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被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当代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泛滥以及解构主义对文学经典的无情解构;二是"市场化的经济触角"伸进文学领域和消费主义时代的"快餐作品",不断冲击着文学经典;三是文学载体的网络化、影像化不断地排挤文学经典;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文艺领域的消解。然而,在大众化消费主义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经典,因为弘扬文学经典,有利于整个文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然而,在大众化消费主义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经典,因为弘扬文学经典,有利于整个文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被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当代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泛滥以及解构主义对文学经典的无情解构;二是"市场化的经济触角"伸进文学领域和消费主义时代的"快餐作品",不断冲击着文学经典;三是文学裁体的网络化、影像化不断地排挤文学经典;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现在文艺领域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王颖 《现代语文》2013,(10):121-123
人类的精神之源是经典文学,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思想不断成熟,气质不断提升,内在修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生正处于智力飞速发展、人格形成逐渐完善的重要阶段,自然离不开经典阅读的滋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资讯和媒体信息强烈碰撞,不断冲击,"读图时代""速读时代"的后阅读时代悄然到来,中学生正在远离名著,远离社会与老师期待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从巴金小说创作的社会历史语境、作品文本的内在质量以及民国时期的主要批评文本来看,巴金的现代文学经典地位主要是通过群选经典—国家意识形态—文学史定论这样的途径得以确立的,是一种被特定时代潮流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等非文学因素所建构的,相对来说比较笼统、模糊的"经典",而不是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达到了文学经典的水准。期待着相关研究能够回到历史空间,将巴金及其创作置于产生文学文本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不断向前延伸的视野来进行全新的理解和阐释,促使一种或多种具有全新文化意义与价值的"巴金"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中,文学经典已经被纳入到整个社会的消费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将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而真正的经典所具有的地位会在这种挑战中得以巩固。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接受群体,产生出不同的消费需求,随之出现了对文学经典的改编热,影视制作者和出版商也在绞尽脑汁地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这种趋势是受消费主义文艺思潮影响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文学经典已经确立的原则重大影响。文章将从当今社会文学经典消费的几种形式和未来文学经典消费的走向来分析文学经典在当代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对学生的思想成熟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强化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国学精神的真正内涵,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清调,中华文学的宝库里群芳争艳,异彩纷呈。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被我们世代传承,所以,当今学校的教学重点在经典文学。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功底,更能够在耳濡目染之间,将中华文化溶于血脉,代代传承。这对学生的思想启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教师仔细领悟经典文学的精髓,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出现的消费主义和欲望扩展,文学也开始流行"欲望书写"。欲望是内涵宽泛的人类社会现象,其抽象之意就是欲求与希望。精神欲求是欲望的重要构成与强烈动力,欲望有差异,更有共通性。文学描写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的历史现象,文学书写与市场经济无关,任何时代均存在欲望。文学书写是一种良莠并存的现象,评判欲望书写良莠不可简单化,对欲望道德评判应综合审视。欲望书写应遵循以下原则:创作态度应该严肃;所描述的欲望应该具有经典意味和普遍的思想意义;应该尽可能揭示欲望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性的复归和人道主义的实现。步入"新时期"以来,人的发展、人性、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中国当代文艺思潮。要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论、"人性"论、"人道主义"论和"异化"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的创新和文艺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读图时付的到来,使得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形成了当代文化中由“文”到“图”的这种媒介载体的转变。这就激起了众多学者内心对文学的前途和命运的深沉焦虑,从而打起了反对之旗.其实文字和图像各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图像亦可以像文字一样创造经典,厚载深意.随着由引图入文向引文入图的转变,图文不仅可以互补共存,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学科与现代大学具有密切的关联,它的研究可分“作家作品-文学思潮一文学史一学科”四个序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由于社会政治因素、近距离观照以及其他各种复杂因素,当代文学现有的学科地位与实际成就是有差距甚至是有颇大的差距的.它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较之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甚至现代文学更突出.也更严峻。为了改变现状,提升学科的层次和水平,当代文学有必要在当下理性地处理好与现代文学、自身内部、经典与雅俗、意识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师事件"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似乎进入了"非经典时代",重目标、轻意义,重销路、轻经典,畅销就是现代经典,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面是当代中国文坛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作家群落,具备了和历史、和现实、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对话的自信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下,新时期文学批评开始了语言观念的变革,其核心内容是从“工具论”向“本体论”的转变。有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与地位;语言的及物还是不及物;语言作为系统对言说的影响。新时期文学批评中语言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深层次地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我们今天文学批评中的很多话题都可以在这个变革中找到源头,它在众多话语中扮演了“元话语”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观念的变革改变了新时期文学与批评的方向,将其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主"是一种真正的"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的民主,虽然具有很强的虚拟性,但与社会现实其实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对当代社会民主化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学作为一种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形态,在网络民主的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新变,主要表现在:其一,从创作主体看,文学走向了"泛话语权时代";其二,从创作内容看,由底层叙写的"底层文学"迅速崛起;其三,从文学接受看,形成了一种"交互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各家派尊其祖典为"经",乃晚周以来之旧习。《离骚》诸赋为当时人所推尊,主要还是因为其文采,以及带来的贵显,故才"世传《楚辞》"。而"汉武爱骚,淮南作传",更可证其自文景以来一直为文章之士奉为经典。正如《老子》称"经"一般,《离骚》称"经",也只是在传注说解时才称"经;"至于平时称引,也只称《离骚》。王逸注《楚辞.离骚》时命为《离骚经章句》,只是依当时注释体例,非为特意抬高其地位而加"经"的。  相似文献   

18.
“北极村”是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生命原点,以其为中心的叙事与方法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也使迟子建在“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当代文坛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奠定了其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正是迟子建坚持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给全球化时代焦躁疲惫的心灵创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北极村。执着甚至执拗地坚守。她把许许多多文学的根系深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厚土,使她笔下的人物不再是一时一地之人,也使她创造的文学走出一个民族,走入“人类”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