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君出塞     
代奚 《少年月刊》2022,(23):42-43
<正>在我国古代,为了安定边疆局势,远嫁和亲的女子并不在少数,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是其中一员。王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她是平民之女,容貌在家乡是出了名的美。王昭君不仅天生丽质,更是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当时汉元帝昭示天下,选送秀女,王昭君作为南郡首选,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一名宫女。  相似文献   

2.
3.
昭君出塞     
明天就要出发了,这意味着我要永远离开那个男人,离开那天底下最具权威的爱,离开那双如天空般深邃的眼眸,离开那曾给我温暖的胸膛。黑夜中一双如皓月般明亮的眸子中盛满了泪水。我的右眼下真存在那么一颗泪痣吗?为何镜中的自己脸上挂着一行清泪?女人真的是水做的吗?不,我是坚强的,是我自己请求和亲的。今天看到韩堂上心爱的男人的一筹莫展,文武百官无计可施,“皇上,让我去吧。”我毅然而出,元帝纠结的眉头也揪紧了我的心,一切因我而起,如果不是毛延寿将我的画像带给呼韩耶单于,单于不会要求和亲;如果元帝不是因为太爱我,他不会怒不可遇地将匈奴使臣软禁驿馆;如  相似文献   

4.
昭君出塞     
汉宫里所有的灯都被点燃了,辉煌而又灿烂。 但昭君的殿室内却只点了一支蜡烛,昏暗的烛光,冰冷的宫室,幽森,凄凉,昭君对镜而坐,烛光镜中的那张脸美得叫人沉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都不及万分之一,但那双迷人的眸子,却盛满了悲哀、无助与茫然,佳人多薄命。 16岁时,父亲历千辛,尽万苦,把她送入汉宫,希望女儿凭着美貌与才华,一举得到文帝的宠幸,  相似文献   

5.
昭君出塞     
谁能够看得清美人泪?谁能够听得见昭君哭? 谁能够笑对沧海桑田?别叹息,别叹息,对我说,没有不老的红颜。——题记 A “韶华,过来,帮我梳梳头。”昭君一边端详着镜子中的自己一边召唤我。  相似文献   

6.
昭君出塞     
  相似文献   

7.
昭君出塞     
深深的庭院、沉寂的花木、明眸的宫女、慵懒的梳妆……这一幕幕在昭君心里缓缓飘过.进宫有些日子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金钗玉饰,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明丽的笑靥了,两弯娥眉,凝满愁绪.  相似文献   

8.
昭君出塞图     
理解这首诗,要知道昭君出塞的意义与《西京杂记》的观点相悖。为化解国家民族的危亡,增进民族的友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昭君出塞、“和亲”之举是正确的,进步的;《西京杂记》将罪贲推到受贿的画工身上,言昭君不得志,成为了牺牲品,二者的观点和态度大相径庭。我们应以正确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9.
昭君出塞的线路,史书没有记载,所以难以确认。昭君出塞路线需把握五点:一是把握汉匈官方交往的线路。昭君出塞是官方行为,如果《汉书》记载中确有一条官方交往的线路,那么,这条道路就有可能是昭君出塞的线路;二是昭君出塞之前,匈奴曾处于分裂状态,匈奴分裂和一统的历史时期是重要的历史背景因素;三是《汉书》中对朝贺西汉的匈奴右皋林王东渡黄河返回匈奴的这一记载,确认为汉匈官方交往线路的重要节点;四是《汉书》关于奉车都尉班伯到定襄护卫昭君夫婿复株絫单于入境的记载,作为推论的重要线索。五是根据昭君于正月出塞的时间背景,认为东渡黄河的线路海拔较低,相对温暖,可以避开春寒料峭的气候。  相似文献   

10.
昭君出塞和亲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元帝时期的一件国家的重大事件,在当时,上自西汉的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乃至远在塞外的匈奴,都享受到了几十年的和平时光,在后世,昭君及其子女致力于汉匈和平的努力更为后世和平解决民族争端树立了一种很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11.
穿过历史的尘烟,时间回到公元前33年秋冬之际,中国历史上正是汉元帝竟宁元年。地点,中国北部汉朝与匈奴交界处的茫茫戈壁滩上,一队人马正迎着北风踏着衰草顶着雪花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12.
“昭君出塞”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经过历代文学家的演义和当今各色媒体的传播,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形象更是妇孺皆知。那么,王昭君为什么要出塞?通常认为是为了促进汉匈民族团结,自愿出塞履行政治联姻。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这样的解释有将历史人物简单化的倾向。查阅相关资料,昭君出塞前后其  相似文献   

13.
王昭君深明大义,胸怀君国大局,置个人祸福于度外,请缨远嫁匈奴。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其业绩赢得安边息民,致汉匈间长期和平亲善,更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昭君由长安至单于庭的路线,当东渡黄河北上,循涑水、汾、桑干三河河谷一线,经蹄窟岭至杀虎口出塞,是以蹄窟岭、红沙岩口属极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可资开发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昭君出塞是汉、匈两族从战争走向和平道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反过来,昭君出塞又对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与和平,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昭君出塞是汉匈两族从战争走向和平道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结果;同时,昭君出塞对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与和平,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声乐作品《昭君出塞》表演艺术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和艺术手段,表现出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予听众以美的艺术享受。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中,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以人声为载体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相似文献   

17.
在古诗词中,同一题材所表现出的主题往往不尽相同。以"昭君出塞"为例,从赞美和歌颂、同情和哀叹,以及抨击和批判皇帝等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意在引领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于昭君出塞的路线,林干认为是经秦直道北上的。近年来,山西地区的部分学者认为昭君出塞所走路线为途经山西地区的通塞中路。从历史资料来看,秦直道仍然是昭君出塞的最可能路线,因为这条道路最便捷、最安全;呼韩邪单于在迎娶昭君之前,就沿着这条道路往返于汉朝与匈奴之间。秦汉时期,秦直道得到了很好的维护,秦皇、汉武都曾走过这条路线。在昭君出塞之时,秦直道的通行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昭君出塞自然不会选择其他路线。昭君出塞没有经过秦直道的理由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20.
历来人们常说的中国古代的和亲,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姻。对于汉代的昭君出塞,人们一直以来也都是将其作为一次联姻式和亲来看待的。然而,分析历史上的此类和亲,可看出它具备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作为和亲方的女性,一般都是与帝王有血缘关系的女子,二是史书记载这类和亲时,多用"嫁""妻""婚"等字样,表明一次婚姻关系的缔结。而昭君出塞并不具备这些特征,那只是汉皇的一次赏赐,昭君只是汉皇赐予匈奴单于的礼物之一。有人将昭君出塞看作联姻式和亲,是认为她对汉匈间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就两国关系的实际效用而言的。但真正说来,昭君在这方面的作用实被后人夸大。汉匈之间在她之后的长时期和平,主因并不在她,而在于匈奴实力衰落,无力与汉王朝对抗,另外也在于汉朝曾给予呼韩邪单于以极大援助,呼韩邪单于及其子孙感恩汉朝,不愿轻启战端。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昭君出塞都不是人们常说的联姻式和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