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学界思想解放和新史料的出版发行,目前陈诚的研究,经历着由浅及深的过程,呈现出客观、全面、系统的研究局面。就目前所见有关陈诚研究的论著进行总结,以期推进陈诚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根断尺     
预备铃响了,我站在教室里急得团团转。还有五分钟就要上课了,怎么办?正在我万分焦急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陈诚问我出了什么事,我说:“我的直尺忘带了。”这时,只听“咔嚓”一声,我转头一看,陈诚递给我一根折断了的直尺……望着这根断了的直尺,我的心里暖洋洋的。  相似文献   

3.
1949年1月初,受蒋介石重托,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对台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稳定住台湾局面,为蒋介石保住了最后的落脚地。12月初,国民党败退台湾,12月15日,蒋介石任命留美博士、原上海市市长吴国桢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陈诚“省主席”一职由吴国桢取代一事,背后有各种力量的考量和博弈。  相似文献   

4.
15世纪初,当拜占廷帝国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争夺连接东西方传统商道而激战犹酣的时候,东方的明王朝正从容不迫地派遣使者南下西洋、北上西域,放眼看世界,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陈诚三使西域的千古佳话。陈诚是中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家。他的《陈竹山先生文集》详细地记载了历次出使的经过和遭遇,对于研究中亚帖木尔帝国的历史,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5.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发布命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取消全国戒严令、释放政治犯、开放报禁,李并派员到台北与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具体接洽。陈诚对张学良有恻隐之心,对释张也持赞同态度,但因蒋介石阻挠,释张计划终未实现。当日的国民党政权,是地道的独裁体制,实权仍操纵在下野的蒋介石手里,而由于蒋的顽固坚持,使李宗仁显示和谈诚意的一些举措根本无法实施,也与当时的舆情、民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1945年10月11日,陶行知为毛泽东同志完成重庆谈判后飞返延安送行。左一为张治中,右二为陈诚。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达西安时间小考张建芳1936年工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西北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和正在西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7,(4):97-102
陈诚多次参与了正面战场的重要战略方针的制定,他对中日战争的局势发展和抗战有着深刻认识和判断:在淞沪会战后对蒋介石的苦撑待变战略很不满,反对政略干扰战略;而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他强调国军应该主动出击,展开全面战争,反对徒劳等待,依靠外部同盟。陈诚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前后抗日持久战的论述和全面认识,不仅可以体现出当时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抗日战略,也展现了他的军事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0.
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的陈诚如何在派系混乱的国民党内部一步步站稳脚跟,凭借个人的精神魅力与行为魅力,形成了独有的军队管理体系,最终掌管体系庞大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成为民国时期备受瞩目的军事将领。除了保定军校生的求学经历和黄埔军校的加持,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治军严谨是也是重要原因。本文不谈政治,着重以陈诚的成长、教育环境为切入点,以奋斗历程为主线,主要梳理在土木军团形成过程中陈诚的治理手段,从微观的角度来了解这位军事届的一位"奇葩"。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15,(3):80-84
七下西洋的郑和享誉海内外,与其同时代的杰出外交家陈诚五使西域,建言"大明王朝应开放与西方诸国的双边贸易",此举既能"消减边关之患",更能"岁增巨赋,收百年之利"。作为明朝的友好使者,陈诚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外交家行为和素质,以及代表明朝向西域各国传达向好亲睦之情,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践行了"亲、诚、惠、容"中国传统外交理念,也为当前"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互联互通丝路精神奠定了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1949年5月初国民党军即将撤离上海前夕。蒋介石于6日上船.7日乘蒋经国让招商局准备的轮船“江静轮”离开上海,由蒋经国陪同,一路向南。9日到舟山群岛定海、普陀一带.巡游数日,盘桓至17日午餐后,由江静轮登岸,下午1时半自定海机场出发,4时50分飞抵(澎湖)马公降落,驻于马公宾馆。21日,陈诚、俞鸿钧、蒋鼎文到马公见蒋。...  相似文献   

13.
检索近十年来关于郭沫若与抗战文化的研究成果,我们不能回避其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遗憾,更多的论文远远没有达到深入挖掘郭沫若自身精神立场的高度。当然,这些遗憾也与中国抗战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本身的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等具体问题上,以1937年8月为界,陈独秀抗战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前期,陈独秀强烈谴责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与不抵抗政策,极力主张反蒋抗日。后期,陈独秀的抗战思想更加系统、完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他从原来反蒋抗日转变为全力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其间虽然有些悲观论调,但总的格调比较高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问题——访黄楠森、董学文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问题一度是学术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不仅涉及哲学领域,而且涉及文学领域.日前,北京大学黄楠森、董学文教授接受中文系博士生陈诚的访问,就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积极投身全面抗战动员工作,在武汉发起组织歌咏救亡运动,从事唱歌、教歌、写歌和化宣传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武汉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音乐和歌咏事业的创新,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民艺术家的伟大风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战坚决,胜利不断、深得民心。叶挺、项英等领导把军部放在云岭,有利于南方的爱国知识分子及归国华侨青年就近参加皖南新四军。来到这里的知识分子,被这里的抗战激情所感染,又呼朋唤友共同来抗日。他们积极地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新四军在海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老舍自1937年11月18日到武汉,至1938年7月30日离开,其间,在武汉从事文学创作与组织活动八个多月,足迹几乎踏遍武汉三镇。但是,在老舍作品及其友人的回忆文章、日记中,有关武汉部分则出现了一些错误与遗漏。文章通过研读原文、查阅文史资料与实地考察,以负责任的态度,对此进行了正误与补遗。这项工作有益于老舍研究。  相似文献   

19.
川军作为旧中国的地方实力派军队,虽然在一系列的内战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抗战时期,他们从民族利益和自己的生存出发,大多数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对于推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沈从“精神失常”时期,存在着孤独与绝望,造成这种“精神失常”有其外部原因,更重要的是沈从的内心世界,正是这种“绝望的抗战”的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