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商汤都亳的地望,历来争议颇多。本文对近年来“郑亳”与“西亳”两说之间的主要争议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商汤灭夏前始居之亳与灭夏后所还之亳应为一亳,即“郑亳”。其他名亳者都是后起之地名。或属后人推测之说,并无可靠的文献与考古学证据。所谓的“西亳”偃师商城虽然也有一定规模,但却不是商汤所都之亳。通过对史料的考察与分析,笔者推测偃师商城的真正主人很有可能是伊尹。  相似文献   

2.
"南亳说"为西晋皇甫谧首次提出,并将之纳入到"三亳说"的体系之中.事实上,"三亳说"只是对传统史书中记载的不同所作的一种杂糅和妥协,并无确切的依据.当今的研究者虽然认识到"三亳说"的错误,但往往继续沿用"三亳说"体系下"南亳、北亳"的旧有说法.目前的考古研究尚没有找到比较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南亳、北亳的存在,但若因此而否定汤亳在豫东、鲁西南一带的可能性则为时尚早.这种情况下,如果暂不论汤亳的具体地望,而只论汤亳在宋地(即"宋亳说")则既有文献依据,又有较多的考古支持.以"宋亳说"代替以往的南亳、北亳说来作为汤亳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观点,应当是汤亳研究中较为客观的一种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献记载歧异,学术界对商王盘庚所迁都城历来说法不一,其中主要有"迁殷"、"治亳"两种观点。本文从不同文献记载的对勘分析入手,考证"迁殷"、"治亳"二说的源流,并通过文献的整合与互证,提出盘庚一世二迁之说,即盘庚在位期间曾先后有"迁殷"、"治亳"两次都城迁徙。如此,则相关文献记载的分歧与矛盾可以涣然冰释。  相似文献   

4.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考古发掘研究,是20世纪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科研成果。但由此而来的学术争议也此伏彼起,烽火不断。随着郑州商城出土遗物的不断面世以及众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潜心探索和联合攻关,确认郑州商城是距今3600年的商代前期都城。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偃师市城西南的偃师商城博物馆存有一方刻有"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的碑,该墓志铭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家族、生平经历等,也包涵着人名、地名、官制等多方面历史信息。该墓志铭增添了新的史料,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佐证了部分史料,有较高的文史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偃师市城西南的偃师商城博物馆存有一方刻有“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的碑,该墓志铭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家族、生平经历等,也包涵着人名、地名、官制等多方面历史信息.该墓志铭增添了新的史料,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佐证了部分史料,有较高的文史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7.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学府,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150年,但它的办学特点却给历史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通过把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与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方式改革比较一番,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稷下学宫的主要特点:(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所拥有的考古资料,结合可靠历史文献,否定了古本《竹书纪年》中关于“自盘庚徒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徒都”这一记载的可靠性,论证了盘庚迁殷以后曾经发生过两次迁都,从而对商朝后期的历史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汤始居亳”之“亳”的地望有不同的理解,引出了关于汤都何处的各种不同说法,本文依据大量的史料,对“汤始居亳”地望进行了深入地考证,驳斥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又从近年的考古发掘和古代曹县一带的交通与社会经济状况进一步考证了“汤始居亳”之“亳”乃今之山东曹县一带,肯定了王国维说法的正确。  相似文献   

10.
秦汉以来与城固县相关的地名较多,城固县治也几经迁徙。由于文献记载相对零散,部分记载还相互抵牾,这就使后人对有关城固的不同地名及城固县治地望产生了争议。本文从已有研究成果入手,充分利用传世文献、考古等资料对前人成果进行了详细考辨,指出了文献记载的部分错误及前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