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班的第一次撕纸课,我让幼儿随意撕纸后再学撕面条。我说:“比一比,看谁撕的面条又细又长。”孩子们非常认真专心地撕着,有的幼儿把撕下的纸面条摆放得整整齐齐,可有的幼儿却把撕下的纸屑满地乱丢。看着满地的纸屑,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时,冯佳小朋友说:“老师,我们把面撕好了,等会儿您煮了给我们吃啊!”我灵机一动:嗨,有了!就马上接着冯佳的话说:“好,你们把面条撕好了,老师这就煮。”我把圆凳翻过来当炉灶,把盒子放在上面当锅,对小朋友说:“锅里的水开了,快把面条拿来煮啊!”这一下  相似文献   

2.
吹泡泡     
今天,常识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吹泡泡游戏,我们可高兴了。只见老师把肥皂削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有水的盆里,再把肥皂粉撤到里面,用棍子使劲地搅一搅,就配好了。然后把肥皂水倒在我们的杯子里。开始吹了,我没有马上吹,而是看看其他同学有没有动静。我  相似文献   

3.
胡萝卜王国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带来了好多胡萝卜。我家的胡萝卜都是直着长的,笔直笔直的,而老师家的胡萝卜却奇形怪状,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你看,老师家的胡萝卜,有的细细的、长长的,像舞蹈家,正努力地踮起脚尖跳芭蕾;有的上面一个圆,下面一个圆,像葫芦娃正对着我微笑呢,好像在说:“看,我帅吗?”  相似文献   

4.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长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  相似文献   

5.
飞吧!泡泡     
今天,老师带我们一起去吹泡泡,我们像一群欢乐的小鸟奔向校园。我吹呀吹,泡泡成群结队地跑了出来,有的像珍珠,有的像一盏盏的小灯笼,还有的像大气球。泡泡越飘越远,越飘越高,满天都是泡泡。我在泡泡的身体里看到了李老师和小朋友,还有我自己呢!大家都乐开了怀。有的泡泡飞到了小草身边,小草问:“你是谁?为什么到我身边?”泡泡说:我是泡泡,是小朋友把我吹到你身边的。”小草高兴地说:很高兴见到你,可爱的泡泡。”有的泡泡飞到了大树上,大树觉得好奇怪,咦?我的头上怎么长了个包?”泡泡连忙说:不是包,不是包,是我——泡泡。我们一起玩吧。”大…  相似文献   

6.
报纸变变变     
在户外活动时,我和小班孩子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报纸变变变”。我手里拿了许多张16开的报纸,对孩子们说:“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报纸,许多报纸。”“对,老师手里有许多报纸,现在发给你们一人一张。”我一边说着,一边把报纸分发给每个孩子。发完了,我问:“刚才老师手里有许多报纸,现在都发给你们了,你们一人有几张报纸?”“一人一张。”我又问:“现在老师手里还有几张报纸?”“没有了。都到我们手里了。”我继续问:“假如老师把你们手上的报纸都收回来,你们手上还有报纸吗?”“没有了,都到老师那里去了。”“那么老师手里有多少报纸呀…  相似文献   

7.
苔草,鲜花,蜜蜂。我看见光透过绿的缝隙,一小块一小块地爬行在松软的针叶上,像无数金甲壳虫。我听到童年时代难忘的音乐:清脆的铃响和溪流的淙淙。我噙住阿妈的奶头,一股乳白的液体将我融化了。  相似文献   

8.
吹砖头     
上课了,王老师神秘地说:"猜猜,我带来了什么宝贝?"随后,她轻手轻脚地拿出一个被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长方形物体,得意地拍了拍手,等待着我们的回答。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是块年糕吧?"有人半信半疑地说。"应该是块开了花的石头!"有人风趣地说。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王老师  相似文献   

9.
苔草,鲜花,蜜蜂.我看见光透过绿的缝隙,一小块一小块地爬行在松软的针叶上,像无数金甲壳虫.我听到童年时代难忘的音乐:清脆的铃响和溪流的淙淙.  相似文献   

10.
一个决定     
虽然知道班主任王老师像痛恨撒谎一样痛恨让她失望的人,但我还是做了那样一个决定——撕掉贴在教室墙上的名次榜。王老师很生气,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一直在调查这件事。我鼓足勇气,走进了办公室。"老师,我想告诉您一件事。"我附在王老师的耳边,轻声说,"名次榜被人撕的事情……我知道内情,我……带头撕榜的就是我。""啊?!"王老师显然难以相信,惊讶地望着我,一时无语。也许,她根本没想到,身为班长且一直成绩优秀的我,竟干出这样令她失望的事。一时间,王老师的脸阴沉了下来。"您别着急,听我慢慢跟您说。"我顿了顿,继续低声说:"我知道,这学期一开始,同学们都特别浮躁,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您着急,我们也认识到了错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是科学实验课。老师拿出两个颜色、大小几乎一模一样的鸡蛋,说其中有个是生的,有个是熟的,问我们怎样将它们区别开来。教室里议论纷纷,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迫不及待地喊着:"老师,我!""王湘江!"老师点名了。他站起来:"我的办法是,把鸡蛋转动起来,它们表现会有不同,这样就可以分辨出来了。"老师笑眯眯地说:"我们用王湘江的办法试一试吧!"说完,老师抓过其中一个鸡蛋,在讲台桌上拨动了它。我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着,只见这家伙像被翻身的乌龟,慢吞吞地  相似文献   

12.
×××同学问:《我的老师》记叙了七件事,这七件事的详略安排有什么特色? 写人记事要有详有略,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比如写“我的老师”,总不能把老师的言行,面面俱到地罗列出来。总是有的写,有的不写;有的写得详细点,有的写得简略点。这就像画画,有的地方得重重着色,有的地方只轻描几笔,还有的地方干脆让它空着。可见写人记事,要紧的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安排详略。魏巍的《我的老师》别具匠心的详略安排,给我们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不少教师可能遭遇过这样的情形,即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形,我就物理这门学科向学生作了一些了解,有的同学说:老师讲的一些概念很抽象,我们听不太明白;有的说:老师的语调太平淡了,像催眠曲似的;也有的说:整堂课都是老师在"灌",我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感觉很累,注意力很难集中;甚至有同学认为老师讲的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没什么联系,没必要那么认真地听.  相似文献   

14.
剪冬青联想     
苏舟子 《师道》2004,(7):18-18
第一次看到丰子恺这幅《剪冬青联想》时,我的心战栗了,战栗得有点不能自已,因为我从《剪冬青联想》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正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干着这种剪冬青一样的工匠活儿,有的人剪了还浑然不知,有的人却是明知有悖天理而依然剪得不遗余力,有着飞蛾投火般的执著以及屠者似的残忍。都说老师像园丁,我们的一些老师,真的就像《剪冬青联想》中那个孜孜不倦地剪呀剪剪呀剪的园丁,他要用他那娴熟的手艺和园技,把所有的冬青树都剪得整齐如一,他要让整齐如一的冬青树把整个园林妆扮得美丽如画。都说老师像园丁,许多人却不曾细…  相似文献   

15.
难忘师恩     
小林 《师道》2007,(9):44-45
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只剩一年我就要离开美丽的校园了,心中有许多不舍。回首15年的校园生活,许多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像"慈母",给予了我母亲般的关爱;有的是"严师"让调皮的我转入正途;有的老师真城地对待我们,给予我鼓励,肯定我的价值;还有的老师是我的"益友",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给了我不少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云雾缭绕,古木苍翠,茶树飘香……这就是我故乡的名山——蒙顶山。蒙顶山是一座千年茶山,我们的祖先吴理真在这里种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株茶树。蒙顶山的茶从唐朝起就被封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喝了蒙顶山的茶后,提笔写就“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千古名句,为蒙顶山增添了一分诗意。今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游览蒙顶山。蜿蜒的山路旁,随着山势到处都是茶树,有的茶地纵横交错,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有的茶地像一架架绿色的天梯,直通山顶。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停车场。下车后,我们决定不坐缆…  相似文献   

17.
王海军 《考试周刊》2009,(37):84-84
一次小学语文公开课上.老师要学生用“像”造一个比喻句。有的同学造“天上的月亮像玉盘”,有的造“××的脸红得像秋天的苹果”……由于事前老师讲解铺垫得比较细致深入,所以大多数同学都完成得比较好。正当老师准备结束这一话题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问道:“老师,我也有一个。”  相似文献   

18.
找宝贝     
景一洋 《红领巾》2010,(10):40-40
下个星期一我们班要举行赛石会,老师叫我们去找属于自己的“宝贝”。 我到了西河坝,那里的“宝贝”可真多啊!有红的,有白的,还有五颜六色的。它们有的像扁扁的鱼。有的像鸡蛋.有的像台阶,还有的像一座小小的山……  相似文献   

19.
我的成功靠的是老师、积累和平时训练。老师在复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不像有的同学那样纯粹相信自己的能力,偏离老师的计划,而是主要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复习,老师把复习都安排得很好,他们很有经验,时间排得很满,知识点也都面面俱到,只要我们能跟上他们的教学计划,学好英语就不难了。英语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从高一开始,我就很“听话”地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学习,打好了基础,高三的冲刺也就变得轻松。英语学习,不管是听力、词汇还是阅读,都需要平时的重视,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很庆幸自己有坚实的英语“地基”。平时的英语训练较之高考题目…  相似文献   

20.
前天近午,有三个在初中和高中读书的少年来看我。他们坐了一大段车,还走了一大段路,带着满脸的热汗,满身的热气,满心的热情,一进门就喊:“×妈妈,您好,我们来了。”这几个孩子,几乎是我看着他们长大的,几个月不见,仿佛又长了一大截。有的连嗓音都变了,有的虽然戴着红领巾,却不像个中学生而像个辅导员,有的更加持重腼腆,简直像个大姑娘了。可是在我这里,他们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一面扇扇子,喝凉水,眼睛四下里看,嘴里还不住地说。最后,他们就跑到书架和书桌前面去……“您有什么新书没有?”“您这儿还有《红旗谱》哪,我看过一遍都忘了,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