海”的分水岭;又如对有关焦山登览诗审美意境与《春江花月夜》颇为相似之因素、张若虚出访友人夜泊焦山之可能性等情况,进行周密的逻辑推理分析,基本可以考定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即作于镇江焦山。  相似文献   

8.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悲哀,有游子思妇间“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凄凉,但李泽厚先生说他从中得到的感受是“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只是一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此中原因主要是诗句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语词或意象的指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只是一般性的诵读和赏析,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国传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展开自觉的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春江花月夜》作为脍炙人口的一首经典诗歌,为引领大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周长春 《阅读与鉴赏》2006,(11):42-44,46
现代诗人闻一多曾写过一篇《宫体诗的自赎》,其中在谈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向后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诗人评诗,心心相印。虽有溢美之嫌。然足见后代诗人对此诗拍案激赏之神情。  相似文献   

11.
政治意识强是启蒙史学的特色。启蒙主义史学的重点不在学术探讨 ,目的不在于学术创造 ,而是使史学在社会上起良好的政治宣传作用 ,借历史亡灵来阐明自己的某种政治主张。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全书似述史而不述史 ,似理论又不专论 ,乃以罗马盛衰为主线 ,阐述政治制度等政史问题。是书通过一些政治性观点的阐述 ,发挥史学的启蒙作用 ,表达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罗马盛衰原因论》为解放思想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源泉之一。历史著作不能一味追求学术上的贡献 ,如能在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作用 ,体现社会价值 ,那么 ,这样的历史作品不也是不朽的吗 ?难道不该倡扬吗 ?  相似文献   

12.
上完《春江花月夜》,笔者感慨良多。这是一篇经典诗文,很多教学前辈讲过,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经典的东西上出新意是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同样能够展现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的开卷《致同学》一文中就说到“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对诗歌的鉴赏,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诗歌个别字词的赏析,而更应该把触角伸向更为深远宽广的审美世界中去,把我们的学生引向诗歌所营造的美的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14.
“孤篇横绝”、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委实是一首将男女相思之情置于纯洁无瑕之月光下描写的最纯美、最澄明、最亲切、最温馨、最受人们喜爱的相思之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艺术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创新美,结构美,语言美,修辞美,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意境美,禅意美。《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影响后世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5.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直以来受到了高度评价,她宛如一朵绽放在唐代诗苑的奇葩,所产生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令人叹为观止:它以"孤篇"赢得了横绝全唐的美誉,奠定了作者"竟为大家"的文坛地位;它脱胎于宫体诗,自觉摆脱了自梁陈以来"绮靡""轻艳"之窠臼,成为宫体诗反叛的典型和成功反叛的范例。诗中穿越时空的永恒主题、横跨千年的美丽意象及其诗歌史上的卓越价值,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其超越前人、开启新风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17.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其中“月”是全诗的重要意象,总共出现了15次,不仅描写了月的自然之美,更是引发了诗人置身于月夜中对人生哲理性的深思,以及抒发了男女离别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的无限愁情。分析诗中“月”意象,能更好体味全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政治意识强是启蒙史学的特色。启蒙主义史学的重点不在学术探讨,目的不在于学术创造,而是使史学在社会上起良好的政治宣传作用,借历史亡灵来阐明自己的某种政治主张。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全书似述史而不述史,似理论又不专论,乃以罗盛衰为主线,阐述政治制度等政史问题。是书通过一些政治性观点的阐述,发挥史学的启蒙作用,表达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罗马盛衰原因论》为解放思想做出历史的性的贡献,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源泉之一,历史著作不能一味追求学术上的贡献。如能在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作用,体现社会价值,那么,这样的历史作品不也是不朽的吗?难道不该扬吗?。  相似文献   

19.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几种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集中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优美迷人的壮丽画面,同时融入思妇游子的深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情景美。  相似文献   

20.
有着“加拿大文学皇后“之称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著名的小说家,诗人。诗歌《移民》是阿特伍德作品中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篇,通过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对文本《移民》进行分析,最终挖掘出阿特伍德诗歌中二元对立性的主题,最终总结出诗人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