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赛前高原体能训练对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能竞赛成绩的影响。方法:以7名优秀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2个阶段有所侧重地进行赛前高原体能训练,并分4次测定体能竞赛项目成绩。结果:经过5周的高原体能训练,参加全国冠军赛的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30 m冲刺成绩有显著性提升(P<0.05),引体向上、躯干核心力量、3 000 m跑及体能总成绩有非常显著性提升(P<0.01),垂直纵跳成绩有提高趋势(P<0.1);7名运动员在冠军赛体能竞赛中均取得最佳成绩,其中4名运动员创造了最佳游泳专项成绩。结论: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进行以力量训练为主的赛前高原体能训练有助于提升体能竞赛成绩;力量训练未对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游泳专项成绩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备战第11届全运会期间,采用全身训练法和个体化训练法对上海帆船队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监控与评定.结果显示:男女运动员接受针对性训练后,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双臂屈伸成绩显著提高,控腰时间、立定跳远、沙滩3 000 m跑成绩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员体能水平显著改善,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体能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心润  侯斌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43-545,53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素质测试、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湖北省网球后备人才身体素质现状。结果表明:男运动员的800m跑、背力、原地纵跳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优于女运动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扇形跑、立定跳远、30m跑、握力男运动员略优于女运动员;一分钟双摇跳绳、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女运动员略优于男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敬继红  刘志康 《精武》2012,(22):13-14
本文研究体育锻炼对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基本体质体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5例疲劳性亚健康患者每天出早操进行太极拳和羽毛球锻炼分为两组,A组56人为实验组,进行早操太极拳锻炼组,最后纳入试验数据的为54人;B组49人为对照组,进行早操羽毛球锻炼组。进行8周的实验观察,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者基本体质体能进行测定。结果:两组基线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后数据与基线数据比较,在第8周末A组的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反应时分值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B组的握力、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第8周末,A组的体重、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反应时4项指标的分值非常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太极拳锻炼比羽毛球对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的基本体质体能有更好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45名高校大学生进行16周,每周3次的跆拳道运动干预,旨在研究跆拳道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影响,探讨跆拳道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健身价值。结果显示:(1)身体素质上,16周的跆拳道运动可显著提高男生的仰卧起坐、背肌力、立定跳远、往返侧跨步、单脚闭眼站立、坐位体前屈和反应时成绩,可显著提高女生的仰卧起坐、腿肌力、握力、立定跳远、纵跳、往返侧跨步、单脚闭眼站立、坐位体前屈、反应时成绩;(2)16周跆拳道运动可显著性提高男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短时最大功率及女生的短时平均功率,降低疲劳指数。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8,(3):243-245
沙滩排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由于比赛场地的特殊性,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及专家建议,明确该项目运动成绩的体能维度与指标,并进行针对性测试。研究认为,山西省沙滩排球后备运动员在15个测试指标中的身高、BMI指数、下肢长、手长、60m成绩、1 000m成绩、原地纵跳摸高、助跑纵跳摸高这8个指标上与优秀现役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山西省女子沙滩排球后备运动员需要在身高、腿长、手长这3个关键因素上提升选材成功率,同时要在训练时注重运动员耐力与爆发力的训练比例。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索健身操舞结合体能训练对女子强戒人员体质健康的影响。实验前和实验后测试运动组和对照组女子强戒人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并进行组间、组内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实验后运动组和对照组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中选择反应时、握力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两组间的坐位体前屈、纵跳、仰卧起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身操舞结合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强戒人员的柔韧、下肢爆发力、力量耐力,对强戒人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反应速度、上肢力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模型及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运动素质各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建立了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模型.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反映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上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其中网上垂直跳10次和坐位体前屈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立卧撑(30秒)、悬垂举腿(30秒)、网上垂直跳6次、30米跑、背肌测验(30秒),以原地纵跳的权重最小;运动素质模型提示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具有较大的下肢爆发力、良好的身体柔韧性、较强的腹背力量以及优秀的协调能力等特点.另外,根据各指标权重建立的评价体系,对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和选材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周基础体能训练对运动员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运动剂量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效应关系。【方法】以参加3周基础体能训练的冬季项目运动员68人为研究对象,训练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约占课次安排的80%),高强度及低强度所占课次比例约为20%。按项群理论分为男子体能组(21人)、男子技巧组(17人)、女子体能组(15人)、女子技巧组(15人),训练营报道次日、训练营结束当天测试基础体能指标,将其中的垂直纵跳、深蹲、卧推、30米跑、3000米跑纳入分析。训练营报道次日、训练营结束当天晨起采空腹安静状态下静脉血4ml检测血清中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BGP)及降钙素(CT)的含量。【结果】(1)体能指标:四个组别运动员垂直纵跳值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深蹲指标男子体能组呈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男子技巧组、女子体能组及女子技巧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男子体能组的卧推重量呈非常显著性增长(P<0.01),男子技巧组、女子体能组和女子技巧组卧推重量有提高趋势(P>0.05);男子体能组的30米跑成绩稍有下...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体力测定项目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日本运动员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日本人的体力水平低,因此建立了体力测定制度,促使人们去锻炼,以提高体力水平。 首先在全国实行的是10—29岁的体力测定,具体的测定指标如下:50米跑、急行跳远*、手球掷远(10-11岁为垒球掷远)、斜身引体*、绕竿跑 (10—11岁)*、单杠连续翻上(10—11岁)*、耐力跑(1500米、1000米)(l2岁以上)、反复横跨、纵跳*、背肌力*、握力、俯卧抬上体*、立位体前屈*、台阶实验*。 1967年实行了30—59岁的测定:反复横跨、纵跳*、握力、绕竿跑*、快走…  相似文献   

11.
曹蔚明 《精武》2012,(14):18-19,21
运用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实战训为实验内容,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速度、灵敏、耐力、柔韧和力量5项比赛体能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实战训练对高校足球运动受比赛体能影响的实证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实战训练能量著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比赛体能(P〈0.05),其中耐力素质提高最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CTN3 R577X多态性与青少年运动员爆发力素质及其表型指标的关联性,并检验ACTN3 R577X作为分子标记在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上海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青少年运动员96名,其中男运动员58名,女运动员38名,根据项目特点分为爆发力组和耐力组;利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采集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爆发力组运动员进行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指标的测试。结果:青少年爆发力组运动员ACTN3 R577X基因型分布与青少年耐力组运动员(x2=7.289,P<0.05)和对照组人群(x2=6.831,P<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爆发力组运动员的ACTN3 R577X等位基因频率与青少年耐力组运动员(x2=7.498,P<0.01)和对照组人群(x2=7.923,P<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青少年爆发力组男、女运动员中,RR、RX基因型运动员的立定跳远和原地纵跳成绩都要显著性高于XX基因型的运动员(P<0.05,P<0.01)。结论 ACTN3基因 R577X多态性与上海地区青少年运动员爆发力素质存在关联,ACTN3基因 R577X多态性与立定跳远、原地纵跳等爆发力素质表型指标存在关联,ACTN3 基因R577X多态性可以作为青少年速度力量型运动员选材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70-1073
目的了解大学生引体向上、握力、背肌力量与腹肌力量及其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引体向上的力量训练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指标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对中北大学大一、二男生引体向上水平与握力、腹肌力量及背肌力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一年级大学生相比,二年级大学生引体向上数量、仰卧卷腹均值、背肌力量均值都显著性增加(P<0.05),不同年级背力等级分布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引体向上水平和握力、仰卧卷腹、背肌力量均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仰卧卷腹数量少、背肌力量差是造成大学生引体向上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腰腹力量和背肌力量进行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引体向上水平,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击剑运动员连续蹲跳的动作速度监控结果来调整体能训练负荷,阐述监控结果与基础体能、专项体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名男子击剑运动员(佩剑7名,重剑6名)进行为期3个月连续10次蹲跳的数据化监控,根据监控的即时结果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负荷的调整。在实验前后进行1RM深蹲、深蹲相对力量、原地纵跳、30 m冲刺跑、30 s双摇跳绳、T型测试、5-10-5变向灵敏测试以及3 000 m耐力跑测试。结果:击剑运动员在1RM深蹲、深蹲相对力量、30 s双摇跳绳,以及3 000 m耐力跑上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蹲跳动作速度的科学化数据监控来调整的体能训练,对于击剑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以及专项体能提升均有效果,确保力量水平与有氧能力获得同步增长,可作为训练的常规监控手段以提高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15.
矫镇红 《体育科学》2006,26(10):59-64
以国家蹦床集训队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谈、测量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及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是由专项综合素质因子、腹肌力量因子、背肌力量因子、柔韧性因子、灵敏性因子构成;原地纵跳、网上连续垂直跳6次、网上连续垂直跳10次、30m跑、悬垂举腿(30S)、俯卧起上体(30S)是反映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结构模型和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标准分数表和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的评价标准及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经检验,所制定的专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标准及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陈昆 《新体育》2023,(18):32-34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训练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招募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生18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人,实验组采用40%的下肢最大闭塞压力及30%的最大力量为运动负荷且重复30次;对照组采用下肢最大力量的85%为运动负荷且重复5次;实验前后统一进行立定跳远、纵跳摸高、30m跑的运动指标测定。研究结果: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纵跳摸高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m跑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具有后激活增强效应,可以作为一种运动训练方法,在专业运动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素质敏感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在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处方干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方法:随机抽取鹿泉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实验班,3、4班为对照班。实验前首先对实验对象进行耐力素质测试,而后实验班实施耐力运动处方教学,对照班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授课,经过8周的教学后再次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耐力素质测试,观测运动处方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班经耐力运动处方教学后男、女生测试成绩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班。其中男生成绩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女生成绩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学生耐力素质敏感期实施耐力运动处方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耐力素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8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2种力量训练实验.结果显示:纵向配对检验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伸肌、屈肌峰矩和伸肌、屈肌功率上较实验前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实验后和实验前屈、伸肌峰矩和屈、伸肌功率的差值进行横向比较,即对增加程度进行比较显示,实验组在伸肌、屈肌峰矩和伸肌功率上实验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屈肌功率上,实验组和对照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从数值上比较,实验组增长幅度要好于对照组.平衡能力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随机抽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员共51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分为3组,前4名为第1组,5~8名为第2组,未进入前8名的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成分、身体素质和赛前心理状态。结果:男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脂肪比率,肌肉含量、去脂体重、WHR、BMI、肺活量、肺活量指数、握力、立定跳远、反应时和平衡性方面,第1组、第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握力指数和坐位体前屈第1组显著性高于其他组(P<0.05);女运动员的肌肉含量、去脂体重和坐位体前屈第1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第2组在身高、脂肪比率、去脂体重和握力方面显著性高于第1组和对照组(P<0.05~0.01),坐位体前屈和反应时显著性低于第1组(P<0.05~0.01)。第1组运动员在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显著性均低于第2组和对照组(P<0.05~0.01),而自信心第1组、第2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男子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肌肉含量、去脂体重和坐位体前屈是影响女子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也是影响武术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状态自信心对比赛成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以首都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校青少年摔跤、柔道与散打3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少年摔跤、柔道与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在运动员集训开始期与集训中期,分别检测运动员身高和体重以及背力、手握力、平衡能力、纵跳、反应时、侧步移动与柔韧等身体素质指标。结果发现,男青少年摔跤和柔道运动员的背力、手握力和纵跳相对女青少年摔跤和柔道运动员的背力、手握力和纵跳较高(P<0.05),但是女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比男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显著强(P<0.05);男女柔道运动员手握力相对男女摔跤和散打运动员的手握力较高;青少年摔跤、柔道与散打项目间运动员的背力、纵跳、侧步移动、平衡能力与柔韧方面差异不大。由此可见,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手握力较青少年摔跤和散打运动员的手握力大可能是其特点。青少年摔跤、柔道与散打运动员在力量和平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反应时、侧步运动和柔韧能力方面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