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俞婕 《家庭教育》2009,(11):16-17
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有充裕的物质条件;但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幸福感,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许虹 《家庭教育》2009,(6):38-39
在成人眼里,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还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家里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多幸福啊。而回想自己的童年,吃穿玩都无法与现在的孩子比较。还得帮父母下地干活、喂猪、放羊、照顾弟妹等,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们简直到了天堂。  相似文献   

3.
晏红 《家庭教育》2008,(4):26-27
幸福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状态的积极体验。培养孩子拥有幸福感,有助于孩子摆脱紧张、焦虑、苦恼、愤怒、赌气等消极情绪,从而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是青少年情绪的体验与生活满意度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有效提升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迫在眉睫,它已成为当代青少年积极心理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又到“六一”。“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这一天,会放假,会庆祝,会有礼物。但会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轻松和快乐呢?常说如今的儿童少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通常情况下,不愁吃,不愁穿,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然而,  相似文献   

6.
嘉心良 《家教指南》2005,(10):30-31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如果孩子学会了为家庭奉献,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当孩子能够分担家里…  相似文献   

7.
2002年,经济学家卡尼曼,因在经济学研究中导入心理学创立“前景理论”而获诺贝尔奖,在颁奖演说中他花了3分钟推介华裔学者奚恺元的“幸福学”研究,学术界终于睁开了被GDP增长红尘所遮蔽的双眼,发现人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标,即追求幸福。人生来就是不懈地追求幸福的, 而幸福绝不等同于金钱,甚至与之关联甚远。人们往往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而这种现象在教育中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14,(15):48-51
在上海远郊金山朱泾镇的亭枫公路边,“藏”着一所并不起眼的学校。如果不是放学的孩子从街头小巷涌出,初来乍到者十有八九找不到这所新农学校。但如果你向镇上的居民问路,他们会回答:“新农学校我们都知道,经常搞活动,好多孩子都去区里市里参赛拿了奖,是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9.
从教师的价值观、工作情况、生活情况等来分析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同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包括对社会和对教师本身的建议,希望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教师幸福感指数,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是一个对职业效能感有较高需求的群体,针对目前影响高校教师整体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可以从保护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建设和谐工作伙伴关系等方面来维护和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谆谆教导常常在孩子耳畔响起,成为一代代老师和父母教育孩子的"圣经"。在孩子们心中,"勤"、"苦"成为"学习"的代名词;在家长心中,"今天的辛苦是为未来而做准备"成为漠视孩子"勤苦学习"的借口。因此,我们看到孩子起得越来越早,睡得越来越晚;烦恼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疲惫越来越重,幸福越来越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疾呼:"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负担过重与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个看似互相矛盾实质互为因果的教育悖论,已成为与当下社会主旋律很不谐调的一个音符。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型和不可替代性,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幸福感是天生的吗?心理学教授段鑫星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想让孩子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只有家长在孩子心里种下“幸福感”的种子,孩子才能收获幸福的能力。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呢?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用实际的教子故事告诉了我们他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张世明 《今日教育》2013,(11):52-52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留恋的课堂?让孩子留恋的课堂是释放自由的课堂。自由是人的天性。孩子的身心是否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都有赖于他们的自由空间的大小。真正的学习应当是自觉、自愿和自由的学习,在自由的氛围里,孩子的心灵才能自由舒展和放飞。但遗憾的是,对于那种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由与欢乐的学习,我们往往认为那根本不是学习。  相似文献   

16.
从咿呀学语到诵读诗歌,你用自己的声音让我沉浸到汉字的醉人海洋;从蹒跚学步到轻舞台上,你用自己的臂膀呵护我充满活力地自信成长;从三岁到七岁,再到十六岁,直到青春的印记烙在我那金黄色的骨骼上,不言放弃。而今天,我即将迈人十八岁的成人殿堂,你却轻抚着我的头说:“孩子,我该给你补补课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研究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构建积极生命教育的体验教学模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追踪实验,以探讨该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为有效开展高校生命教育提供参考。实验结果发现,积极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显著性效果。通过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澄清了生命的价值,因而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关照自己的情绪,甚至在实验结束后的几个月里自己的生活仍受到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见孩子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在节假日也匆匆奔走于各种补习学校的时候,心中便常常升腾起一种悲天悯人的苦涩之情。不记得是在哪张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某省一位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有感而发地说:“我觉得我够忙的了,但我的孙女比我还忙。”这话不是孟浪之词,“忙”,它所表达的实在是套在孩子们身心上实实在在的枷锁。英语必需要上五级,  相似文献   

19.
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作出的情感性、认知性系统研判。提升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重构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模式,对其的自我认知与主观幸福感都产生了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对新媒体镜像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理与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孩子太累!上课累,科目多;下课累,作业多;假期累,兴趣班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