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的特征、思想基础及启示。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人文主义、竞技运动的自上而下、群众体育的民间传统、学校体育的规范性与体育场馆的专门性等特征。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身心合一”关注身体,“自然哲学”的“物质本原”关注身心,“柏拉图学园”的“人为中心”关注身心塑造,“自然科学”的“注重经验”关注身心训练。对我国的启示:中华民族复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全民性目标;全面小康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性目标;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人民性目标。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4,(2):19-23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美、德两国体育政策的嬗变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美国体育政策是建立在美国文化的背景之上的,美国的国家制度是体育政策产生的基点,体育政策的制定经历了自由发展到社会主导的发展历程;德国的政治需要和人本需求是体育政策发展的主导,体育政策始终引导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政策经历了从体操推广、政治体育到以俱乐部为基础的社会主导型发展历程。美、德两国的体育政策嬗变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体现为:我国也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体育政策的制定,理顺体育与国民健康及国家安全的关系;对体育的关注应提高到人力资本投资的层面,促使体育为国家发展服务;规划体育发展,重视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内在条件;创新完善体育制度,发展社会主导、重视人本需求的体育政策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等方法,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目标不明确、不系统、操作性较差、不能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以及职业实践性目标设置不足等问题。本文从培养目标、招生对象、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指向与实践应用、发展与创新性、发展的不均衡性等方面,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从理论层面具体到操作层面、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注重发展性目标的制定等策略来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及实践应用性,从而优化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为我国各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价值观已从"两点论"发展到更科学的"三点论",为重新审视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进程仍受"两点论"——社会本位和学术本位的价值制约,忽视了人本价值。主要表现为其社会发展价值凸现,即:大学体育重"竞技化"、唯"形式化"、偏"商业化";其学科发展价值占主导,即:大学体育学科知识化、评价数字化、技能机械化;其个体人本价值被忽视,即:大学体育被大学生学习目标、娱乐目标、就业目标、交往目标边缘化。为了促进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均衡发展,应当在"三点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个体人本价值为主体、以社会价值和学科发展价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大学体育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伟大战略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抢抓"十二五"新的战略机遇,竞技体育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紧扣住发展方式转变主线,深刻总结我国竞技体育成功经验,全面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确定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原则、基本路径、目标愿景,为竞技体育运动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体育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本文试从研究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课题,寻求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方法,引起学界的关注,引发对我国竞技体育转方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体育事业与美好生活密切相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体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发表重要讲话、出席重大体育活动、会见我国体育工作者、接见国际体育组织主要官员等,表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学理层面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系列重要讲话对我国体育事业长远发展、系统规划、科学决策、清晰目标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已形成了内涵丰富和体系完整的体育思想。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体育强、中国强"体育思想的演进,反映了我国体育事业正在由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工具理性到人文理性、内部治理到外部治理转变的发展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国际体育形势和国内体育现状,充分展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健康、全新形象、全球地位和全面发展五个方面的体育思想精髓,更是一项全面引领中国体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策。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视角进行切入,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贡献相关的理论资源和引入新的理念。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和伦理学的价值分析法。研究结论和提出观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观伦理维度的介入表现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表现出规律性与价值性,对其评价既是效益评价又是伦理评价,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是自身小系统的发展与大的社会系统两方面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其内涵为将人视作最高目的,关心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状态等方面;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公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伦理因素在内的多维目标和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发展与改革时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发展与改革时期,是体育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物学、医学、进化论、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发展,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雏形;体操专家和竞技理论专家的争论最终改变了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的独霸地位,确立了竞技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对体育教育认识的深入,专家们赞同“健康第一”的首要目标,拓展了社会发展、心理发展目标;教师培养从最初的1~2年计划的体育师范学校发展到4年本科计划的综合大学体育院系,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积极寻求支持妇女体育运动的科学依据,从最早的妇女体育锻炼有利于后代的健康发展到有助于妇女的体形塑造等依据。  相似文献   

9.
体育事业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的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也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模式,学校学生走体育俱乐部模式应如何进行管理运行,才能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是当代我国体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健康运动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增质到健身,从显性到隐性课程开发的教改实践中研究我国高校体育向着健康转移的思路、理念及其发展方向;探索改变校园体育文化与运动的成份、内核及其价值取向;创新发展健康运动的育人目标、序列及其模式,把充满生机、适应校园环境、满足体育需求的健康运动推向教学改革的繁荣市场。  相似文献   

11.
从2001年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前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组织体系。国民体质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有所拓展,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为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大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到占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萌芽和探索、快速发展、内涵发展3个阶段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历程;从办学院校数量、学校类型、地域分布,以及与其他4个体育本科专业的比较概述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指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实践教学3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并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世界体育强国和后奥运战略的大背景,从专业的拓展空间、专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国际化视野3个方面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所特有的以体育人价值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我国体育课程应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目标。对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我国“体育育人”实践现状与困境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融入核心素养,创设情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融入核心素养,通过“学、练、赛”,让学生“五育”并举发展;融入核心素养,注重学生体育过程评价,让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对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设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注重于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如生活幸福感、公平竞争与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而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则仅仅局限于身体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研究认为: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局限于学生个体的生物存在性;美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设置在兼顾学生个体的生物存在性更关注学生个体的社会存在性。  相似文献   

15.
<正> 潘志琛: 最近《学校体育》杂志就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问题,展开了专题讨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我们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关心,也很有兴趣。所以自动地聚集在一起座谈这个问题。请大家根据国内外学校体育目标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陈建华: 讨论学校体育目标不是老调重弹,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作为体育科学方法学的一种新观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运用三维体育观来鉴别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校体育取得的主要突破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多方突破,表现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从"体质教育论"到"健康第一";课程目标从"目的任务"到"教学目标"、从一维生物观到三维体育观;体育教学内容(或教材)的选择从竞技运动项目到体育文化观;从单一体育教学模式到多模式体育教学;从"师道尊严"到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从"教法"到"学法";从拿来主义到本土化;学校体育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改革;从"体锻达标"到"健康达标"。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针对体育教育专业颁发的10套指导性文件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名称和培养目标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总学时数、课程类型、主要课程科目方面探讨近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演变历程,同时从多维视角揭示并提炼课程设置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历史经验,为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未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应该深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构建多样化目标体系;针对课程分类同一层级要使用同一划分根据;课程主要科目要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特点;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脱瀚智 《体育风尚》2020,(1):175-175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与对教育课程的深化改革,大部分高校开始逐步提高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关注程度,将注意力慢慢投入到对教学环境的建设之中。本文将从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组成因素入手,分析我国当前的体育环境发展现状,对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致力构建出一个良好和谐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从而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响应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9.
《体育强国战略建设纲要》要求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对竞赛体制改革有了新要求。为更好地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的发展历程和改革模式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前瞻思考。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可分为探索阶段、深入阶段、放缓阶段、重启阶段和新阶段。其模式优化主要表现为:从单一目标到多重目标博弈,从集体为主到人民为主,从全运会为主线到多线齐发,从事业性竞赛效益到产业性效益驱动,从政策滞后到政策引领。基于此,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应以协调发展理念明确改革目标,把握竞赛边界和适度原则;以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改革主体,推动人民主体地位的建立;以开放发展理念探索改革路径,调动地方和单位的自主性;以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改革方式,挖掘体育竞赛的潜在效益;以创新发展理念培育改革动力,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沈惠琴 《体育教学》2009,(11):55-55
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已经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体质成为了目前大家所关心的焦点,也成为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