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溺爱、唯分数、唯成绩等论调以及学校教育力量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弱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感,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使得学生丧失了增强责任心的动力,造成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集体、他人的关系,增强责任意识、回报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感恩行为缺失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责任心不强等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其根源涉及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感恩文化建设,加强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施恩的教育,使他们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在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活动中实施就业教育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积极转变;就业观趋于正确,期望值趋于理性;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提高了走向社会的自信心;责任心与合作精神和能力得到加强;抗挫折能力和勇敢顽强意志品质得到磨炼。进而端正了大学生就业理念,提高了就业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衡书鹏 《职大学报》2011,(6):108-110
本研究对45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贫困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2)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外倾性、宜人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且大部分指标相关显著;责任心和开放性与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淄博师专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指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提供精神支撑;建设网络媒介,开辟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新平台;灵活运用朋辈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膨胀和应用,人类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推进,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就在于鼓励大学生创业。这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三者的同力协作才能够解决,本文阐释了后工业社会的内涵和特征,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当下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以及解决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的重要途径,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经验的必经之路,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实践形式还是实践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形势下,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与创新的趋势与特点,有助于高校和社会更好地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关键载体,也是最容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直接决定着我国的未来。所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有关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通过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研究其对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今后开展有关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经分析,国内学者的研究关注点随就业竞争激烈逐年上升;研究主题分布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获得、就业结果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社会资本的积累、开发和利用。并对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积极的心理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暗示和引导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在高职创业技能竞赛中引入"双导师"制度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创业心理品质,并深入分析了"双导师"制度在本校国际商务系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商务旅游节中的影响和效应。这种"双导师"制度还可以衍生到赛后学生的创业实训和实习工作中以增强大学生创业的挑战精神,责任心和勇气,乐观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459名高中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责任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女生避免失败的动机及学习责任心显著高于男生:(2)重点中学高中生的学习责任心在主动性、自觉性和坚持性维度上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3)成就动机和追求成功动机与学习责任心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避免失败动机与学习责任心的一些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4)高中生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对其学习责任心有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创业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探讨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从而找出促进和制约大学生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对有效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采用数据收集法对影响大学生的外在因素进行研究,详细列举出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动机有哪些重要影响,从而采用有效措施,使社会和家庭成为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的动力,使大学生的外部环境更加宽松,以利于使大学生创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所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要求,因此考虑到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进步的层面,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何意义,进一步来探讨如何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殷殷嘱托.目前精准判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研究尚显不足,对此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基础上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存在"责任规范认知不足""社会责任认同功利化""社会责任知行脱节"的问题.针对问题成因和特点提出了从认知、认同和践行方面系统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攀岩运动的起源以及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对攀岩运动引入高校体育专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加以探讨,认为攀岩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广泛被大学生认可,对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自信心、责任心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高校体育专业开设攀岩运动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个体社会适应的行为方式为观测点,以个体社会适应的心理历程为线索,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行为方式问卷》,对416名体育大学生和非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体育大学生与非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非体育大学生。2)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在性别和运动成绩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体育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在自尊自主和压力应对这2个维度上的均值低于其他3个年级。4)不同运动专项的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特征显示,开放自信、自尊自主是不同体育项目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的共性特征;田径项目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总均值及在开放自信、客观现实、情境调控3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显著高于篮球和竞技体操项目大学生。此研究结果,为证明体育教育在促进和改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作用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实证依据,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水平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社会支持则是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重要背景和不可或缺的动力。不过,目前涉及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以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简单梳理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理论,进而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最强,而应聘能力最弱。而且大学生在自主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上还存在性别差异,而大学生是否参加社团活动也对它们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最后,在数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几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于热衷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们来说,成就动机往往是他们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和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本文以艾丽泽(Elizur,1979)博士“成就动机层面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其设计的“成就动机”问卷为工具,对186名参加游泳、跑步和攀岩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们的运动表现关系进行测试与评价.目的是探索成就动机各因素:结果的不确定性、面临的困难、个人的责任心、可预见的风险、解决问题和满意度的需求对大学生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运动表现与他们渴望获得成就的因素:积极面对困难、个人的职责、解决困难能力以及渴望成功的满足感有关.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特殊而重要的一个群体,而大学时期又是个体的独立人格、个人品质、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日益纷杂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社会适应力,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