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根据网络教学和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原理方法,研究构建<体育心理学>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以实现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为中心"教与学互动的结合,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网络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网络教学和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原理方法,研究构建《体育心理学》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以实现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为中心教与学互动的结合,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网络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思想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梅贻琦对体育有很多论述,但清晰地对他的体育课程思想进行梳理尚未有人进行过。本文分别从他的体育课程目标、课程方针;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和评价:课程实旅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梅贻琦的体育课程思想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高等体育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网络教学的实践来看,存在着理论滞后、模式不清、机制紊乱、方法陈旧、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兴趣不高,逃课、迟到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研究和开发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资源,实现高等体育教育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已成为广大高等体育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理论的研究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体育课程的分层与细化,活动体育课程特点的明晰,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和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在立足思想政治课堂主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应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坚持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教学相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借助体育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借助集体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体育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高中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新世纪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的形式、课程的评价.提出体育课程要以理论与技术为主线的教育转向强身育人的教育,增强课程的综合性、社会性、人文性,构建以健康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目标,承担着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任务。当前,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政课程,在课程形式上流于说教,教材内容与社会文化、社会现实脱节,对高校大学生缺乏吸引力。体育课作为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课程,如何依托课程的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寻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的落地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学体育课程新理念与教学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体育课程标准>也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破浪而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已呈波涛汹涌之势.如何根据新的教育理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这是当今体育教师必须深思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寻找相应的新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新世纪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的形式、课程的评价.提出体育课程要以理论与技术为主线的教育转向强身育人的教育,增强课程的综合性、社会性、人文性,构建以健康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现代人才,就必须改革高校课程体系的不合理状况。高校体育教育应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健康第一体育观”、“体育教育创新观”,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创新包括更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也包括体育教师的现念更新和体育教师的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遵循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为了使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充分融合到学校体育课程中,需要创设良好的体育课程生态系统,注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法,并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手段、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一、隐性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交互活动或从事其他活动时,就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一些无意识的、不可预料的结果.这种结果作为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就象药理学中所讲的药物的副作用一样,是必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在高职院校课程体制系统中举足轻重的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高职体育课程存在思政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教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体育教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完善相关体制建设,优化体育师资队伍,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李涛 《贵州教育》2023,(2):11-12
“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与体育相互交融。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之中,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针对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促进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协调发展,实现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17.
赖放全 《考试周刊》2011,(38):145-146
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是离不开体育的,任何忽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教育都是不完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隐性体育课程是相对于显性体育课程而言的,是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按体育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体育教育目标进行设计的校园体育文化要素的统称,即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一、体育隐性课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直接关系着人民的体质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备受各界的关注,体育教育要想进步,就需要进行体育教育的再认识,体育课程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离不开体育课程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就必须设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课程。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实践分析总结得出,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是一种相互独立却彼此依存的状态。本文就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物质、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要加强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