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颉刚是"中国史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1926年,顾颉刚出版其史学巨著《古史辨》,轰动史林,胡适称之为"中国史学界的一部革命的书,又是一部讨论史学方法的书"。《古史辨》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史学学派古史辨派的诞生,顾颉刚也当然地成了这一学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是“中国史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1926年,顾颉刚出版其史学巨著《古史辨》,轰动史林,胡适称之为“中国史学界的一部革命的书,又是一部讨论史学方法的书”。《古史辨》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史学学派古史辨派的诞生,顾颉刚也当然地成了这一学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研究和民俗学方法论体系两个领域。通过对他研究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民俗学理念——民俗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1893~1980)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历任中山、燕京、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是中科院院士,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生平著述宏丰。顾老生前曾在厦门向青年们作过题为《怎样读书》的演讲,介绍了自己积数十年的读书经验归纳而成的“四有”读书法。兹简介于后,供广大中学生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晨 《时代教育》2006,(12):145-145,127
顾颉刚1931年后学术思想有了极大的变化。本文就是对顾颉刚的民众教育工作以及其间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行详细的整理记述。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1927年2月为厦门青年作过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怎样读书》。他在演讲中说:"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识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管我们的思想。所以读书的时候,要随处生疑。换句话说,就是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以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与甘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是我国现代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名的爱国主义化工作。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他便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从事于边疆史和民族史的研究,积极投身于宣传抗日的活动中。1937年,他因受命考察西北地区的民族教育而来到甘肃,通过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对西北地区的民族教育有了较为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并拟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民族教育发展的措施。顾颉刚先生对我国西北尤其是甘南地区的民族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于1893年5月3日诞生在苏州悬桥巷宝树园(人称顾家花园)。 颉刚先生祖上是清康熙年间被誉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的名门世家,但先生出生时已家道中落。颉刚先生的祖母对他管教极严,从不许买零食,吃饭时更不许撒落饭粒,从小培养了艮好品质;及至颉刚先生蜚声中外时,还常与拉洋车的坐在小摊前一起吃炸酱面;并把吃霉面包,枕破枕巾也视为平常。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追求的“为学术而学术”道路,不仅体现在他学术研究中有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韧性,而且体现在他组织禹贡学会,辛勤地培养青年学子的活动中;而这种追求之所以受到阻碍,使顾颉刚深入彷徨,苦闷,就在于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左”倾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传统意识形态等对学术研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现代“疑古”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顾先生的治学方法论有“中”,“西”嫁接的特点,他所选择的中、西两端的代表,一为胡适,一为崔述,顾先生“层累说”受到了崔述较深的影响,其治学方法也和崔述一样,一方面能够将史事的“原始状”与“传衍状”相分离,另一方面,亦由于过分强调史料的“当下性”而忽视了史料的“滞后性”,致使顾先生在疑古的具体操作中不免出现了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及其领导的“古史辨”派,曾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史坛,风靡一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出土文物的丰富,人们对疑古史学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剖析顾颉刚疑古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抽出其有代表性的十大论点进行探讨,评价它的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饶宗颐是唯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早岁为该会创立者顾颉刚所器重,相继在顾先生主编《禹贡半月刊》、《责善半月刊》等刊发文,其所发文章及《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拟目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史学界非同寻常的学术起点。回顾两位先生之交谊,有利于今人更好地继承他们的古史重建和历史地理研究事业。  相似文献   

13.
14.
半个多年世纪前,鲁迅先生应好友许寿裳先生之请,为他的儿子许世英开列了一个“中国文学入门书目”。这个书目正如许寿裳先生所说:“虽仅寥寥几部,实在是初学文学者的必需翻阅之书,他的说解也简单扼要。”这个书目内容如下:一、计有功(宋人):《唐诗纪事》(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二、辛文房(元):《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三、严可均:《全上古……隋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四、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五、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六、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七、《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八、《世说新语》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九、《抱朴子外篇》葛洪(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十、《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十一、《论衡》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十二、《今世说》王(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据孙伏园先生说,鲁迅先生这...  相似文献   

15.
第三讲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指导看了这个题目,有些学生也许会问:“平时记听课笔记,做习题,要求书写速度快,学行书不好吗,为什么要先学楷书?”这个问题提得有道理。不过学习要循序渐进,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古人曾有过这样一个比方:“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人总先学会站立,然后才能学走路或奔跑;有了楷书作基础,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为什么呢?因为楷书笔画,一笔是一笔,行笔速度也较缓慢,这就容易使初学的人学得象,写得准确。楷书的笔画和结构基本掌握了,书写速度自然会快起来。这时再学写行书和草书就不难了。所以说楷  相似文献   

16.
第二讲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用笔用笔又叫笔法。写毛笔字一定要懂得用笔。只有学会用笔,才能运用笔毫写出各种形态的点画。所以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但这一点,学生是不很理解的。因为他们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写字,从来也不需要什么“用笔”,现在学毛笔字,却要讲用笔,就有点奇怪。写毛笔字为什么要讲究用笔?这要从我们使用的书写工具——笔的性能说起。我们平常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一般人字写得不很好,这个问题已引起大家的重视。有人主张中小学要恢复写字课,“不要用拔尖子,选神童的办法,只注意于培养少数几个,一定要普及,大规模地搞”。(见《书法》总第八期:《上海市文联召集文化界人士座谈纪要》)这些意见很有见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在早年形成了自己的中学历史教学思想。他的中学历史教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灌输新的历史观给学生,改进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创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和内容三个方面。他的这些观念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顾颉刚老师逝世三年多了,我常常怀念他,写一点回忆和感受,以示对老师的缅怀和尊敬。顾老师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他又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解放前他历任北京、燕京、师大、中山、社会教育学院等十几所高等院校的教授和中央研究院院士、北平研究院研究员等职。他善于发现和热情培养人才,史学界有很多知名人士得到过他的识拔。解放后,他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积极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周恩来总理曾请他负责校点《资治通  相似文献   

20.
第四讲怎样指导学生掌握楷书的结构前面我们研究了点画的写法。但点画不是字,它要经过一定的搭配方能成为字。这好比“零件”、“建筑材料”,要经过一定规则的装配和建造方能成为机器和房子一样。把点画搭配起来成为字,就叫结构。所以要把字写好,除了练好点画,还得讲究结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经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