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名(节选)梁晓声 倘非子诚的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很小。他已于去年本科毕业,当了京郊一名“村宫”。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儿。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相似文献   

2.
[原文] 中秋节的火车 胡明宝 7岁那年,渐近中秋节。娘在我耳边已经唠叨了好几次,娘说:“八月十五那天,你爹就回来了,肯定会给你带回月饼。”每当这时,我总会截断娘的话并高声地强调:“还有小人书!”娘点着我的鼻尖说:“俺娃说得对,还有好看的小人书呢!”于是,我对父亲和中秋节的期盼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赏析】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小小说。作者的匠心之巧、技法之妙,着实令人叹服。细细读来,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玉红 《现代语文》2007,(2):121-121
汪国真先生是上世纪90年代较有影响的诗人,1990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了,接着,《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汪国真诗文系列》、《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等诗集相继出版。这一年,他的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北京高校还出现了汪国真诗歌演讲热,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相似文献   

5.
吴振华 《学语文》2007,(2):5-35
《礼记·乐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而这“性之欲”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其中“爱情”,即男女之间因两心相悦而相互爱慕的一种感情,就是维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尤以青年男  相似文献   

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爱,爱可不可以比较呢?本文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刘通洲 《广西教育》2010,(13):32-32
《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讲述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过后,一位父亲为了心中那个爱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历尽艰辛、坚持不懈地救援等待生命转机的儿子,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相似文献   

8.
蓝爱青 《现代语文》2009,(4):107-108
《阿房宫赋》是晚唐著名诗人、政论家杜牧(803-852)所著名篇,是中国文学史上赋体政论文的杰出代表作。全文篇幅不长,短短624字闪烁着作者的思想和文采光辉,揭示了朝代更替规律的偶然与必然,承载着历史的悲情与教训,成了后人的传颂名篇,也成了中倒历朝历代开明君主和当今国家领导人的反鉴范本。  相似文献   

9.
章叙述的“老爱情”的故事,看上去“老土”平淡,却很是感人。这感人从“朴实”二字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沈松明 《山东教育》2004,(34):30-31
前段时间,我聆听了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落叶》一课。整节课,窦老师用真情与学生对话,用心灵与学生异型交流,真正实现了教材、学生、教师三情共振的和谐局面,课堂成了温馨愉悦的“儿童乐士”。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传》)的文风大加鄙薄,主张继承南宋以来推尊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既成传统,提倡唐宋古文.因而被人称为“唐宋派”。这个文学派别实际是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平淡中见真功——《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其中有两个片断设计精妙,让我感觉耳目一新,在此稍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情感类散文,描绘最普通最寻常的生活,富含感情,却又不温不火、清新自然,能够于不经意间触动读者的心灵。《冬天》,就是这样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14.
“李明忠,942票!”唱票声刚落,台下便响起一片掌声。 李明忠担任村文书工作已近30年了,现已70多岁高龄。村书记、村长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仍以超过选民数80%的高票当选村委委员兼文书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读《高堂在上》,平淡质朴的文字里流泻了对于老母亲刻骨铭心的爱,读来撼人心扉。作者对于老母的拳拳挚爱及难报三春晖的感伤咏叹,作者对于无私母爱的讴歌,浓烈而深沉。作者把这种浓重的情感加以沉淀、浓缩、力避浮华渲染,用散淡而稳静的文笔娓娓道来:文字因平淡质朴愈是深切感人,主题因迂曲蕴藉而愈见厚重深刻。文章惟造平淡难;淡中见深、淡中见情、淡中见巧,更是文章难以企及的境界。《高堂在上》恰是以淡制静而隽永耐读。  相似文献   

16.
读完小说.不禁拍案叫绝。俗世奇人,奇人俗事。不愧大家手笔,写些小事也这么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7.
徐冬香 《现代语文》2007,(7):116-116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刘克庄《落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四川巨震,举世震惊,举国哀痛。“灾难——生命”,这是一个多么适时的话题,眭如军老师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机发起了这次特殊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认识灾难、感受爱心、宣泄情感、思索生命的平台。它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直切学生的心灵。活动中,孩子们搜集、整合(资料)是那么认真,阅读体验是那么投入。  相似文献   

19.
史铁生的散文,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质朴隽永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名篇《合欢树》就是这样的佳作。 古往今来,写母爱的文章太多了,如何独辟蹊径,写出自己独特的视角,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是较难的事。史铁生的这篇散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写出了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独具个性的鲜活的母亲形象。在母亲身上体现的不止是对儿子的爱,还有对生活的爱,甚至是她身上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原文] 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