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穷人》一文中运用的叹词较多。准确地掌握这些叹词的读音,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好处。这里就对课文中“哦”、“嗯”两字的读音谈一点看法。“哦”在课文中出现三次。一,渔夫拖着湿淋淋的鱼网突然出现在桑娜的面前,这时桑娜正为抱回西蒙的孩子而忐忑不安,文章写出了桑娜的心理,“‘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这里的“哦”应读“ō”,表示桑娜惊恐的心理。二,渔夫回家后,桑娜把西蒙死了的消息告诉他,渔夫如闻霹雳,“哦?什么时候?”这里的“哦”应该“ó”,表示渔夫的惊疑神情。三、课文最后,“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  相似文献   

2.
《穷人》一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渔夫和妻子桑娜同情、关心穷人的美好心灵。文中多处运用叹词,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真实、感人。 1.表示关心、同情①“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②“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3.
“你瞧,他们在这里。”桑娜拉开了帐子…… 渔夫看着七个熟睡的孩子,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桑娜却把头巾裹在头上叹了口气:“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让我们够受的了。”渔夫说:“这两个孩子挺可爱的。放心,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相似文献   

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什么叫“沉思”?课文中桑娜两次“沉思”,各“沉思”什么? 答:“沉思”的意思是静默地想,深深地思考。课文中桑娜两次“沉思”,第一次“沉思”是由“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引起的。沉思的内容有两点:第一点是,丈夫为了生活,生死不顾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但一家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怜的孩子们仍缺衣少食。唯一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5.
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我们常常要对人物进行一番心理描写。那么,怎样才能让心理描写真实自然而又震撼人心呢?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人教版五年制第十册第九课)为我们展示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写好人物的内心矛盾。请看———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是啊,桑娜的心里矛盾极了:作为母亲,她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作为邻居,她又得关心隔壁的…  相似文献   

6.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桑娜拉开帐子。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从此以后,本来七个人生活的大家庭又多两位长得像"桑  相似文献   

7.
“顿悟”在心理学中,指突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构造有关事件的模式而实现的。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遇到疑难愁眉不展时,如何点拨诱导,为学生指点迷津,而促其“顿悟”呢?这是一门精湛的教学艺术。 一、推理归谬。如果理解片面,可捕捉其理解的漏洞,引导推理归谬,促其顿悟。如:《穷人》阅读中学生提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那么慌张,是不是不愿干这件事?这说明学生未理解桑娜的处境,我便将错就错地说:是啊,如果真是疼爱两个孩子该怎么想啊?学生  相似文献   

8.
《穷人》是紧扣“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朴实的语言,去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真实的感情,以达到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在于用语朴实,而含义丰富,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语言的内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课文开头写桑娜的家,我认为应抓住“温暖而舒适”这一短语,让学生去理解。从课文中的描写来看,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的火还没有熄灭,食具擦得闪闪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了。这和屋外“寒风呼啸”“又黑又冷”相比较,确实显得温暖而舒适。那么这“温暖而舒适”说明了什么呢?这就说明了尽管家境贫困,生活艰辛,但桑娜却把房间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表现了桑娜勤劳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紧扣“善良”析《穷人》王爱勤听过不少老师讲《穷人》。有这样的感觉:一是教得较散乱,抓不住重点,条理欠清晰;二是课文的中心抓得不够准确全面,教学中过份地强调了桑娜“勤劳”的一面,恰恰忽略了桑娜品格上最主要的一面──善良,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我认为贯穿《...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小语第十册6课《穷人》塑造了一位朴实而又不凡,贤慧、慈爱、贫穷集于一身的母亲——桑娜。这种塑造主要是依靠对桑娜的“想”和“说”的描写来完成的。对“想”和“说”作一浅析,将有利于我们对人物的“立体”分析,使人物的轮廓更清晰,本质更清楚。一、“想”,既是情节的一部分,更是对人物思想的透视。课文开头,描述了屋外波涛轰鸣,狂风怒吼,桑娜在思念着清晨出海打鱼,至今未归的丈夫,为丈夫出海打鱼迟迟不归而恐惧不安,心惊肉跳。桑娜的“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的,也是融于这样的心情之中的。  相似文献   

11.
《穷人》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变换,分为三段。桑娜看望患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她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自己的家中,决心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教学中可否注意以下几点: 一、讲清桑娜入门之前的所想,突出桑娜与西蒙的息息相关。“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相似文献   

12.
《穷人》(五年制语文十册6课、六年制十二册8课)颇具匠心地塑造了一个勤劳而善良的渔家妇女形象。文章始终以桑娜的贫困为“圆心”,以描写她的心理活动为主线,通过凝重的气氛、曲折的情节、质朴的语言,使桑娜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面,读来真切感人,催人沮下.一、凝重的气氛《穷人》中的环境描写和气氛烘托,犹如冰冷的“寒气”,透人胸背,与桑娜外在的“静”有机相融,对表现桑娜内心的“动”起到了相应的反衬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自由读 ,找出文中概括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学生在自读中找出了“忐忑不安”一词 ,并通过讨论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从概括入手展开训练〕二、仔细读 ,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桑娜的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再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学生仔细阅读了课文 ,找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嗯 ,揍我一顿也好!”等句子 ,并通过讨论交流理解桑娜当时矛盾的内心和善良的本性。)〔体会课文的情感线索〕三、精读以上内容 ,想想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  相似文献   

14.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所进行的描写。它对揭示人物性格、开掘文章思想、深化文章主题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写好人物内心活动呢?主要有以下八种描写形式: 直接披露即直接采用“××想”、“××回忆”、“心里嘀咕”、“心里像……”等句式来描述心理。如课文《穷人》中“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  相似文献   

15.
《穷人》开篇,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先是屋外“又黑又冷”的环境与屋内“温暖舒适”环境的对比:再是孩子们“安静地睡着”和桑娜“心惊肉跳”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交代了背景,点明了时间,凸显了桑娜的勤勉与能干。  相似文献   

16.
学习《跳水》一课,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读了《穷人》,有的学生问:“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和她的丈夫能养活她们吗?她的好心能办成好事吗?”读了《太阳》,知道了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  相似文献   

17.
“你瞧,他们已经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啊!”渔夫惊叫起来,“桑娜,你真有一颗善良的心!你真好!”渔夫望了望睡在床上的七个孩子,又说:“从今以后,我们都得拼命干活,才可能勉强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18.
张君香 《师道》2005,(9):35-35
在完成了《穷人》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听读写要求以及借助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穷人美好善良的品质)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真正的大家笔下的作品,我特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穷人美好善良的品质,但是文中却写了那么多桑娜的矛盾的心理,时而紧张,时而懊悔,时而自责,时而坚决,我觉得有点——(故意将语调拉长、停顿)小机灵鬼傅铮如梦初醒,激动地高呼:“老师,我有新发现!我觉得作者这样描写对表现桑娜和渔夫的高贵品质是一种失败!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写这篇文章时出现败笔了!”于是一场论争开始了:生1:我…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穷人》一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生活十分穷困的情况下,同情、关心并收养了邻居西蒙遗留的子女。课文朴实、生动,读后给人以心灵美的教益。课文的主人公——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一个朴实勤劳善良可敬的妇女。桑娜出现时,正“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在她的操持下,这间渔家小屋“地板  相似文献   

20.
《穷人》这篇文章通过写渔夫的妻子桑娜主动收养死去的邻居西蒙家的孩子的事 ,表现出穷人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的优良品质。在板书完课题后 ,让学生通读全文 ,找出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桑娜”、“西蒙”、“渔夫”。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善良品质的词句加以体会 ,并精练地板书出来 :桑娜“主动收养”“非……不可” ;西蒙“疼爱、惦念孩子” ;渔夫“主动收养” ,“熬过去”。最后的点睛之笔是用红笔画出三个相迭的红心后板书“善良”这一点明中心的词 ,这说明有着相同命运的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