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伴随着思维,“情动”才有“辞发”。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不可忽视情感因素的培养。本文就“题”与“情”的处理试作论述。一、抓情感的两极性,诱学生见题动情情感的两极性在小学生习作中表现为对题材的喜欢与讨厌,有话可写,趣味浓厚;无话可言,兴昧索然。“题”与“情”有着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题”是教材明确规定了的,但“题”中之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符合学生的情感,使之一接触题目就进入“最佳竞技状态”而进行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按情感的特征谈谈个人粗陋的想法: 一、注意情感的两极性,使学生见题动情,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习作的灵魂在于动情点的捕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情点,抓住突发事件捕捉动情点,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习作才能有情表达;而追思动情的前因后果,品味动情细节,习作表达才能生动感人;多阅读、多写日记积蓄动情点,才能为学生的有情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阅读感悟中必须有积极的心理活动。阅读教学,特别是新课的导入离不开思维的定向。思维的定向可来用多种方法,应严格区分思维定向和思维定势,注意因“材”取“法”。注意的稳定对于理解课文至关重要,要合理地采取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并使两者恰当变换与有机结合。必须促使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感悟过程中进行自觉的积极的表象运动,还必须以情动情,整合优化,以促成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即情感与认知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因素的影响,导致习作教学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个性与情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是打开小学生语文习作大门的“金钥匙”,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催化剂”。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情感培养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让小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听起来是老调重弹,颇无新意.但现实反映,在许多小学生的习作中确是“无事可叙,无情可抒”,为此,关于小学作文内容问题仍有旧曲新奏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正>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有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写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动情之后的产物。要写出动情文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情”,二是“动情”。所谓“有情”,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有心人,体验人生,积淀情感。我们有的同学写文章总是四平八稳,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当然也不会感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习作中的思考存在着“缺位”与“偏位”问题。引导小学生在习作中思考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小学生习作思考能力,可以读写结合,在课文阅读中学习思考;看与想结合,在生活观察中引导思考;学与用结合,从名言警句中提升思考;写与评结合,在习作评价中促进思考。  相似文献   

9.
审视当下小学生的习作,假、大、空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写真事抒真情?文章从素材的选择、文题的拟定、细节的刻画、方法的选取等方面,阐述指导小学生在习作中注意真情实感表达的策略.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习作表真情.”持之以恒,必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用细腻的笔墨,倾吐情感,抒发情感,交流情感,让习作成为情感倾诉和交流的温馨的天地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情感交流式”的习作指导模式。 一、创设情境──诱真情 1.模拟“情场”,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新课伊始,采用故事引题、谈话引题、情境引题等方法,创设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或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课标”,本文探究了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的策略,即通过教材内容,习作教学中,结合儿童日常生活来渗透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2.
<正>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现如今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几乎毫无联系,导致小学生在写作中缺少情感及个性。所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培养其创作情感和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就需要制订一套科学且符合学生本身的情感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已成为小学生习作的最大弊病,尤其是初学习作的中年级学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达上的千篇一律更是司空见惯。主要表现在:取材单一化。写老师总写老师怎么带病坚持工作和冒雨给学生补课;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真情实感的语句才能打动人,只有说真话、表真情,才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习作教学的灵魂在于引导学生寻找动情点,诱发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动情点;捕捉细节,深化动情点;读写结合,积蓄动情点。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有情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学成功是靠“水磨的功夫”,并无诀窍可言。说穿了.“诀窍”就是“掌握规律”,以情感为纽带。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们常常会忘记孩子是有情之人,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一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因此,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  相似文献   

16.
在指导学生习作中,应破除作文教学的思维定势,努力构建开放的思维形态和以发展语言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新思维。为此,应重视指导小学生习作命题的方法方式,在求“精”、“实”、“异”、“新”上下功夫。 求“精”。“精”即精简、精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命题能画龙点睛,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启发思维能力,展现习作的契机。为此,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不宜让作文题目范围过大,应力求简要、明白、精确。如果作文题目范围过大,学生无从下笔,太抽象了就难以把握中心。就“简单的记实作文”而言,习作的题目宜考虑取材较小、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目标”的阐述透露出作文教学改革的新信息:1.降低写作要求,淡化文体要求:2.重视习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自主性。从中悟出。小学生习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而非为文而造情.即所谓的“情动而辞发”。因此,作文教学的终极关怀应该是人的健康情感的培养,努力达到“情”与“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习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其真实的心理情感,表达其内在诉求和期待。同时,小学生习作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人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及表达的逻辑性。笔者认为,依托成功的习作设计策略作为有效的前提,给予小学生习作以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实现小学生习作的主要目标,进而提高学生们整体的习作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习作指导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习作期待”。而“习作期待”的形成有赖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转递和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多向命题,诱发情感学生作文是生活积累的表现。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笔者认为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具启发性的题目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开拓思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激发…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乐于书面表达”,“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等。实践证明,善于激发情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确实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