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掌握知识的层次什么是知识?从最新科学信息学的观点来看,知识是理解了的留在记忆中的关于现实的信息。知识具有个人和全人类的属性,如果不理解,不把个人的感受加进去,即使对某种知识倒背如流,其大脑也不过如电脑对信息的反映。信息或符号毕竟是信号或符号,成不了个...  相似文献   

2.
胡东明 《物理教师》2009,30(3):16-17,19
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觉得很难学,其中一个原因是对知识不注重积累,不注意归纳,对知识理解不全面.对摩擦力的理解便是如此.摩擦力贯穿于整个力学中,学好摩擦力能进一步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常常出现两大问题:一是学得不牢固,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到学期结束时,前面所学的内容几乎忘光;二是应用不灵活,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遇到综合问题时,不能从所学知识中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有甚者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4.
在复习迎考中,同学们遇到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理论知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为好?是不是教材中所有的知识都要背下来?哪些知识是重要的,哪些知识是不重要的?其实单纯地就知识而论,既不存在多与少的问题,也不存在重要与不重要的问题,而只存在各个知识点在相应的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的问题。只有当知识和实际发生联系的时候才显示出某些知识是重要的,某些知识不怎么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知识管理与职业学校的知识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知识的关注,开始对知识进行管理,并逐渐将其由企业管理领域引入到教育管理中。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社会和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回应,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就是如何从不重要的知识和信息中梳理出重要的知识,并对它们进行创造性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文史不分家”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语文课堂不可能不引入历史知识,历史课堂也不可能不涉及语文知识,这既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又是综合实践课所必需的。因此,文史知识的整合,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坚持引入语文知识,以辅助历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俊生 《化学教学》2004,(11):12-12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些实验室配备的灭火用品不配套,学生对不同物质燃烧的扑灭方法和扑火所用物质不明确,因此教学巾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渗透,防忠于未然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有关这方面知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对语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取消了原大纲中“指导学生学好课和必要的语知识”这句话;据报,新版的初中语教学大纲,更明规定:语法知识不考,修辞知识不考,章章法知识不考。按习惯,不强调往往被理解成不重要,不考试往往会演化为不教不学。这是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震荡式更迭,也许不是不可以询问的、不是不值得询问的。当然,上述的取消或规定,是基于特定情境的特定考虑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以“语法”为代表的“语基础知识”教学.确实声誉不佳,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是中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知识管理不等于信息管理,其核心是人为资源管理,其内容是知识资本,其关键是知识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要积极促进知识共享机制的形成,设立CKO职位,创建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递增收益网络。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知识理解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要经过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谈论语文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以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说说我们要不要语文知识。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学理问题,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本体的学理阐释的错位,这也彰显出语文教育教学界对现代课程观以及现代知识观的学理缺失。课程问题本质上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知识的问题。语文既然是一门课程,那么,当然需要知识来支撑这门课程。虽然,不可否认,一个人对语文能力的获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所以即使受过不长时间的学校教育,高尔基也能成为一代文豪。但这并不是说语文就不需要有关语文的课程知识,因为高尔基只是极少数自然习得语文的成功个例,而不是我们的普遍规律。因此,我们需要语文这门课程,需要有关语文教学的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12.
初中起始年级学生解题常发生错误,主要受已有知识和对新知识理解不透的影响,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赵雅丽 《教育探索》2002,(10):46-47
传播和发展知识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改革对知识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应当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而不应该将其对立甚至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4.
苏晓红 《湖北教育》2004,(23):35-36
教师要关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特别要关注学生用什么方法获得知识,是死记硬背背会的,还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因此,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得到对心灵有所触动的东西。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5.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迁移过程是新旧知识、技能的同化过程.实现迁移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有其自身的层次结构,学习较复杂的知识是以掌握低层次的知识为基础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迁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迁移,旧知识得不到巩固,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学习新知识.离开了知识的学习,便无从谈及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对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广泛迁移。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应该重视迁移的作用。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6.
液体的压强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知识内容抽象,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是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性认识不足,所以造成一些概念模湖不清,理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一、老师要做到精讲善练,充分实践。   知识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老师不讲,学生就不懂;技能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老师不训练,学生就不会。学会运用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就是一种能力。使语文知识和能力得以发展的途径是实践。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讲、学生只是听,学生的知识是“听”来的,而不是“学”来的,至于能力培养则是空谈。但我认为,并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就少讲或不讲了,其实是对老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精讲”,只有精讲,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更多的时间里,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短文,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实用、精要、好懂”为原则,编排在一个单元后面,与单元课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只是总结,更重要的,它是理论上的升华;它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纽带,是阅读与写作相沟通的桥梁.其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可实际的教学中,知识短文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是知识短文本身就枯燥无味,学生头痛,老师心烦;二是有些老师对知识短文的实用性认识不够,认为“教”与“不教”一个样,因而碰到知识短文,要么匆匆带过,要么只字不提。为打破这种传统的落后现状,笔者不揣浅陋,就《谈谈散文》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一章,因生物微观,知识零散而不系统,学生生活中直接感知少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后,出现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知识体系不完整,知识记忆不扎实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在按课本顺序复习后,让学生课下通阅这一章的内容,联系与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产生谷氨酸有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这一专题内容,  相似文献   

20.
知识和信息是当今社会生活和学术界使用颇多的词汇。由于知识和信息本质上有细微的差别和各个学术界领域应用背景不同,人们对二者的研究还很不深刻、很不系统,以至于在学术界出现了对二者众多不同之规定。到目前为止,对于知识和信息的定义还没有出现一个令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定义。本文只是从哲学认识论层面浅析知识和信息本质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