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走进学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他的主体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或者说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拥有和提高。作为班主任,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协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把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班主任应具有民主意识,实行开明治班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具…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走进学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他的主体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或者说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拥有和提高.作为班主任,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协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把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起教师如何教更应该注重学生如何学,应该关注“学生”这个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宋晓海 《课外阅读》2011,(3):177-177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主体教育的发展应从主体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冲突点来寻找主体教育的生长点。立足于教学实践,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问题是:应该使学生从学习主体转变为生存主体;应该使学生从被塑造的主体性转变为本真的主体性:应该使单纯的学生主体转变为师生协商主体。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阅读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应该给学生个体的阅读营造一个良性的语言环境,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再次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之一。那么,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去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一、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应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表现,也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应该说,能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是否有民主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主观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活动。自主学习强调教师的指导是前提与基础,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将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进行详细地阐述。一、尊重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积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体验、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顺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自己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价值观,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该积极组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  相似文献   

10.
秦艳 《成才之路》2013,(24):61-6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应该围绕学习来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所以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之教师的引导,而不能本末倒置。小学英语教学就更应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由被动教学转化为小学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徐立峰 《山东教育》2014,(10):63-63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课堂应该以培养人的素质为目标。那么,好课堂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信守一个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是好课堂应该遵守的共同理念,也应该是指导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准则。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教师的自主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法治教育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了法治理念教育和普法教育两个方面。由于其他社会主体作为法治教育主体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是青年形成相对稳定的观念体系的关键时期、法治教育有利于防范学生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以及依法治校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法治观念等原因,高校应该成为法治教育的重要主体。高校应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开展普法学生活动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同时应该通过依法治校保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卓桂兰 《快乐阅读》2011,(12):132-133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因此,在政治教学中也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转变思路,转变角色,以及提高学生主自参与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戴建坤 《文教资料》2005,(20):15-16
教学,本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求知者。但传统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使学生的“主动学”被老师的“一言堂”听取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教师“满堂灌”夺走,极大地束缚了学习主体的发展。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认识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1.主体地位并不排斥主导作用。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突破。这种主体地位至少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强化学生中心地位。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整个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设计教案、组织实施、进行评价。二是强化学生内动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维,教学活动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三是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必然要求教学活动要遵循生命的规律,着力张扬个性、发展个性。以上“三个强化”,对象虽然是…  相似文献   

17.
“应试教育”把学生完全看作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习方法也主要是死记硬背。而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其具备终生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追求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从学生与学校相互关系的三个方面分析,在教育关系上学生是明确的主体,在教学关系上应该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法律关系上应该承认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主体教育模式基本特征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应该是主体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德育主体,在德育目标上突出学生主体发展,在德育内容上以满足学生主体需要为核心,在德育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做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