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嘿5.1935年2月,畏秋白被捕入狱,敌人百般利诱.丝奄没有动摇他的信念。6.6月18日清晨,敌人向正在写诗的瞿秋白出示了枪决的命令。瞿秋白继续奋笔疾书。奥黑澎Xia Yi Dai瞿秋白与《国际歌》@赫伟 @泽公~~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针对《国际歌》的研究不在少数,并在方法论上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理路:纪念式研究、版本考正式研究以及翻译与文化批评式研究。本文拟对上述三种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对我国目前的《国际歌》及其汉译研究的现状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3.
4.
比尔·狄盖特,生于1848年,卒于1932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国际歌》的曲作者。 狄盖特生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工人家庭,7岁时进工厂做工,青年时期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曾领导“工人的里拉”等工人合唱团。  相似文献   

5.
比尔·狄盖特,生于1848年,卒于1932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国际歌》的曲作者。狄盖特生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工人家庭,7岁时进工厂做工,青年时期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曾领导工人的里拉等工人合唱团。  相似文献   

6.
国际歌     
Internationale(法)《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战斗的象征。词作者欧仁·鲍狄埃(1816—1887年)是巴黎公社最优秀的委员之一,也是艺术家协会联合委员会委员。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在"五月的流血"失败之后,敌人在报纸上宣传鲍狄埃已被捕和处死的时候,他正在巴黎近郊。在死亡与威胁中,怀着对阶级敌人的满腔仇恨,怀着对共产主义理想必然实现的坚定信念,把自己沸腾的热血化为语言,奋笔写下了一首震撼世界的不朽诗篇——《国际歌》的歌词。作曲者比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出  相似文献   

7.
国际歌     
1=卜B义鲍狄埃祠狄盖特曲5满要·2.来不我“一起也是4隶主界65{,·起来,从来是推53迫的什么人类奴救.世世1 76全世界靠神仙介,劳动几受苦的人!皇帝。群众。 v了介1.洲厂一、卜尸尸一一、、一生卫组{7 2 47}1一业丝旧世我们最可争己虫理而斗自寄们得武我容腾,要为福,全称有,哪能6沸宰所1.睦创切碑尸户口.,、、不快来能肉62·来,起破牢1尸尸户~~~、、.}7一型27流们的血果猛6一花动蛇·1一落劳毒7一个回些6一打夺那 一7界要恨:少。卜一鱼二卜1尸产声一~、、,,115一丝蚁{这是人功球·2天跌阳我我仍一无所那护火烧得通把它们消灭干有,我们要做杠…  相似文献   

8.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它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充沛的革命感情,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一百多年来,这首诗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今天,在波澜壮阔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它是我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教育的好教材,是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2007年人民版《历史》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112页有这样一段文字:“1871年5月28日,敌人占领巴黎,公社失败。逃出敌人魔掌的公社委员、诗人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市郊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国际歌》。1882年,狄盖特为该诗谱曲。”其实,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在1888年。  相似文献   

10.
《国际歌》是在巴黎公社血与火战斗洗礼中诞生的、在全世界获得广泛传唱的、以歌曲形式表现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习和传唱《国际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身份的认同、革命斗志的激发和壮烈人格的塑造,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于中共领导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激励着人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1913年在纪念法国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逝世25周年文章中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乡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工人就是高唱着《国际歌》团结一心,进行斗争,使它成了全世界无声阶级的战歌。  相似文献   

12.
在鲍狄埃逝世七个月之后,法国工人党展开纪念鲍狄埃的活动。法国里尔城的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得到了一本鲍狄埃的《革命歌集》,同伴们鼓励他创作出足以表达工人阶级心声的、反映社会主义理想、最有力又适合群众宣传的歌曲。以此作为对鲍狄埃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正一浪接着一浪向前推进,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正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职业培训,也迈出了向世界进军的历史脚步。从80年代起,中外培训的国际合作从无到有,继而如雨  相似文献   

14.
15.
今年8月,北京迎来了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国际性教育盛会。继“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之后,8月23日,又有四项中外教育交流活动联合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有1500名来自各国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士对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这是一则寓言,过去在小学语文课本上,题目为《自相矛盾》,现在的小语教材里改成了《矛与盾》。文章的题目虽然改了,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原名叫《自相矛盾》,这实际上增加了教材的弹性。可设计这样一个思考题:请根据寓言内容给课文换个题目。引起学生的多向思维,如“言行不一”“前后矛盾”“自相矛盾”等等,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指出“自相矛盾”的出处…  相似文献   

17.
案例:《鸟的天堂》人教版第十一册提起《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就想起我教学时那难忘的一幕:学生在认真地读书学文,体会榕树的茂盛。之后,老师正待发话,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从图上也能感受到榕树的茂盛。你看,这幅图(即课文插图二)上的榕树,远远望去就像一片林子。”大家根据他的提示,认真观察,纷纷点头赞许:是像一片林子,郁郁葱葱的。另一个学生补充:“俗话说:‘独木不成林’,我觉得‘独木也成林’,榕树就是。”老师有些疑惑不解:这话从何说起?又一个学生解释说:“我从课外读物《小火炬》的文章中也了解到这一点。”(课后,学生阅…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世界各地人民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大致相同的社会时期、自然事件以及种种艰难曲折的生活遭遇,而且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都有规律性的共同因素: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中产生了许多主题相同、内容相近的艺术典型情况。同时,为表现这种主题和艺术典型而在艺术形式、体裁和风格方面,也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同点和共  相似文献   

19.
邛崃县著名古迹“文君井”传说是汉武帝时卓文君和可马相如卖酒的地方,这一对名满京城的才子佳人,怎么会如此穷困潦倒,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哩!公元前一二一年,以《子虚赋》而闻名的词赋大家司马相如,宦途失意回到成都,临邛(今邛崃)县令王吉倾慕司马相知的才华和为人,邀请他去临邛小住,司马相如因闲居无聊便欣然前往.临邛大财主卓王孙是靠铁矿起家的暴发户,一心想附庸风雅,闻讯便请司马相如赴宴,司马相如本不想和这种铜臭熏天的人打交道,但听说卓的女儿卓文君才貌双全,  相似文献   

20.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18-18
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上册第18课)一文中提到《表》和《小约翰》。请问:这是两本什么样的书?现在还能看到这两本书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