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信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信念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形象内源性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信念影响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方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混合研究方法透视信息技术环境下锦州市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信念的取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师教学信念趋向于中间类型(建构与传统的过渡),教师教学信念的建构是落后于课程改革设计和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教师教学信念在教龄及地域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学设备、职后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及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等四个变量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信念具有显著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教师教育质量和教师职业坚守,是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459名欠发达地区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人际信任对其工作满意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且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发挥间接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校长的信任、对同事的信任、对学生的信任均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可以间接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为进一步提高欠发达地区教师工作满意度,有必要增进教师人际信任,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3.
教育技术知识在教师知识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辅助性知识要素到核心知识要素的过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影响下,"整合教育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知识研究的基本取向。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应寻求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与学科具体目标及内容的深度整合,并于该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关涉教学情境""针对学科特征"及"持续建构生成"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了615名全国各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信念和应用现状.研究发现:(1)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教学应用活动是作为传统教育活动的"附属活动",教师的应用行为在性别、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2)教师整体上较为认同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价值,其应用的意愿水平也较高,但同时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教师的态度在性别、教龄和地区上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的应用意愿、成本认同、性别、教龄和价值认同对于其应用行为有一定的预测力,其中"应用意愿"最有预测力.本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建议,包括:提供成功案例降低教师的成本认同,提高其应用意愿;充分利用0-10年教龄教师的应用积极性;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增强应用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学习内容等.  相似文献   

5.
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志。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把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起来,使教师掌握网络环境下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变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以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开发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课程,并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福州、苏州、淄博、长沙等地区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相对较成熟的课程讲义和培训模式。整个课程包括7个模块:(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方向;(2)互联网资源收集筛选和应用;(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4)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5)数学和科学教学中的互动课程;(6)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7)学生学习成效的多元评价。本刊将陆续刊登这7个模块的讲义,期望能有助于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专业准备。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信念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教师信念、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是三个主要的维度。其中,教师信念在教师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它统摄着教师专业结构中的其他方面。所以,研究信息技术教师信念对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信念相关理论的论述,结合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状况,提出重建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的策略,即"应试教育的学校文化向素质教育的学校文化的变革"、"将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生成与转变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教师是否会接纳信息技术,是否会有意识地使用信息技术,是否愿意在信息化背景下重新追寻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也成为了制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技术异化的视角出发,探寻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提出促进这种关系由竞争过渡为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课堂实际教学情境角度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发现:(1)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以与教学内容、方法胶着、融合的状态存在着的;(2)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与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等共同影响着教师主讲型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的;(3)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需要的是针对具体学科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化学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而这种整合也是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影响所产生的必然后果。影响整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化学教师本身。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化学教师具备相应的信念、知识和技能。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使得他们具备相应的信念、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一所省属“强特色”建设高校经管学科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识别影响教师热情的关键因素,构建高校教师热情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他人影响、学生表现、技术应用与教学安排是影响教师热情的重要外部因素。组织支持、他人影响与学生表现都直接影响教师热情,技术应用与教学安排通过学生表现间接影响教师热情。(2)教育情怀、职业压力与个人特性是影响教师热情的重要内部因素。它们都直接影响教师热情,个人特性还调节教育情怀、职业压力与教师热情之间的关系。(3)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间接影响教师热情,组织支持通过职业压力间接影响教师热情,他人影响通过教育情怀间接影响教师热情。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瑞儒 《教育探索》2004,(7):108-109
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制约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教师信息意识不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不完善,缺乏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足。要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必须把校内培训和校外培养结合起来,实行全员培训,特别要重视对学校领导的培训,还要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认识信念系统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认识信念系统是一个涉及知识信念、认知信念、文化信念、学习信念以及对信念的自我调节等因素的复杂结构。教师认识信念的形成受到个体的学习活动经验、科学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认识信念会对自我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又会通过教学过程将自己的认识信念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构建大学生的认识信念影响学习过程的整体模式,揭示行动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认识信念对行动控制既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也通过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对行动控制产生间接影响;(2)大学生的认识信念对表层策略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深层策略存在间接的显著的正向影响;(3)大学生的认识信念对表层学习方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深层学习方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动控制在认识信念与深层方式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知识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班主任知识结构中纳入技术知识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一线班主任经验的提炼,参考教师TPACK(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模型,提出了关于班主任整合技术的教育管理知识TEAMK框架,该知识框架由教育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构成,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个人性、缄默性等特征。围绕班主任TEAMK知识提升,提出了优化学校信息化管理环境、提升班主任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加强班级管理的案例研究以及持续关注教师实践反思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秦娜 《成才之路》2014,(20):66-66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成就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主要指对计算机和网络基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软件使用和网络操作水平等。传统教学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在教师的掌控下,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方式。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是教师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解决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的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已经启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总体目标和任务明确指出:“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该文以鄂尔多斯市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及测试的教师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及访谈等研究手段,深度分析影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因素,为中小学教师新课标与教育技术的整合以及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483名高中阶段的学生为被试,通过量表测查,考察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现状,以及认识论信念与学生的创造力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论在"整合-建构信念"和"离散-接受信念"方面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和年级差异;在"离散-接受信念"方面,女生的认识水平明显比男生更成熟;(2)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论信念与创造力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认识论信念的"整合-建构信念"和"离散-接受信念"均对创造力倾向产生直接影响;(3)学校、年级、性别等因素对学生的创造力倾向既具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认识论信念对创造力倾向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融合了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知识,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教师的TPACK整体处于中等水平,TPACK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TK、PK、TCK、TPK等均对高职教师TPACK发展有正向作用,但依然存在教师的技术教学信念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从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构建信息化实践共同体,持续培养教师信息化技术教学信念等方面,提升高职教师的TPACK水平,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新标准和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背景,依托粤北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对韶关市16所中小学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开展现状调查。通过对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模式的分析,指出其将技术融合于教学知识框架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性。在整合韶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和TPACK整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教学过程的乡村教师TPACK发展模式,并初步应用于培训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识(TK)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不同观点的应用带来了不同的TPACK测量和评估方式;学科领域中的TPACK研究较少;教师TPACK和教师教学信念、技术信念相互作用且共同影响教师是否用技术来教学;积极参与设计、实施技术整合的课程是教师TPACK发展中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策略,最后展望了TPACK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