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第28题是一道值得深思的选择题。首先,笔者通过漫画联想到两个命题:17世纪理性主义代表法国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19世纪存在主义代表德国海德格尔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我在故我思”。其次,笔者认为,用这样两个博大精深的命题来考察哲学基本问题有点简  相似文献   

2.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是基于他对思想的“确然性”理想的追求而提出的,因此,其中之“在”,并非指“有”,而是指“真”,即“确然性”。他力图解决“什么是确然的”和“如何确然”的问题。但是,他的“确然性”追求却存在着将哲学的“确然性”与科学的“确然性”简单等同的方向性错误。  相似文献   

3.
4.
信念与激情是一个人之可能成为优秀者的首要条件。信念与激情往往比经验和才华对工作效果与个人成长的贡献更大。早在20世纪80年代,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处于极低的状态,社会上鄙薄中小学教育工作风气流行,教师队伍很不稳定。而在那时,就已有不少青年教师从崭新的视角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人生理想。他们孜孜探求,既沉稳执着,又空灵超逸。他们既是常务工作的可靠执行者,又是传统观念的勇敢颠覆者。他们挑战着既定的教条框架,常常从繁杂的事务中抬起头来,遥望空濛而高远的前方亲⒁獾搅死砺鄣姆⒄购吞骄啃孕形怨ぷ鞯募壑担ν…  相似文献   

5.
教育异化的现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思想在西方文明史上源远流长。近代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思想的提出,无疑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其实质上蕴涵着一种实体论思想,同时这种实体论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主客体二元论,即客体是外在于主体的它物,主体或用理性或用经验去把握、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关注入的生命发展,尤其是强调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是颜元教育追求的核心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救世济民的本领,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的基本要素。颜元的这一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士农工商阶层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怀疑之思中建立了科学之路,用具有怀疑精神和逻辑精神的理性主义方法追寻自由和人生的归宿,导入现实制度和信仰层面的建构。庄周梦蝶用感性的方式对生命之真进行了深刻反省,超度生死,将人的自由导引到道德修为、天人合一的精神畅游境界。庄周之"梦"与笛卡尔之"思"的桥建会通,将中西哲学的感性与理性的血脉交织贯通起来,成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丰硕之果,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域和慧思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个“在”是混沌、模糊、不确定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个“在”就是作文需要描述和关注的对象。学生作文必须由“我思”采切入。唯有“我思”的真实性。才能掀开“在”周围的各种迷雾;唯有“我思”的自由驰骋才能让“在”变得色彩斑斓;唯有“我思”的独特性才使作文成为“我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我思”是儿童个性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情感真实、思维自由、表达创新”是绽放放儿童个性,引导孩子们“我手写我心”。抒写内心的“真我”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思想”,维特根斯坦给予了明确的表述:“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这是一个重要的、十分有价值的命题。它意味着:如果没有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就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当然就更谈不上个性的魅力和人格的魁力了。 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用思想推动教育的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去创造先进的办学模式;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革需要提升教育品质,教育品质需要前瞻性教育思想引领。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是社会发展的企盼,是教育发展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是师生发展的需要。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旨在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用高尚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规划,开发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活动,创造教育生活,促进教育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实践路径是用思想武装大脑,用思想创建环境,用思想建构课程,用思想改造课堂,用思想指导活动。  相似文献   

11.
肖川 《教师博览》2003,(6):50-50
所谓“思想”,维特根斯坦给予了明确的表述:“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这是一个重要的、十分有价值的命题。它意味着:如果没有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就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人格的魅力了。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推动教育的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去创造先进的办学模式;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他们…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对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屡有新的研究成果推出。日本学者山口久和教授的《章学诚的知识论》以其严整的考据与解释学的新视角,尤其引人注目,该书中译本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此为契机,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了“章学诚的思想与学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3月)。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章学诚的思想与学术进行了多向度的深入阐发。本刊从与会学者的发言中,编发了这组笔谈。高瑞泉认为,章学诚虽然可以说是他那个时代的学术异数,但在不同于道统论的哲学视野中,章学诚的思想却提示着可能通达真理的道路。许苏民将章学诚的道论思想置于16-18世纪中国哲学启蒙思潮的背号下考察,通过与笛卡尔论“我思故我在”的比较,指出章学诚哲学的第一原理“随其思之所至,即为我之所在”,为其进行道统论批判提供了理论前提,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蒙意义。与许文相辉映,董平从历史哲学的纬度阐释了章学诚的“道论”,从“道”的现实性与历史性、“道”与六经的关系等方面追溯了章学诚与南宋浙东学派之间深刻的学术渊源与思想传承,同时对余英时有关此问题的论述做了积极回应。付长珍进一步收缩研究的视域,通过对“宋学”内涵的解析和清理,指出章学诚所提倡、所坚守的是一种义理和知识并举的儒学发展路向,揭示了章学诚儒学之道的宋学向度及其在儒学发展史上的意义。针对戴震与章学诚这段学术公案,吴根友发前人之未发,主要从学术方面和伦理道德方面重新审视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山口久和则从现代人文科学的角度,着力挖掘章学诚历史思想中蕴含的语言理论和文本理论。通过解构语言学家王力的训诂学理论和章学诚的语言理论,探讨了新考证学的可能性。章益国试图接着山口教授提出的话题,对“章学诚的言意观”作出进一步延伸和论证。他对章学诚的“史意”做了独到的诠释,认为史意作为一种默会知识,是没有具体实指的“意味”,是一种“非传递性理解”,类同于传统哲学诗文论中的意韵、意境等范畴。本刊希望这场讨论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界对章学诚学术思想的关注,旨在共同拓展章学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肖川 《辅导员》2012,(30):1
……之所以要用思想来提升教育的品质,就因为教育作为一种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旨趣的活动,其行为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的。而目标的确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洞察;目标追求中的实际操作,既受制于要达到的目标,又受制于具体的环境。如果囿于操作的层面,行为就是盲目的,其效果就可能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从活动到行为再到操作,前者引  相似文献   

14.
读肖川的文章久矣,我觉得他的文章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或似淡雅的香茗,或胜陈年的烈酒,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 也许是教师生涯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或者是成人社会所共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板起面孔说教的文章.然而,在当前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教育能否建起一道无形的篱笆,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这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说教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关心"人"的成长应该是教育的一种情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学校教育 ,其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也就是说要从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的根本入手 ,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成为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的人 ,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因此要把理想教育与健全人格品质的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对此 ,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开展“三名教育”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16.
肖川先生的文章,似淡雅的香茗,又似陈年的烈酒,余味无穷。而他的教育随笔专辑《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思想新颖深刻,文采清新隽永,使我手不释卷,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7.
意义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认识上的,一是价值上的。当我们在认识的意义上使用“意义”一词时,我们是在寻求某种解释,是要阐明某种事情或某个事件;另一方面,我们使用“意义”一词时,往往也体现出我们所怀抱与追求的价值理想。生命的意义当然离不开解释和说明,但生命的意义主要不是解释和说明所能建构的,生命的意义需要创造,是我们永不停歇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人生单元”,所选文章都与人生修养、人生理想有关。其中第九课《我的信念》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篇文章。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  相似文献   

19.
追求崇高 完善人格——解读精神教育的两个基本信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追求崇高和完善人格这两个精神教育的基本信念 ,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作者认为 :应更多地坚持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 ,用人的精神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去平衡和消解由于物质主义肆虐所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缺失和遗憾 ,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态势去改变人的生存境遇的困惑和窘迫 ,将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些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鹜、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