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管理是否有效。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把人管“活”。校长对教师的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服务上,体现在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上,而不是提出约束性的条文,制订惩罚性的措施和宣布限制性的禁令。教育的发展需要人性化管理,教师从内心深处呼唤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和教育要素所决定的。教师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呢?教师的工作是精神生产劳动。教师的工作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而是非生产性劳动,是服务性劳动。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并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活动的服务性劳动。这种劳动属于精神范畴。因此,教师是非物质生产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的现实困境要求对教师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教师专业相比医师、律师等专业而言具有自身特殊性,它是一门工作效果难以确认和缺乏标准规范程序的"软专业";专业化教师的核心素质不是技术层面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形而上层面的德性修养和教育感情;"综合大学+专业学院"并不是唯一理想的教师教育模式,师范院校相比综合大学而言仍然具有较大的教师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4.
张锦平 《小学生》2010,(10):26-2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本身要求教师应当是快乐的,如果因我们教师的不快乐而使学生带着苦闷、带着悲观走上社会,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失职的。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生活的本身。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不是为了验证某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而是研究发生在学校里的教育问题;不是研究某种理论假设,而是研究现实的教育问题;不是将教育与研究搞成两张皮,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研究。因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更应该是低坡度、低层次的研究,应结合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草根性是一线教师科研工作的突出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特点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求教师像专家那样去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去完成规范的课题研究和科学的实验研究,去发现规律,撰写论文、专著,而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一个教育教学的思想者、实践的探究者。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不能离开自己工作的,首先是为了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而做,为工作的改善和提高服务。  相似文献   

7.
教师本人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机器,教师的工作性质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的心态。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却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8.
内化不是他律,也不是强逼,而是自觉地接受,是自愿的享受。有人说金字塔不是奴隶所建,而是一群快乐的自由人的杰作。一所学校的高速发展就是教育的“金字塔”,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快乐工作的教师。以愉快心情工作的教师,必须是有着高尚师德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杨延 《上海教育》2005,(7B):34-35
新加坡教育部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在新加坡,教师培训工作的安排、实施不是由教育学院来承担的,而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培训处直接负责的。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科研,不是为了验证某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而是研究发生在学校里的教育问题;不是研究某种理论假设,而是研究现实的教育问题;不是将教育与研究搞成两张皮,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研究。因而,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研究更应该是低坡度、低层次的研究,应结合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草根性是一线教师科研工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小学教育科研,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和被要求者。而新课程标准,为学校和教师预留了大片自由发挥的空间,要求教师是决策者、创造者。因此,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就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把某种知识或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简单过程,而是蕴涵了将理论的一般性原则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教师的个性特征相融合的过程。其中最为核心的实践性知识和个人化的教育观念,正是教师依存于特定的背景,以特定的教室、特定的教材,甚至特定的学生为对象,在真实的…  相似文献   

13.
在澳大利亚教育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好教师”,其中主要有服从型教师、技术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和能力型教师等。这些教师质量观是受澳大利亚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影响的结果。“好教师”的内涵将伴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后现代社会的“好教师”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考察:教师工作的集体性、复杂性、学术性和动态性。澳大利亚教师质量观的演进表明:“好教师”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好教师”的标准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从简单向复杂演进的;“好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具有创造性,它不同于体力劳动,也不同于行政性和操作性的工作,而是依靠自己的知识禀赋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工作过程具有个性化,工作成果难以测量,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考试成绩就能决定教师的业绩。  相似文献   

15.
在澳大利亚教育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好教师",其中主要有服从型教师、技术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和能力型教师等。这些教师质量观是受澳大利亚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影响的结果。"好教师"的内涵将伴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后现代社会的"好教师"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考察:教师工作的集体性、复杂性、学术性和动态性。澳大利亚教师质量观的演进表明:"好教师"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好教师"的标准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从简单向复杂演进的;"好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张禄 《四川教育》2006,(9):18-18
“教师以76%的比例高居不和谐的职业之首”,这是前不久中国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启动“2006年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幸福是一种体认,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描述,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而指数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这里的幸福指数则是衡量教师这个群体主观生活质量及和谐发展的核心指标,它测量的是教师的幸福感,是满意度、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能告诉、复制和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膨胀、氤氲起来。如果说幸福的萌动源于教师生命的一种体认,那么幸福的生长则源于师生生命的对话。没有教师的欢乐也难以有学生的欢乐,缺失幸福的教师也难以有幸福的学生。对于用心体认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心灵的荒芜,而是精神的沐浴;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自由的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洗礼。值此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把视线聚焦在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上来,旨在唤醒教师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拓展自己职业生命的思考空间和理性境域,在静心的品读和智慧的劳作中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发展的实质不是专业人员身份的赋予、专业知能的增长、专业素质的建构、接受专业标准的"裁剪",而是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现实转变,是教师个体文化的点滴创生,是教师接受群体文化、教育文化的润泽。教师发展不是为了在资格博弈机制中实现业内生存,而是为了在教育生活中实现自然、自由地发展。从单纯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专业发展走向全面关注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教师文化的成长,是当代教师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龙宝新 《中国教师》2009,(1):7-10,15
教师不是"当"上的而是"做"出来的,"做"教师是教育行动与价值导引相耦合的过程。价值属性是教师工作的自然属性,教师工作的精神引擎是其所面临的一系列价值困惑。在工作中,教师面临的主要价值困惑是自主与他主、生活与事业、继承与创新间的矛盾。创生价值智慧,学会对教师价值进行转化、缓冲、取舍、排序、创造,是教师的价值世界走向和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外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变化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阶段的现实体现。考察、了解中外三种不同的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便于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简论建构主义教师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6,22(1):49-52
建构主义在教师角色及其作用问题上的见解完全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教师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是传递知识的“工程师”,而是苏格拉底倡导的“助产士”,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学生“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意义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教师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角色认知并处理好角色互换;教师教育应按建构主义的理解和要求来确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