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三种典型的体育课程模式,即古希腊体育课程、新体育课程和运动教育课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种体育课程模式的时代特征。三种体育课程分别代表了体育课程发展历史上的三种不同范式,即前现代范式、现代范式和后现代范式。阐明人类体育课程正经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范式转换。新的课程范式将更加强调体育课程的过程性、生成性和体验性。  相似文献   

2.
黄念南  孙亚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100-100,102
对古今中外“主体建构”内涵进行比较研究,赋予“主体建构”以新内涵。认为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以具有时代和中国特色的“主体建构”为指向。提出要以多种类型课程整合体育课,以新的课程结构来展现和落实其“主体建构”的新内涵和新目标。  相似文献   

3.
围绕体育课程结构系统化这一命题,在讨论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及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宏观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并对其动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宏观角度上看,体育课程结构是一种课程类型结构.可划分为管理规划层、存在形态层和操作层3个层次.其动态变化规律表现为,随着学段上升,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应逐渐增加,而活动课程和必修课程应呈现递减趋势.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其变化规律不是体现在比例分配上,而是随着学段的上升,两者的融合应不断向深层次发展,从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拓展.  相似文献   

4.
在辨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内涵、层次关系、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讨论和分析;认为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约束性和灵活性问题是研究的关键;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优化的内涵、方式及原则,课程结构优化内容和策略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贾帅玲 《体育风尚》2021,(5):132-13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针对幼儿足球活动课的结构和评价进行研究和思考。避免和区分幼儿足球活动成人化,不仅是学习内容上的区分,更是活动课结构、教学评价的区分。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幼儿足球活动课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遵循学校体育课的结构、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课的时间。将幼儿足球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游戏导入部分,第二部分是足球技术体验和比赛部分,第三部分是结束部分,这个课的程结构模式称之为导入体验结构;课程评价应逐步发展成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倡导课程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张学海 《湖北体育科技》2014,(4):361-362,360
以南京晓庄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为例,从改革的基本思路对原有课程设置和结构的优化为切入点,对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阳光体育长跑、体育俱乐部等五部分内容进行改革,使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化,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验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健  汪敏 《体育与科学》2003,24(5):25-27,49
认识、理解新课程是实施新课程的首要问题。原中学体育课程的本质是“知识”,新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是“经验”,经验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输,而且注重过程,注重在以直接经验、直接认识呈现知识的过程中所包含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新旧课程教学上的区别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为此,需要构建新的课程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更好地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分析法、系统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借助已开发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对该模式下41节优质体育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视频分析,梳理、归纳出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存在如下特征:课堂教学形态分为3种类型,其中“练习型”占主导;课堂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但课堂提问水平较低,信息素养不足;教师话语分为5类型,课堂氛围以正向为主。同时得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学历是影响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体育课程结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影响了学生职业体育素质的发展.在"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下,探索并建立三维宏观、三段式中观、模块化微观课程结构,试图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实用体育能力,实现多元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胡媛 《体育师友》2017,(1):64-65
通过在丹麦葛莱体育运动教育学院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探索总结丹麦葛莱体育运动教育学院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学的特点,为我国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启发,也为我国体育学院以及其他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参照和参考,探索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联系自然的参与运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构建和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社会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结构,深入研究了以功能为纲的体育课程结构思想和统一、灵活的体育课程结构层次;提出了“四个优化组合”是构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的本质——技击性为切入点,对学校武术课程结构模式进行重新建构。研究结果认为,应把武术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来满足武术发展和武术教学需要;学校武术课程结构模式的重建由三个技术应用层次组成: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层面;攻防搏击层面;套路演练层面。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评价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体育课程目标分类已从关注身体素质领域和认知领域拓展到学生的情感领域;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文化性;体育课程模式发展趋于多元化;体育课程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体育课程结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有9年多的时间了,在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三条新的体育课程理念是值得全体教师进一步关注的:其一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5种类型为依据,分别对其课程内容设置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项目依然是各类课程设置模式的主要内容;部分农业院校开设了发展类、地域性的特色项目,如定向运动、滑冰等;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体育课程在继续注重技术教学的同时,适当增加了理论知识与身体素质的学时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不同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新世纪,全国各高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都加快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形成了现在多种体育课程模式并存的现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并列型体育课程模式,二段型体育课程模式,全选型体育课程模式,俱乐部型体育课程模式.本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对比分析有利于我国大学生体育行为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秦燕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11-11,21
通过对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误区的分析,从大课程教育观、学生主体观、综合评价质量观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索体育课程的结构模式首先应考虑构成课程质的规定性,即体育课程要按着各自学校特定教育目标和体育教育目标来设计体育课程结构模式,确定自己与其它课程体系不同的本质的结构。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立体结构模式,应该由知识教育内容、人格教育内容、情感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内容、体质教育内容、技能教育内容和自我发展教育内容等7个方面内容构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质的结构,是以自我发展教育内容为灵魂和归宿,以知识教育内容、人格教育内容、情感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内容、体质教育内容、技能教育内容为载体和支点,7方面内容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并且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的网状结构,从而实现体育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论视角将课程开发看作整体组织,以此探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结构范式。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开发主体的整体统一,强化开发目的,厘清主体层级,维持主体内部相关部分的协调配合,保持对外部相关组织、个体的信息交互与资源争取;开发主体的构成要素应包含行政管理、课程实践现状分析、课程研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外部资源等六大要素;开发主体的结构可以定为1个一级子系统、3个二级子系统,在探究其运行逻辑基础上构建了主体结构范式。建议:各学校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应注重组织构架研究,将工作视角从实践与操作层面回归到体系建构层面,从系统科学角度研究、搭建课程开发的相关主体,以保障开发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本文旨在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在组织原则、组成内容及运行路径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