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应用文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体,对“应用文”的涵义在写作界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只是论述不同。笔者最欣赏香港的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中对应用文的阐述:“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务实的‘文’章,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陈教授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地把应用文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2.
补白     
民国时期,有学生问国学大师刘文典,怎样才能写好文章?他说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学生们纷纷不解。刘文典又说:“观’就是要多观察生活;‘世’就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心存“观世音菩萨”才是好作家。  相似文献   

3.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文章“佳”、“人妙”,是“频改”的结果。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作文是本色的作文。吕叔湘先生对学生说过:“本色主要是就内容方面说,就是写自己所看见的,写自己所知道的,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要存着一份心,说我‘应当’看见什么什么呀,我‘应当’知道什么什么呀,我‘应当’有这样那样的思想感情呀,就照这个去写。如果这样去写,就不免弄虚作假,或者套用别人的文章,或者搜索现成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本色了。”也就是没有个性了。有这样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5.
口头说话实际就是有声的文章,它与书面作文互为表里,两者相辅相成。叶圣陶先生指出:“彼此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体于语,不听偏指,故合言之。”又说,“听是用耳朵来读,读是用眼睛去听,说是用心去写,写是用笔去说。”  相似文献   

6.
老师把小明的爸爸叫到学校,告诉他:“小明考试抄别人的答案。”小明爸爸说:“何以见得?”老师说:“他和同位的答案一模一样。”爸爸说:“那也不能说明什么呀。”老师说:“你看最后一题,同位写的是‘这题我不会’,小明写的是‘这题我也不’。”  相似文献   

7.
以情动人     
要在作文中写出动人的感情可真不容易!书上老说:“真情流露”就能感动读者———我们对父母的感情还不真吗?可一“流露”到作文本上,往往就成了“感谢信”似的,自己读着也别扭。“写人情、亲情,最忌做‘表面文章’,”老师说,“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样,就很难以情动人(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在于它的通俗、豪放,恰恰不是因为‘情深’)。“有些同学动不动就写‘我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写‘激动得热泪盈眶’,还有的在文章中不加选择地罗列大量材料,以为事例越多越好……其实,这种‘作文套路’,未必能让读者‘热…  相似文献   

8.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教学写“决定”类公文时,运用了…出示病例找出错处’——‘剖析纰漏修改病例’——‘出示范例.发现特色’——‘简析例文.点评特色’——‘对照范例.练习提高”的应用文写作法.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10.
笑话口袋     
爸爸妈妈教张三早上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您早!”然后妈妈就用启发式教育问张三:“晚上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呢?”“老师您夜!”张三胸有成竹地说。作文课,老师要求同学每人写一篇介绍某种家用电器使用方法的小文章,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学们正在思考怎样写的时候,平平举手说他已写好了。老师惊奇地对平平说:“请你读一下你的文章。”平平大声读道:“你想知道电视机的使用方法吗?请你认真、仔细地看一看说明书,那上面写得很清楚。”小华在写作文,他有个问题搞不懂,便问当老师的妈妈:“妈妈!什么叫‘具体’,什么叫‘抽象’?”妈妈说:“‘具体’就…  相似文献   

11.
捉“李鬼”     
晚上,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后面有人在叫:“快捉‘李鬼’呀!”我回头一看,是爷爷。我惊讶地说:“‘李鬼’在哪里呀?”“看你的作业,‘弹琴’写成了‘弹’,‘休息’写成了‘体息’,这不是‘李鬼’吗?”爷爷笑着说。哦!我又写错别字了,我忙用手捂住作业。爷爷亲切地说:“做作业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边听,一边点头。从此,我的作业里就很少出现“李鬼”了。王王令捉“李鬼”$湖南省衡阳市氮肥厂子弟小学二(1)班@汪宁  相似文献   

12.
小芳拿着张老师刚刚发下来的作文簿打开一看,老师写的批语是:“文章写得不具体。”小芳嘟噜着嘴不高兴地对张老师说:“这篇作文我写了五百多字,还说不具体!”张老师笑着说:“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字数多’不等于写得具体。请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13.
周先慎在《简笔与繁笔》中说:“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那么,“紧”字的“神韵”何在呢?  相似文献   

14.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15.
发挥“注·提”优势提高说写能力□山西高平市东方红小学李秀萍国家教委主任许嘉璐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注·提”“双先”表彰会上说:“‘注·提’的特点主要不在于‘注音识字’,而在于‘提前读写’。……其实质是使学生及早地从语言的‘听’‘说’(即理解与表达)过渡到...  相似文献   

16.
我们写一篇文章总该有一些闪光的地方,才会吸引别人的阅读,正如何永康教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所讲:“总而言之,一篇考场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说这篇文章失败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文章在考试和平时的写作中脱颖而出,出现更多的亮点,博得更好的分数呢?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精彩的“比喻”,会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7.
冰心“坐以待毙”有一次,冰心在美国留学时的母校——威尔斯里利女子大学的几位美籍华人学者,到北京拜访冰心。客人热情地嘘寒问暖后,问冰心最近在做些什么,在写些什么大作。冰心老人笑着风趣地说:“写什么大作?我只是写些回忆性文章,或者有感而发的文章,主要是在家里坐以待‘币’哟!”客人们一愣,显然不解。冰心嘿嘿一笑,认真解释说:“你们是不是误会了?中国有个成语叫‘坐以待毙’,我说的是坐以待‘币’,是‘人民币’的‘币’。我是说我坐在家里写稿,等待人家寄稿费,寄人民币呢!”一时间满堂哄笑。梁思成“无耻之徒”一次,建筑家梁思成在…  相似文献   

18.
一位青年教师写了一则教学案例要我指导,题目是《倾听:课堂上师生的心灵之约》—— [案例】 听陈老师教学《丑小鸭》一课,一位女学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这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当然要称“他”“她”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可陈老师却说:“我觉得雅丽同学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好。因为是鸭子,用‘它’也有道理呀,你们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更开动了脑子.找出了不少理由:“因为这是篇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的一封通信中说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以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从叶老的话里不难领会这样的道理 :“读”“写”不能““脱钩” ,不可“苟忽于‘听说’” ,“听”、“说”、“读”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份内之事。我在教学中 ,坚持“听”、“说”、“读”同“写”并重 ,注意克服单一练写的倾向。首先是“听”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  相似文献   

20.
造句1.小明站起来念道:“我觉得用‘七上八下’造句很难。”2.小明站起来后这样念道:“今天老师让我们用‘七上八下’造句子。”有字为证1.小妹一本正经地说:“日历上写着明天大雪。”2.小妹一本正经地说:“台历上印着:十一月初四,大雪。”蚊子1.“这还不知道吗?因为它们在军营里受过军训呗。”2.乙同学听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还不知道吗?因为它们晓得‘军中无戏言’嘛。”第二期最佳“笑果”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