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享的课堂     
肖川 《天津教育》2011,(5):17-17
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兴趣以及对智力劳动、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彼此激励、相互启迪、视界融合的课堂。分享意味着师生之间彼此的关切,  相似文献   

2.
分享的课堂     
教学就是师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分享在更大背景下对智力劳动、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彼此激励、相互启迪、视界触合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分享的课堂     
教学就是师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分享在更大背景下对智力劳动、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彼此激励、相互启迪、视界融合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课堂时时涌动着生命的鲜活与灵动.洋溢着生命的热情。课堂是师生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是资源的分享。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师生道德生命成长的场所,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分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分享的课堂     
教学就是师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分享在更大背景下对智力劳动、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彼此激励、相互启迪、视界融合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王庆 《考试周刊》2014,(40):176-177
课堂是实施轻负高质的主阵地。有效构建轻负高质课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经历,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识、方法,交流彼此的情感、理念,提高彼此的智慧、修养,实现彼此的成长,并且使师生双方皆生成更新的自我,生命得以满足并持久发展。本文结合教研工作实际,探讨加强课程实施管理,构建轻负高质课堂,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创设一个和谐情境,让课堂放飞希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爱充满课堂。只有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空间,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场所,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的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和乐趣。”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心灵相约、生命相遇的绿茵地,是师生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激情迸发、个性张扬的领地。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首先要树立思想意识,成为教者一生的追求。现在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自己在数学教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生命在场的课堂应该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然而,当前思想政治课堂经常出现生命不在场的现象,表现在生命主体缺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缺少体验分享。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可以通过接受性体验与创造性体验、期待性体验与追忆性体验等体验模式来回归教育本真。建构生命在场的体验式政治课堂,是为了不忘初心,让它成为诗意生活的驿站,成为师生共同体验生命旅程的人文港湾。  相似文献   

12.
生命课堂的研究源自西方国家于20世纪开展的生命教育研究,当时主要是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与研究。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始于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于1997年发表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文中正式提出了"生命课堂"这一理念。英语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是生命润泽生命的课堂,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和谐课堂,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课堂。简言之,"激励+尊重=成功"是英语生命课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课堂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让孩子在诗意浓浓的课堂里体验和享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教学不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相似文献   

14.
窦秋丽 《文教资料》2009,(14):124-125
师生双方生命互尊、互动、互异和互长是生命化课堂的特征,师生生命生成与充盈的价值取向、主体间性师生角色、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是生命化课堂的生成条件。  相似文献   

15.
立足课堂、决胜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国内外的有识之士都把课堂作为关注的焦点。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根据肖川教授对课堂的理解,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认为物理课堂应当是师生互动交流、彼此分享成功与快乐、促进教学相长的平台,是学生获取知识、挖掘潜能、提升能力的主渠道,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生活性教学,强调学习政治学科知识必须与国家、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倡导生活化知识生成方式,重建联系生活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使学生拥有健康成长空间,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领略精神滋养,提升生命质量,分享美好课堂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已经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广泛使用。运用对话教学,把传统课堂转变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迫切之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分享彼此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的有利于对话教学实现的情境和环境,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学生进行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课堂也应该成为教师创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存是艰难的,生活是沉重的,生命的重负是客观存在的。教育活动是因为生命重负的存在才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生命的重负需要他们坦然地面对并果敢地分享与承担。据此,师生应树立起生命彼此关怀的意识和价值取向,不断修炼担当重负的责任和能力,努力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成长的心灵家园。开始不是分离为教师和学生两个阵营,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结果不仅仅是学生复制了教师和课本。课堂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及课程三者互相作用的复杂、开放的动态系统;应是师生生命悄悄成长的图景化、意境化的生态系统。新课改的价值取向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融为~体,彼此激励学习和创造,让智慧活跃起来,让生命灵动起来。成长课堂里有疑问与辩论,有困难与抗争,有停顿与思考,有错误与宽容;成长课堂里有慧心与感悟,有泪水与笑声,同样有鼓励与成长。总而言之,成长课堂教学终极关怀是师生生命的灵动成长,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