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文化的载体,教师教学主要目标是传授语文知识和传播文化。同时,“语文”也是美学载体,语文教学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斯宾塞曾说:“我们所赋予审美教育及其赏心乐事的价值,并不少于其他的东西。倘使没有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和其他自然美所产生的情感,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美好的意义。我们不得以这些爱好的培养和满足为不重要,而且相信今后这些爱好将占人类生活的更大部分。”一节语文课,自始至终都应该有审美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完美的效果,才能赋予语文课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与清新美感。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具有如下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吴利娜 《内江科技》2011,32(7):196+182-196,182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缺少美,真正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本文主要从文章分析、写作训练两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一些方法,指出了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素质,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美文,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在课文中都有体现。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体味到意境的优美、构思的巧妙、技巧的精湛、形象的生动,从而感染其情趣、净化其心灵、升华其情感。  相似文献   

4.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其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触动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艺术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审美教育呢,审美教育指的是通过物质、精神等不同的美的形式,以耳濡目染的渗透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心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中经常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引导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方式和价值观,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更应该发挥其审美的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从小就懂得美、认识美。那么,我们就当前小学语文的课程来探讨一下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给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美妙的人声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童声合唱是大自然中最和谐的音响,是无以伦比的天籁之声。合唱教学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意识。学校合唱训练更可以通过训练来教化我们的学生,净化孩子们的心灵,让学生在歌唱中充分体验真、善、美,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光摄影是将自然景物作为形象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和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主要对风光摄影表现形式、构图及用光等方面进行初浅论述。  相似文献   

8.
汪炳仁 《科教文汇》2009,(12):267-267
风光摄影是将自然景物作为形象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和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主要对风光摄影表现形式、构图及用光等方面进行初浅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我们所说的美是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式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简言之,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大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到其内在美,理所应当地认为它是枯燥乏味的。但作为科学语言的一种,数学具有和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在内容结构和  相似文献   

10.
张志立 《科教文汇》2009,(19):114-114
我们知道,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智力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学生如果离开了或削弱了自己的实践活动,那么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任务就难以实现。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狠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然而,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接有关的则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此二者在人类思维中,发现问题则是第一位的。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不但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还常常因为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而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1.
王仁贵 《科学中国人》2014,(5S):148-148
小学语文教学下的审美教育探究,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树立全面良好的审美观,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不断提高。语文作为一门文化素养课,其自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处于童年的学生,对大自然和周围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感知力和美的认识,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 ,强化审美素质的培养 ,中国古代诗歌中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体会。1 领略自然美自然美一方面 ,以其自身的自然形式展现出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例如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描写了黄河势不可挡的气势 ,借助想象展示了黄河粗犷原始的性格。另一方面 ,人类改变着自然的原始状态 ,这时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如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中描绘的田园景象“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引导学生、策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起来愉快;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境良好等,更彰显了一种和谐的美,一种永恒的美。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生命之根,语文教学就是人类对美的挖掘,小学语文教学犹如浩瀚的大海,学生是小舟,教师的表达是浪花,小舟在浩瀚的大海中要想到达理想的彼岸,需要浪花的推进与帮助。学生高尚的人格、宽阔的胸襟、崇高的理想都是对生命意识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得当的教学手法可以驾驭好学生对生命的意识。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下面我们就谈谈,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小说审美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巧用引导发问,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要多予鼓励和赞扬,培养审美创造力。另外,辅以多媒体,丰富审美想象力;利用视频发现美;利用音画感悟美;利用网络创造美。这样让学生在获得语文技能训练和认知教育时,得到心灵的陶冶、精神的建构和灵魂的唤醒。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融合,本文主要阐述在生物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渗入语文的古诗词、故事以及短文阅读等,不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语言美和生命之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大语文观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学生在校内接受"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课外联系生活扩大知识领域,既可以体现语文教育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也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水平。大语文教育观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新创举,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展开研究,希望学生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可以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戚明娟 《科教文汇》2008,(18):65-65
美的领域就是精神的家园。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认真领会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精神、认真思考、积极实践,让语文课堂变成美的精神家园,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鼓舞,都能在美的典型环境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努力钻研,既教书又育人,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从而以美的眼光发现美,展示美的人。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文能力的范本,而且可以借助其明显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