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中期以后,伴随着统治危机日甚一日,一股厌汉的社会心理普遍在社会各阶层中滋生和蔓延开来,并成为汉新王朝实现禅代的重要因素。然随着王莽改制的失败,遂又引发了社会各阶层思汉的社会心理,并最终促成了东汉王朝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西汉后期,士人群体迅速分化,向拥戴王莽改制,试图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逃隐山林,静观时变、口外经营、奋起救世三个方向发展。他们中大部分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思想意识、社会生活都进入了专制统治者设置的规范中,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因此,西汉末士人很少直接参与农民自发的起义,但社会青任心和参政热情促使他们关心社会。士人在刘秀政权建立过程中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出谋定荒,规划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奔走呼号,制造舆论;南征北战,攻城掠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西汉后期王氏集团的形成及王莽的飞黄腾达与元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元后忠于刘氏皇朝,却不自觉地充当了汉王朝的掘墓人。她培植了王氏集团和王莽,但最后却无法控制他们,这是元后悲剧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西汉三次外戚专权的程度及特征是不同的;但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吕氏专权有维持汉初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步作用。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武帝停止战争、恢复发展生产的方针,使危机四伏的汉王朝重新走向稳定,为“昭宣中兴”作出了贡献,他是“照宣中兴”的奠基人;王莽在西汉社会后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统治政权摇摇欲坠之机,凭借其姑妈及王氏势力取代了汉王朝,建立“新”朝。他所实行的改制,其用意是解决西汉后期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土地高度集中、奴婢大量存在。但是他的改革失败了,因而也就使得他用非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尝试归于失败。尽管如此,王莽代汉及其改制并不能因此而否定。  相似文献   

5.
西汉后期,士人群体迅速分化。向拥戴王莽改制,试图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逃隐山林,静观时变;四处经营,奋起救世三个方向发展。他们中大部分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崇尚忠孝节义,因此,很少人直接参与绿林赤眉起义军。但社会责任和参政热情促使他们关心社会,奋起救世,其中部分士人投靠刘秀,在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西汉王朝第十五代刘婴5岁当皇帝,不久就被王莽赶下了台。王莽结束了西汉215年统治,建立“新朝”。王莽是位儒学大家,他想缔造一个体现儒家思想的政治体制,于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汉大一统政权的建立,使得先秦士人那种张扬的主体精神难以重现.西汉士人一面惊叹于集权式的一统给国家带来的新气象,一面又为自身在这一制度下所遭受的压抑而哀叹.这便构成了西汉士人的不遇心态.本文通过对西汉"士不遇"的考察,探讨西汉"士不遇"心态产生的社会思想原因及其表现与消解方式,进而认识其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氏之壁”和“完璧归赵”的故事耳熟能详,但这块“和氏之璧”现在在哪里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蔺相如不辱使命,战胜奏王,璧玉归还赵国。几十年后,奏王赢政统一中国,和氏璧也归秦国所有。赢政称帝后,命宰相李斯将和氏璧磨制成皇帝的专印,并称之为”传国玺”,他希望这块璧能代代相传。楚汉相争肘,刘邦先入咸阳“王之”,秦王子婴交出了“传国玺”。汉朝建立后,刘邦称之为“汉传国玺”。西汉末年,王莽新政。当时的皇帝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曾以西汉皇室外戚的身份代汉建立新朝。新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但它却是连接西汉与东汉的一个朝代,而且还以曾经发生过不同寻常的王莽改制和声势浩大的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而著称于后世。总之,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而王莽建立新朝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学、大学中国历史教材和许多中国史论著,以及《辞海》等大辞典,普遍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定在公元8年。然而,事实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应该定在公元9年,定在公元8年是错误的,必须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0.
于媛 《华章》2013,(32)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并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外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王莽改制表面上看是一场复古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托古改制,他对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和农民奴婢化这两大社会背景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于是领导了这场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11.
尹连忠  赵军 《课外阅读》2011,(12):308-309
王莽改革失败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崇儒,治国方针受到儒家理想的严重影响。西汉儒学的特别之处是儒学与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说、谶纬说相结合,使西汉儒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王莽是西汉儒学的实践者,他的成功在于他对儒学的身体力行,他的失败在于对儒学的笃信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12.
谶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学世界观。春秋战国之前谶语就已经出现。纬依附于经,至西汉哀平时期与图谶渐以糅合,历经王莽乱汉,光武中兴,谶纬之学位列显学,盛极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变迁,谶纬学说广泛被佛教、道教所吸纳,期间六百余年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託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託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託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  相似文献   

14.
西汉"灾异说"之旨,在于要当政者慎微重始,尽早发现政治失误并及时正确应对,其实质乃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王权空前强大之时士人们为了发挥自身的政治作用而创造的一个话语系统。西汉儒臣们运用这个话语系统,参与朝政,可是效果有限。于是,"灾异说"始衰而"祥瑞说"始兴,后者成为士人为王权服务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圣女兴谶是西汉后期影响较大的一条谶言。元城建公所言圣女兴谶不可信,此谶当为王莽所编造。西汉后期盛行西王母信仰,于是王莽将西王母与圣女合为一体,附会于王太后,使之成为这一集合体的化身。圣女兴天下谶言为王莽篡位提供了合法传承依据,故其篡位后不断提升“文母”的地位,使之神圣化。  相似文献   

16.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19.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王莽的作秀     
王莽生在西汉末期,当时的朝廷重用外戚,王莽的姑姑王政君贵为皇后、而皇太后、而太皇太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况且这个王政君本身就比较腐败,导致王家几乎人人都骄奢淫逸,独王莽粗布陋衣,淡茶糙饭.<汉书·王莽传>、<资治通鉴>等都记载了王莽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