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的湖湘文学,在西方现代性观念和湖湘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三种现代性想象方式:以经世致用的理性精神为特征的启蒙现代性;以强烈浓郁的爱国情怀为核心的革命现代性;以神秘浪漫的巫楚文化为底蕴的审美现代性。这三种现代性的想象方式,构筑了20世纪湖湘文学历史发展的整体性面相。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与合理性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当作一个思想观念的变革 ,从中考察合理性观念的变化。后现代主义通过批判逻格斯中心主义和基础主义 ,反对文化现代性构想 ,反对文化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方式。因此 ,它不仅反对现代文化的合理性观念的内容 ,而且反对现代文化所确立的合理性观念的形成方式。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 ,合理性只能是一个相对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审美现代性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艺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背景之一。从现代性概念的发生来看,审美现代性始终都是现代性观念的内核。因此,清理出包裹在现代启蒙进步主义之下的审美现代性概念,并把握其内在矛盾,可以为中国现代性的理论积累提供重要的价值参照。另一方面,从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现状来看,挖掘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现代性理论资源,深刻理解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对更好地把握审美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话语的本质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运用科学、民主、自由等现代性观念批判了传统文化的前现代性,并且确立了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指导下创造新文化的思路.他的古代文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传统文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与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海德格尔在现代性问题上的功过得失,必须结合他的时间性观念,并澄清对此时问性的浅薄领会.海德格尔所说的时问性,完全突破了西方哲学史上客观时间论与主观时间论的界域,在把存在纳入时间视野的同时,也把存在的意蕴赋予了时间,进而通过从生存论到存在论的分析,把时间规定为四维的空间.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深刻地涉及现代性,一定程度具有解构性,但同时又有构成的作用,并能够启发我们反思,推动我们的现代性研究更切近中国现代转型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是西方现代思想语境的产物。西方现代思想语境中的(启蒙)现代性构成了海德格尔的基本反思立场,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张力结构则是海德格尔的基本批判向度。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批判意义则在于它代表了20世纪欧陆人文主义哲学对于审美现代性问题探讨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一直是西方现代学术领域的主流,在众多的反现代性话语中,海德格尔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从"存在"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现代性哲学基础--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对现代性根源--科学与技术的批判,为处于现代性危机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归家之途,即艺术与诗的道路.这样一种思路对中国的现代转型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启蒙始终是现代性诉求的基本方式,中国早期的现代性诉求以“新国民”为入口.以民族和国家的强盛为目的,体现出现代性同一趋势下自身的独特维度。中国早期的文学公共领域也以自己的方式生成,并促成文学而文化的现代性萌发,从中衍生的“文界革命”,在促进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现代转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同时它作为散文现代性观念的雏形.直接影响了五四散文理论的现代性形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新青年》贞操问题讨论主要发生在1918-1919年间,分为两个阶段,主要针对当时“表彰节烈”的复古风气,同时也显示出新知识分子对现代人主体性的不同理解。这一讨论对于中国的现代性话语建构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得从西方移植来的现代性话语得以具体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世纪以来,文化的现代化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目标,而当下随着世纪末的一步步逼近,时代的紧迫感使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射到了这一课题上来。人们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文学等文化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讨论着现代性(或现代化)的问题,大家都试图找出我们究竟在哪些方面已实现了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哪些方面还未具有现代性以及如何才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而对于文学的研究来讲,也是如此。中国的新文学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文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毋庸置疑,中国文学现代性观念的确立是从“五四”开始的,正是“五四”新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已成为接受我国传统性文化和西方性文化交相影响最大的群体,在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想与我国传统性文化的激烈碰撞下,他们的性观念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使还处于性意识、性行为与性观念形成期的大学生对性的认识更加迷惘与混乱。他们一方面对性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又无所适从,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性心理与性行为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学生性心理、性行为的表现和大学生应该建立怎样的性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中国艺术家们在建设本土艺术当下的一种思考。关于当代艺术的“建设方案” ,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人和艺术家们的强烈民族信心和人文情怀。“现代性”即不是简单的回归本土文化资源 ,更不是对传统复古的认同 ,对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否要跟在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之后摹仿的做法 ,也是否定的。围绕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思考和讨论 ,不仅显示出讨论的广泛性和思想性 ,更显示了中国艺术家们对本土艺术生发前景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词源学上,现代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与古代相对,蕴含着一种"新"的时间意识。从哲学上看,西方近代以来有古典意义的和现代意义两种现代性。古典意义上的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其实质是启蒙的现代性。从政治哲学上看,西方的现代性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启蒙的现代性、特别是其政治哲学向度外化到社会领域,便会形成以改造世界和社会为目的的现代性冲动,并从事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缘起西方,现代是西方社会区别于自身传统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的现代化则是现代性进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逐渐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近代中国被迫卷入西方的现代性扩张进程的各个阶段。从现代性概念内涵的生长发展以及她在中国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来看:现代性的中国化其本质还是人的现代化;新时期深圳特区现代化的发展根本上依靠深圳人精神层面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审美现代性是学界一直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审美现代性既来自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刺激,又是自身审美传统的"现代化"。廓清西方审美现代性概况并以此为参照,在比较的视野下从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理想的流变来阐释中国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不同,最后凸显出审美现代性的实践性与体验性。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现代性的问题与困境 ,以佛教哲学资源来进行反省和诊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佛教思想家和研究者们对现代性的诊疗主要基于佛教自身的“理性”对现代理性进行反省和批判 ,其核心思想在于揭示西方现代“自我”的虚妄性 ,指出西方现代理性本身也必须进行“祛魅” ,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自由并呈现意义世界。当然 ,这种反省与诊疗并非是单向的 ,而是呈现出一种有张力的状态 :一方面 ,佛教思想家们被西方启蒙运动在科学、民主方面的成就所吸引 ;另一方面 ,他们中许多人对于现代性的危机及其虚无的结果深表忧患。也许正是这种张力才有助于建构起立足中国自身传统的现代性 ,并为解决现代人共同面对的现代性问题寻找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性”观念自西方传入中国,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样一种无根状态的文学性观念无法摆脱本土的人学困境,与现代汉语语境形成悖论。对于西方文学性话语不加反省地接受所导致的迷失,应该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8.
信仰与制度、规范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话题,"内圣外王"作为传统儒学的思维进路,其在解决如上问题的时候,是具备现实意义的.我们处在现代性观念描述的生存样态下,如何处理如上问题?通过对"内圣外王"模式处理问题方式的思考、区分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观念,进而引出人之为人的本身问题,即"养生丧死无憾",作为一切形下制度建构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内生于当代中国实践和独特语境的现代性中国话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崛起为比肩西方、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现代性理论的新形态。在业已成熟的西方大学现代性建构的框架下,非西方大学也逐渐走上了现代性探索的道路。中国现代大学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通过与西方学术文化的对话和交融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合法性,并成功转型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大学中国之治是彰显“中国之志”、立足“中国之智”、依托“中国之制”的大学治理中国模式的总括。大学中国之治的现代性建构就是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大学治理新格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大学治理全球化交出中国答卷。  相似文献   

20.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艺界对“现代性”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理论家在谈,作家在谈,研究二十世纪文学的文学史家也在谈。有的研究者还断言“体现意识和精神的现代性”是难以超越的。但是,何谓现代性,何谓文学的现代性呢,人们大抵都是各言其说,意见并不一致。一现代性问题的讨论始于西方,它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遇到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部分人文知识分子和作家艺术家所谈的“现代性”,指的是由十四至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发轫的、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发展和盛行起来的观念体系,概而言之,即以“自由、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