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教师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地位不利于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达到一种自我取向的价值,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角色:从"规定"走向"赢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严重抑制了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羁绊.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下,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追求一种自我更新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教师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地位不利于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达到一种自我取向的价值,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4.
与各种理论取向的教师发展研究相比,"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体现出教师发展内涵、价值和路径的整全取向、二元统一取向和实践取向。在此之下,教师发展是教师作为个体的人、作为社会角色以及作为承担学校具体教学、教育的人,在学校转型性实践中实现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型及自我更新。它消解不同取向教师发展研究之间的对峙,形成一种思想和逻辑上内在一致的教师发展观,实现中国当代教师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终身学习社会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终身学习社会对学校教育尤其是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型的社交家。为达成上述角色的转化,教师角色定位应具备专业化的价值取向;教师角色的成熟应着眼于自我效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的困境、挑战及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价值理念、目标取向和培养方式正在汇聚、融合中经历新的转型,该文通过透视教师教育研究的三种技术路向和现代化语境中教师教育的困境,剖析教师教育亟待应对的六大挑战,强调教师角色的自我转化.  相似文献   

7.
教师角色的总体性观照及其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教师角色及其变迁的研究主要存在四种视角和背景:教学观变迁及其实践、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等时代要求、知识状况的变化。这些看似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背景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的联系,那就是知识观及其转型。随着西方学术中传统的"超个人取向的并缺乏个性和主体性的"角色概念转向"个人取向的并以主动性和能动性为行为动力的"角色概念,本文将教师角色界定为"基于对知识观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上教师的自我行动"。探讨当前的教师角色变迁最重要的是转变定位教师角色的方法论立场,即由集体主义方法论向个体主义方法论转变。因为只有站在教师个体的立场上认识教师,文中所提出的诸多教师角色变迁的取向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角度而言,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适应教师角色的具体要求。实现这一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素质化的教学实践。素质化教学以生命化教学为基本条件,将教育学理论知识个性化和活性化,更好地满足学生适应教师角色要求的理论素质和支撑学生教师专业的成长。本文从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素质化教学和生命化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对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生价值的取向和实现途径是人生价值理念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教师职业中,存在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巨大失衡状况,进而影响到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行为方式。为此,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从而对人生的自我价值进行调控,这是师德修养的强大内外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陈进宏 《文教资料》2006,(31):79-80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决定了教师的角色选择与定位。教育大众化时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转变,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师角色功能。除了传统基础上的角色外,教师的角色更应是:开拓创新者,人文教育者。  相似文献   

11.
高考取向下教师角色正当性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娇 《教育学报》2005,1(2):82-87
在高考取向下,教师的牧羊人 拆解的身份是合理而正当的。但素质教育价值取向需要的不是纯粹高考技术型的教师,而是多元兴趣型教师。从这一角度审视的话,教师个体和群体当下的正当性角色与合理性身份存在危机。教师群体角色重构已是必然。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外部环境、措施的保障和促进。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变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作适当的调整和转变,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改变和教学情境的多元性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自我效能感的不足,角色转换问题以及对新的教学交往媒介的再适应困难都成为教师转变中的阻滞。要缓解由此带来的压力,需要教师认同变革时期的价值取向,进行职业规划和有效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术性角色和非学术性角色之争,实质是对大学社会角色的批判和认识大学社会角色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大学的社会角色,有助于认识大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大学与社会融合,实现大学追求真理、学术自由的核心价值,促使大学服务社会,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4.
依据成就目标理论、自主性动机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对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教师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主性动机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起伏,而自我效能感则逐渐提高;男女教师的成就目标取向明确,都有较强的自主性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有更积极的社会和个人价值目标取向,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城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强,但农村教师的社会价值取向高于城市教师,有着更强烈的自主性动机。  相似文献   

15.
以专业发展作为教师发展的目标取向,不仅发展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肢解了教师完整的生命成长。教师发展只能是自在成长,只有教师掌握了发展自主权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经自我认识、自我理解由自我确信、自我塑造,进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是教师自在成长的必然逻辑。自在成长意义上的教师发展,方能真正实现教师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与传统的分科课程相比有着课程生活化、主体化、个性化及全人化的特点。因此,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阈下的教师角色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基于课程实施层面的创生性取向,实现教师角色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的转向;基于知识观的价值承载取向,呈现出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发展促进者的转向;基于教学过程的交往取向,表征着教师角色由独白的权威向对话的非权威的转向;基于教学主体多维取向,呈现出教师角色由教学单一体向教学合作体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这种重新定位带来的对教师要求的变化和教师本身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觉醒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积极地参与校本培训和教研才能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日益重要.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教书育人,而是多元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贯穿整个一生职业生涯.对教师个体而言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目标,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专业成长的过程.具体到教师个体,要做到的首先是要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其次,提高教学意识、不断反思,随时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尽早步入成熟期,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自主能力是教师在其专业生活中对于其专业教育服务和专业发展实施自我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包括专业自我角色的认知能力、设计能力、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四个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要素。教师专业自主能力是其作为专业职业人提升专业生活品质、实现其社会角色价值的重要内部支撑动力,也是"职前—在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所要实现的核心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教师自我认同涉及自我同一性的建构、自我归属感的获得、自我意义感的追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自我认同出现了一些困惑:"我是谁"的困惑;"个体自我"的遮蔽;自我价值感的散失;精神归属的迷失。破解这些困惑须实现教师角色由规约到认同的转变,实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建立学校共同体和重视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