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13,(8):57-58
"我们要科技致富,依靠科技为赣南脐橙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苏区百姓富裕起来。"国家和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八莲自信而铿锵有力地说。矢志不渝,一生只为橙子狂脐橙是水果中的明珠,金灿灿的赣南脐橙品质堪与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名  相似文献   

2.
沈阳油田关工委认为,当年在辽沈战役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的辽沈战役英模和他们的事迹,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宝贵史料。学习这段历史,就是要熟知和了解革命前辈为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献身的感人事迹;就是要了解历史,牢记过去,加深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相似文献   

3.
赣南的民俗文化是赣南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赣南具备民俗旅游的区位条件;通过对赣南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的描述,可挖掘赣南众多的民俗旅游资源,打造精品路线,为塑造赣南旅游文化品牌寻求思路。  相似文献   

4.
赣南客家饮食文化是汉民族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是赣南客家人民将中原饮食文化因地制宜地与赣南当角度探讨了其翻译,提出了直译、直译+释义、意译、音译+释义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赣南采茶作为一种民间的舞蹈艺术形式,在舞蹈历史的长河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为世人所瞩目。在舞蹈教学中,把赣南采茶歌舞融入其中,恰当地开发赣南采茶歌舞的课程,对于学科建设,以及传统舞蹈文化的保护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赣南在地方历史和区域文化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业已取得较大成果,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赣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成果和特点入手,分析当下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因应之道。提出赣南客家研究应在坚持既有的在地研究的基础上,赋以区域研究在人类学知识体系建构上的意义,重视在地研究与离散视野的结合,实现在理论视野和学术话语上从“赣南客家”到“客家赣南”的转变,在研究区域上从“赣南研究”到“超越赣南”或“走出赣南”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振兴赣南苏区是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革命老区、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着原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福祉,其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赣南苏区基础教育师资现状,对赣南苏区所属17个县市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师资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决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赣南采茶戏“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采茶戏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经几百年的发展、锤炼,形成了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矮子步”同“单袖筒”和“扇子花”共同构成赣南采茶最具特色的三大表演技巧,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矮子步”是赣南采茶戏中“生”与“丑”的最基本步法,其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地方戏曲中的一道特色风景.矮子步不仅仅起源于茶园劳动,更起源于赣南客家人民各种各样的田间劳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挑担负重劳动.它是赣南客家人民几百年田间劳作与茶园生活历史沉淀和艺术结晶,更是客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赣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条件、区位条件、市场需求三因子决定了赣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有赣南乡村旅游地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两个方面,可划分为城市依托型、自然生态景区依托型、交通依托型、历史文化依托型、产业经济依托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六种目的地发展模式和"三农"体验型、观光游览型、休闲度假型、科教修学型四种产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同志从1975年至1982年9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讲话和谈话。这段时间虽说只有七年又几个月,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岁月。就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党和人民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和后果作了巨大的努力;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伟大的历史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历史学性质确定产生歧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年来中国史学理论界关于史学性质的讨论提出了热切希望;讨论不能只局限于确定历史学性质,应结合是否有利于中国历史学社会地位的提高、发展和现代化;是否有益于历史学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进行;反对不顾国情需要,重炒西方冷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教育史中的李约瑟情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法出现片面夸大和“拨高”现象,这种倾向对中国科技教育史学科自身的建设及其价值带来了某些负面效果。应该以理智的 度全面认识和总结中国历史上科技教育的得失利弊及其经验教训,那样才可能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化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内容涵盖鸦片战争至今的历史,跨越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解读教材时需注意把握以下四点。第一,内容上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同时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第二,以大时序、小专题、“点一线一面”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历史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三,注意吸纳学界公认的、比较成熟稳定的学术成果。第四,兼顾历史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追求。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从五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勇于同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作斗争并取得胜利;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观是职业教育在中国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发展障碍,通过对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典范的德国职业观和职业教育观的历史渊源的探究,以及与中国职业教育观的历史背景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弱势的历史根源。因此,要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改变普通百姓在历史传统下形成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区域史兴起原因和研究人员的构成介绍了近代华北区域史的研究状况;通过与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史研究的比较,分析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存在着开放观念滞后、研究力量整合欠缺和整体意识不强等f*q题,在研究中有缺乏长时段、空间意识淡漠、区位选择的失衡、档案资料发掘欠缺、比较研究匮乏等不足;认为今后应该规范研究方法、重视整体的关照和外向型取向、注重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方法更新并开展比较研究,进而构建适用于华北区域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方法,总结华北区域发展的特点,进一步论证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火炕是我国北方居民冬季取暖的一种生活设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适应了北方冬季的寒冷,与北方地区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随着时代的发展,火炕的基本构造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主要的基本功能依然存在,文章以关中农村地区的火炕为研究重点,力求揭示其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人们对火炕取暖依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和地理学可能交叉整合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地理历史学。地理历史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集团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包括稳定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变迁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求阐明人的集团的历史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统一性,以揭示出客观存在的“地理-历史”规律。中国地理历史学应主要研究受宇宙环境影响的中国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作用问题,以揭示出“中国的地理-历史”规律。基于这样的粗浅的理论观念.我们将在前辈学者的具体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从地理历史学的角度简要地探讨和阐述中国古典文明的诞生、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中国历史上的农牧冲突和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峙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以来的奋斗历程中,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和发展,矢志不渝,奋勇前进,经历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回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展望未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书院教育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书院史资料》是当代书院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对《中国书院史资料》作者对《文献通考》相关资料理解的再理解可以说明,书院史料的征引与解读应合于基本的语言学、历史学、逻辑学、教育学及所属历史场域的本真。作为一项历史研究,书院史研究理应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共生,在主客观对话中迫近书院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