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有偶闲,饱览众报,发现贵报《细流集》办得较好。《细流集》“雷打不动”,几乎天天与读者见面,此其一。取材广泛,国事家事天下事无所不涉,此其二。刻意求新,拾人牙慧之作,无病呻吟之篇,《细流集》实难寻见,此  相似文献   

2.
当今在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微型化的专栏评论,简称专栏小言论。它可以1980年1月2日面世的《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表的新闻性小言论为代表。就地方报刊而言,目前尤以《新华日报》“细流集”、《四川日报》“巴蜀小议”、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小言论专栏能经常坚持并办得富有特色,“细流集”专栏选题广泛,贴近生活;“巴蜀小议”专栏文画配合,相映成趣;“今晚谈”专栏置于报头之  相似文献   

3.
小说中有“微型小说”。那么评论中有无“微型评论”呢?有——我认为新华日报的《细流集》专栏就是。这个颇受读者欢迎的栏目,自1985年9月1日由四版移至一版后,不  相似文献   

4.
“某一意见,或出于国人之口,或出于外国友人之口,其价值是相同的,怎么能厚此薄彼呢?”。这是1986年10月15日《新华日报》在《细流集》专栏发表的《有感于“洋人告状”》一  相似文献   

5.
1988年,《新华日报》《细流集》专栏共收到广大作者来稿12000多篇(平均每天来稿30多篇),选用247篇。从选用率来看似乎不高,但是在刊用的稿件中,它却占到96_%。年,《新华日在过去的一年里,《细流报》《细流集》集》有不少文章尖锐泼辣,切专  相似文献   

6.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8年10月27日,《新华日报》的《细流集》登了一篇《未开采先“开啃”》的文章,指名道姓地批评了海门县有些领导利用召开王浩铁矿开采技术论证会议,大吃大喝并发纪念品。报纸—到海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那些首先发现该文的同志,纷纷“捧报相告”,接着人们竟相争阅那天的《细流集》,每份报纸都传递几个人甚至十多人之手。数天之内,从县级机关到乡镇村组,人们都在热烈议论这件事。在海门,这篇小言论成了“过目率”最高,“议论率”最频的反映人民心声的好文章。这就是小言论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正处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时代,人们都在分秒必争,大干快上,积极投身于四化建设,往往无暇阅读报纸上的大块文章,而短小精悍的文章方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也更能收到思想教育的实效。新华日报《八十年代·细流集》这一栏目于是应运而生。笔者阅读《细流集》的文章后,深感费时少,收益大,确如一股涓涓的细流流至心田,泽被周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我给《新华日报》投去一篇关于放爆竹录音磁带的言论稿子。没过几天,就被该报2月1日头版《细流集》专栏以《放“爆竹录音磁带”及其他》为题刊登了出来。一周之后我又意外地收到新华日报给我寄来的  相似文献   

9.
4月9日,新华日报《细流集》专栏中刊登了胡达华同志撰写的《“落选”之后》一文,阅后,深感是篇好文章。一是时效性强。文章发表时正值各地政府换届选举,因此,此文对落选的同志来说,教育及时,又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细流集》是新华日报风格独具的小言论专栏,专栏中的文章一般都在三百字左右,长的也不超过五百字。文章短小,却有新意。因此,不少人拿到报纸,往往都要先看看《细流  相似文献   

11.
《既折“莲蓬”又挖“藕”》是一篇值得一读的针砭时弊的新闻小言论,发表于1987年8月28日江苏《新华日报》的“细流集”小言论专栏上。文章的立论涉及整顿市场秩序的迫切性社会问题,率先提出了一个既要打击“倒爷”,更要挖出并严惩其后台的精警重要而又切中要害的论点。全文立论犀利清新,说理机智形象,既富有战斗力,又具有吸引力。请先读全文:  相似文献   

12.
小言论是报纸版面上的轻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小言论以其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读来亲切感人而赢得读者,也得到编辑记者的重视。细心浏览报纸的读者会发现,《人民日报》一至四版开辟了“今日谈”、“长话短说”、“快语”、“漫话”等刊登小言论的阵地,《工人日报》设了“小论谈”,《农民日报》,设了“大家谈”,《中国法制报》开设了“暮鼓晨钟”、“群言众议”,《新华日报》设了“细流集”……  相似文献   

13.
有的记者、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经常感到知识不够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不善于积累知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知识在于积累。”我国古人曾说:“泰山不让杯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著名作家魏巍说:“浩瀚江海有细流,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6,(3):10-11
涓涓的细流,可以汇成壮阔的大海;平凡的脚步,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当时针指向2016年,我们情不自禁瞻望新的一年,又憧憬“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灿烂阳光.今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回首过去,我们砥砺前行;展望未来,我们步伐坚定.  相似文献   

15.
“三重证据法”与人类学──读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路坦古语云:“泰山不厌土壤,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大。”当我们面对楚辞研究史上篇幅最宏大的研究专著之———《楚辞的文化破译》时,首先感到的便是一种虚怀若谷、博采兼收的学术风范。作者萧兵教授...  相似文献   

16.
小日论指的是新闻媒介所设置的向社会开放的言论专栏上以个人名义发表的群言型小型化的新闻性言论作品。例如,人民日报“今日谈”、解放军报“集思广益”、北京日报”京华晨语”、文汇报“虚实谈”、新华日报“细流集”、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言论专栏上多年来不断发表了一些有社会影响的好作品,为世人所称道。它之所以受到社会关注和欢迎,一个重要因素是出于它是新闻与言论会二而一、事理相融的新闻性较强的评论文体。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写好写活小言论,让这朵言论园地上的奇葩茁实鲜艳呢?办法之一:体现新闻性与政论性相融合这一特…  相似文献   

17.
1月15日《新华日报》在《细流集》专栏中,发表了一篇题为《有感于〈团支书伯伯〉》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道:“最近某县部分团支部书记举行座谈会,座中有一位胡子挺厉害的同志被别人称为‘伯伯’。一问,才知道他今年49岁,真是那位年轻人的伯伯。”短短50多字的开篇中,我认为有两处不妥。一是会议究竟由谁召开的,令人捉摸  相似文献   

18.
打开每天的报纸,从一版到四版,都可以看到各具特色的短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新华日报的《细流集》和扬子晚报的《扬子快语》。每篇三、五百字,活体,花边,很醒目。如今,喜爱短言论的读者日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1月4日,南通市供电局党委副书记何杰等同志登门感谢报纸的批评。原来,前几天本报《细流集》专栏里刊登了竺弦写的《方便谁?》一文,文内点名批评了南通市供电局营业所将原来上门收费改变由用户到指定地点  相似文献   

20.
《细流集》是新华日报上最吸引我的一个栏目。可惜它虽放在一版,却总是被挤在一个角落里。但不管它怎样地处偏僻,报纸到手,我总要先去寻觅它。读过之后,常常觉得它的价值比起盖在它上面的某些长篇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