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同是中西方历史轴心时代的文化巨人.同时,他们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关于文艺相关问题的观点,尤其是兴观群怨说和卡塔西斯说的提出,都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用,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亚里斯多德诗学思想中的卡塔西斯观点的内涵,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他对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的肯定。相对于西方后来形成的贬低喜剧的传统,亚氏观点的超前之处也就更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3.
中西美学对文艺社会作用的观点有着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见解,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亚里斯多德的“卡塔西斯”说便代表着中西方在文艺的社会作用观上的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作为思想家,孔子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在文学理论方面最重要的成就是“兴观群怨”说,该学说是他对诗的功能的系统总结,并且成为后来许多学说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兴观群怨"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它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其社会功用价值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兴观群怨"说内涵的深入分析,指出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其在当代文学语境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兴观群怨"说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兴观群怨”是孔子对于诗歌社会作用的高度总结,王夫之在前人偏重其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即“兴、观、群、怨”各自发挥其规范作用,同时四者因“情”联结作为一个文艺系统相互关联影响,并通过诗作将诗人与读者相互联系,推动诗歌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戏剧有两大基本系统,分别是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东方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这两大系统具有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祁彪佳和狄德罗正是中西方戏剧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两人在戏剧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问题上均有独到精深的阐释.悉心探讨和比较两者的戏剧美学理论的之异同,不失为中西戏剧美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同是研究心与物之关系的“心物感应论”和“摹仿说”,由于东西方化区域、化传统的不同,因而其差异性仍然是明显的: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心物感应论”更强调审美的主体和心物交感的对应性,而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摹仿说”,则侧重于审美的客体和心物的对立性、冲突性。  相似文献   

9.
在东西方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史上,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与我国齐梁年间刘勰的《心雕龙》,双峰并峙,前集大成,后启来世。他们都采用了整体观察、辨证认识的研究方法,其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的认识一致。当然,他们的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也有相异之处,这导源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化背景,折射出他们不同的美学旨趣。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多体现了卡塔西斯的平衡和谐理论,在他的悲剧中体现了恐惧与怜悯的平衡;在喜剧中体现了笑与严肃的平衡;在历史剧中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在传奇剧中体现了幻想与现实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围绕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的“兴观群怨”,结合现代的语文教育,阐述语文教学中也应体现这四方面的特点。“兴”就是教会学生用一颗美好的、敏感的、乐观的心去感受文学世界的美妙;“观”就是教会学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社会的大变革中风气、人心、传统与现实的冲撞与融合,获得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群”就是教会学生用一颗善良、勇敢的心去感受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奇妙;“怨”就是教会学生用一颗温柔的心去感受自己内心世界的神秘,学会适当地表达它们。  相似文献   

12.
"兴观群怨"是孔子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一方面高度概括了文学的价值功用,另一方面又在文学的价值功用中重点突出其社会功用,而文艺理论又是整个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探析"兴观群怨"之理论源流可知,它是孔子所坚持的实践理性在文艺理论维度的呈现,而"兴观群怨"所体现出的实践理性之于文艺理论的作用方式则绵延于整个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因明三支论式和亚氏三段论式的比较研究能揭示人类思维形式的一致性及各民族思维的特殊性。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式二者在推论形式上基本一致,但又有各自的内涵,在各自的逻辑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明三支论式是以论辩为目的,它的三支不局限于大词、中词、小词的形式化,而亚氏三段论是形式化的演绎逻辑,它是以符合逻辑规则,由前提蕴涵结论。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高爽 《华章》2010,(25)
亚历斯多德的<诗学>历来是后世文论家学习借鉴的典范之作,其中关于悲剧艺术理论更成为悲剧理论的奠基思想.在其关于悲剧的众多理论中对于人物行动论的阐释尤为引人关注,因为它是构成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框架的基石.本文从行动的特征、行动的类型和行动的原则三方面总结归纳了对此理论认识;并从中得出了属于个人的对亚里斯多德悲剧行动理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含有“宣泄”或“净化”之意的“卡塔西斯”,自亚理斯多德《诗学》以来,曾被一些传统的戏剧理论误读为悲剧所专。但西方学术思想的大量史料证明,“卡塔西斯”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悲剧审美过程中,而且也深刻地体现在喜剧文化之中。倘若感性的精神个体渴望从理性的约束下获得解放和自由,结构独特的喜剧为此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可能。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亚里斯多德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两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法律思想分别在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他们的法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对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亚里斯多德的法律思想从政治倾向性、方法论基础、正义观、伦理基础、“人治”和“法治”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兴观群怨”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它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其社会功用价值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兴观群怨”说内涵的深入分析,指出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其在当代文学语境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兴观群怨”说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情感诗学视野中的"兴观群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诗》论中的“兴观群怨”本为学《诗》用《诗》之法。但在有《诗》风气渐衰、通经致用的文化背景逐渐淡去之后 ,“兴”在某些情况下流转成为作诗之法。到王夫之以“兴观群怨”提举其诗学理论时 ,他改而同时从作诗和用诗两个方面扩展了“兴观群怨”的意涵。从情感诗学的角度分析 ,王夫之的开拓性在于 :以“情”为核心理念 ,牵动“兴观群怨” ,藉以贯释古代诗歌和诗论 ,贯通诗歌阅读和诗歌创作。这种彰显和开掘 ,从根本上复现了孔子《诗》学情感的超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情节"这个论题一直受到西方文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它是戏剧和叙事类文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情节"的内涵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本文将在西方文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中,分析"情节"的发展演变及其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把"四因"最终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究竟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亚里士多德思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体论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意义层面上来讨论二者的关系,以期能对进一步理解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