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港油田A区开展污水聚合物驱油试验研究,通过污水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筛选和现场污水的处理,分别对五种聚合物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四大特性(增粘性、抗剪切性、稳定性、驱油性)。室内研究表明,污水配制聚合物驱油可有效提高污水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加入适量稳定剂、杀菌剂可提高聚合物的稳定性;污水聚合物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驱油效率。该研究成果在A区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增加产油量、降低含水、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同时可以节约清水,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
针对聚合物热降解数值模拟方法尚不完善、热降解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研究尚未形成全面认识的问题,基于准确描述聚合物热降解过程的浓度衰减模型,修正聚合物组分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考虑热降解的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进行了热降解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热降解使油藏聚合物浓度降低,且距离注入井越远,降解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严重影响聚合物驱污水含油测量准确性的厚层、粘状中间相的成因,即:盐酸的引入抑制了聚合物驱污水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在水溶液中离解,降低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而油溶性变得相对增强,易于包裹石油醚萃取液滴,在浮力作用下被石油醚萃取液滴携带出水相;因析出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的阻隔,妨碍了其包裹石油醚萃取液微滴与上相石油醚相的聚并,形成了中间相。建议采用对污水中油酯影响较小的物理方法降解聚合物分子,消减厚层、粘状中间相的形成,提高聚驱污水含油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岩心物理模拟实验不能模拟水平井井网方式对水驱效果影响的问题,开展了模拟储层条件下的能在高温、高压下通过改变管线不同切口变换井网方式的水平井大岩心物理模拟室内试验,研究了水平井-水平井交错井网、水平井-水平井平行井网、直井-水平井交错井网、直井-水平井平行井网、直井-直井井网这5种不同的水平井井网类型的水驱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数值模拟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渗透率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对比5种井网类型,水平井-水平井交错井网驱油效率最高,剩余油分散。水平井大岩心物模实验所得出的对水平井井网和直井井网的对比分析结论对指导油田现场井网的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氮气泡沫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氮气泡沫驱的机理建立了典型概念地质模型,地质模型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地层静态状况和井网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泡沫驱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驱和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特征具有相似的漏斗型变化特征,但泡沫驱出现含水率漏斗较聚合物提前,有效期比聚合物驱相对较短;起泡剂浓度较高时泡沫驱的效果较好,但泡沫剂注入浓度的选择应该综合经济因素,一般为0.4%~0.5%。泡沫驱的气液比存在一个合理值,一般为1:1~1:1.5;泡沫驱效果随累积注入量逐渐增加,达到一定量后,提高幅度变缓。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氮气泡沫驱的机理建立了典型概念地质模型,地质模型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地层静态状况和井网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泡沫驱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驱和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特征具有相似的漏斗型变化特征,但泡沫驱出现含水率漏斗较聚合物提前,有效期比聚合物驱相对较短;起泡剂浓度较高时泡沫驱的效果较好,但泡沫剂注入浓度的选择应该综合经济因素,一般为0.4%~0.5%。泡沫驱的气液比存在一个合理值,一般为1∶1~1∶1.5;泡沫驱效果随累积注入量逐渐增加,达到一定量后,提高幅度变缓。  相似文献   

7.
二元复合驱是埕东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试验采用清水配制聚合物母液,污水稀释注入的工艺。针对实施过程中注入液井口黏度较低、清水资源紧张、过量污水无效回注的问题,在现场污水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井口黏度低的主导因素,设计了该区块的污水资源化应用工艺。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污水资源化应用工艺对埕东油田污水脱硫效果好,处理后水质指标稳定。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用处理后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能够保持黏度20mPa·S以上12d。  相似文献   

8.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岩心,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技术与气驱油物模实验相结合,对储层原油赋存特征和气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气驱油前目标储层总含油率较高,但微米孔隙(>1μm)赋存油量较少(7.27%),原油主要赋存于亚微米(0.1~1μm,包括0.1μm及1μm)和纳米孔隙(<0.1μm)中(分别为27.67%和24.00%);气驱油1 PV(pore volume)后,微米孔隙原油相对采出程度R较高(64.34%),亚微米孔隙次之(37.27%),纳米孔隙较低,气驱早期首先将赋存于较大孔隙内的原油驱出,较小孔隙内原油动用程度较低;气驱油50 PV后,储层微米孔隙几乎无剩余油,R达到90%以上,亚微米孔隙有一定量剩余油,R约为60%,纳米孔隙R较低,是剩余油主要赋存空间;随渗透率的降低,储层较大孔喉比例减少,微观非均质性降低,气驱油微观波及程度增加,亚微米孔隙采出油量有增加的趋势;致密油储层注气能力明显优于注水能力,且渗透率越低,注气能力优势越明显。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有效开发及制定合理开发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确定化学剂注入用量往往只能选定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求解困难,难以得到最佳注入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和统计回归分析技术,探索一种新型、科学有效的化学剂注入用量优化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既可用于方案优化,也可用于矿场跟踪调整。在胜利油田某区块进行试用,优化计算结果与矿场化学驱项目实际状况符合度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楚水驱油藏微观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机理及剩余油挖潜的方向,采用毛细管模型研究了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利用玻璃刻蚀模型进行了室内水驱实验,研究了微观水驱渗流机理。结果表明,在驱替初期,原油沿着微观模型主对角线流动,当形成有利渗流通道时,驱替液将通过有利孔道流向出口端导致驱替效率降低。根据微观水驱剩余油特征建立了剩余油微观判识定量分类标准,将剩余油分为滴状、柱状、油膜型、分枝状和连片型五种类型。定量分析了水驱结束后不同类型剩余油的比例,分枝状剩余油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几种剩余油的比例,这为进一步进行剩余油挖潜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简称三元复合驱,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进行驱油的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出现的化学采油新动向。该技术在我国发展得很快,目前已走在世界前列。重点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室内研究情况,并结合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采矿工程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现状,举例分析了数值模拟技术在采矿工程专业不同学习层次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相关的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均匀电场作用下介质球周围电场分布情况,建立了二维电场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场域内的Laplace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离散化,得到了均匀电场作用下介质球周围及其内部的电势及电场分布的数值解,并从理论上验证了该数值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均匀电场作用下介质球周围电场分布情况,建立了二维电场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场域内的Laplace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离散化,得到了均匀电场作用下介质球周围及其内部的电势及电场分布的数值解,并从理论上验证了该数值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SIMPLE算法、kε-Ap模型和混合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对离心式污水泵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污水泵内固体颗粒的流动规律以及固体颗粒的分布特征,为离心式污水泵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印染厂污水有机物含量高、高pH值、色度高的特点,本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印染污水调节pH值,经过厌氧池、好氧池、细菌收集池进行分解、吸收、转化,再经物化处理,降低各项化学指标,使印染污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数值模拟应用于弹丸实验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索了一种将数值模拟工具应用于弹丸实验教学环节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准确直观地掌握弹丸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实践教学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更高、更直观的教学平台,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为相关专业实验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胶凝砂砾石坝内部存在的缺陷问题,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缺陷状态下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的衰减,结果表明,内部缺陷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将试验数据作为随机事件的一个样本,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是探究解决胶凝砂砾石坝内部缺陷影响强度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固定床式煤气化炉发展兴起的型煤富氧气化技术是符合我国能源战略政策的新技术。为掌握现有气化炉生产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在建立与实际相对应的常压气化炉几何模型基础上,选用k-ε双方程模型、流体输运模型、SIMPLE方法求解N-S方程、P1模型,模拟出炉膛内的组分浓度场、温度场,为进一步研究炉内的燃烧状况、优化燃烧过程和指导生产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