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情缘     
马金华 《湖北档案》2002,(12):22-23
我是一个家庭档案资料收藏的爱好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家庭档案一直是我几十年来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记录它、收藏它、整理它、利用它、欣赏它,从中获取了不少的收益和乐趣.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中国档案》迎来了创刊60周年,应该说这是不平凡也不简单的60年。作为她的一个忠实读者、一个老通讯员,我不禁感慨万千。可以说,我从跨进档案大门的那天起,就与《中国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档案工作》引领我步入档案之门1985年初,我随父母从齐鲁大地来到了塞上江南——银川,又从自己熟悉的教育岗位转换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3.
我步入兰台转眼已11年有余了。11年来,我与档案工作已有不解之缘,我把我的“勃勃的雄心,瑰丽的构想,炽热的激情”融入平凡而神圣的档案工作之中。我作为一个平凡的档案工作者,有着平凡的经历,平凡的人生,但我竭尽我平凡的心智献身兰台,无怨无悔。我所在的葵英街道办事处档案室是综合档案室,街道办事处各部门,企业总公司等所有档案材料都归办事处集中统一管理,再加上我又是兼职做这项工作的(另外,还兼打字、内勤、团委书记、保密等工作),所以,就更加辛苦。我街道档案室存放的档案又是全区13个街道中档案量最多的,除正…  相似文献   

4.
真诚的回报     
张炜 《中国档案》2004,(1):58-58
山东省档案馆是我大学毕业后踏进的第一个部门,我在这里工作了四年多的时间。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馆里的领导和同志们与我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就连这座建筑物也让我充满了感情。我调离后很长一个时期,还恍恍忽忽觉得自己仍然在档案馆工作、是这里的—名专业人员。时间很快,一转眼就过去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我一直关注我们的档案馆,发现她日新月异,越来越兴旺,各项事业越办越好,兵强马壮,可爱的新面孔越来越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常常因为在这里工作过而自豪。我很想念当年在一起工作的朋友,想念朝夕相处的情景。我…  相似文献   

5.
我和《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苏州大学档案系,一晃已经7年了。我已经从一个原来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整日与档案打交道,档案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者。7年来,《档案与建设》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谆谆教导,鞭策我前进,给予了我作为一个档案人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让  相似文献   

6.
人在兰台     
何涛 《北京档案》2014,(3):58-63
正因为有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那句:"嗟余听鼓应官去,马走兰台类转蓬。"的著名诗句,让我的兰台生涯一开始就有些惆怅。我不知道李商隐当时为什么对兰台有那么多的无奈,但我知道,档案部门是一个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的行业,这和我之前天马行空、舞枪弄棒的军旅生涯是格格不入的。拿枪和拿笔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003年,已有13年军龄的我军旅生涯走到了尽头,虽然从当兵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出生于清塘铺镇许家村偏远角落的青年农民,曾先后四次参加县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班,在档案文化的熏陶下,我用乡村农民朴素的情感深爱着档案事业。随着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以一个农民档案员的特殊身份,跻身档案领域,前后干了16年。我感到骄傲和光荣,我用山乡朴实无华的音籁,为档案事业谱写着一曲独特的歌;我用自己的真切历程,倾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档案工作者.受职业的影响.常常将生活中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实物保存起来。天长日久.我的家庭档案日见丰厚,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注入了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9.
10年前,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我来到河北省图书馆,想找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杂志看一看,充实一些业务知识。一缕冬日温暖的阳光,透过姜黄的窗帘洒进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她——《档案与建设》像颗耀眼的明星,一下子映入我的眼帘。  相似文献   

10.
朱旌 《山西档案》2003,(3):43-43
保管和利用 ,哪个更重要 ?这是个形而上的问题。形而上的问题总是很伤脑筋的 ,就像那个悠久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说来说去总难说得清。当你绞尽脑汁陈列出数条理由时 ,突然发现 ,对方陈列出的理由是那样的相似 ,而观点却是截然相反的。就是说 ,双方遵循的是同样的思维逻辑 ,而得出的结论则是背靠背。这真是一个非常扫兴的结果。如果你现在问我 ,保管和利用 ,哪个更重要 ?我的回答大概更扫兴 ,我会说 :您还是歇会儿吧 ,别胡琢磨了 ,俩都重要。本来嘛 ,保管也好 ,利用也罢 ,只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与收集、整理、统计等 ,共同构成了…  相似文献   

11.
《山西档案》2006,(2):59-60
我局有一处平原水资源实验研究站,请问建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计划、请示和批复应归入实验站的基建档案还是应归入科技档案?我第一次管理档案。而整个公司也没有人懂这个。我和上司试着摸索着自己建立,但现在件多了,总觉得不是正规的。请问,如何管理才是系统的呢?我公司是从事商业一类的。请问团市委的档案该如何分类呢?我以前在政府部门,是分成行政、党群、人大三类。可我不知道团市委的该怎么分类合适?我是一个企业档案室的工作人员,经常遇到这样两个科技档案的组卷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更好:(1)属于同一张图纸目录而且是同一个专业的图纸,用一个盒子放不下;(2)属于同一张图纸目录但不同专业的图纸,组一卷还是多卷?能告诉我吗?[编按]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区的档案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今年的档案工作任务,特别对今年档案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任务明确具体,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档案工作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档案就是折射这个细胞的“底片”。我用这些“底片”,随时记录家庭生活的历史轨迹,天长日久,竟然建起了一个小型家庭档案库。  相似文献   

14.
(一)我在吴宝康教授面前,是一个校外学生。因为我没有在校学过档案学,更没有学过科技档案管理,只学过物理。由于工作需要,在国家强化科技档案工作浪  相似文献   

15.
韩李敏 《浙江档案》2005,(7):30-30,40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得到<黄岩诉讼档案及黄岩调查报告>近日正式出版的消息,顿时感到震惊.我即刻向在杭院校、研究部门及档案同行求证,并给黄岩档案部门打了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即"未曾听说"四个字.当我把装帧豪华的两大本<黄岩诉讼档案及黄岩调查报告>请到案前的时候,才真正相信,这不是梦.转而,一种莫名的惆怅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田.作为一名老档案工作者,对于如此大批的珍贵档案,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流落他乡,时隔五年,才得音讯,心里突然冒出一种难以明状的失落与忧伤.  相似文献   

16.
1 正确认识并热爱档案工作是前提 我到档案局之前,与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一样,认为档案部门清闲,难有作为。但是到档案局接触实际工作之后,我对档案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档案部门不清闲,档案工作不简单,在档案部门工作同样也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20日星期三上午,三个加拿大警察突然光顾我的住处,在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来的人,看起来有六十岁左右的加拿大男性公民。我喜欢警察,因为我认为绝大多数警察是保护公民,打击坏人的化身,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的专政力量。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虽然如此,对全副武装警察大清早的登门拜访仍然满脸疑惑。经过简单交流,得知他们是为昨天晚上在我们的住处抓住了一个加拿大小偷,并且人赃俱获。他们来的目的是核实被盗的物资、品名,并告知物主。原来如此,我告诉他们被盗电视机不是我的物品,可能是…  相似文献   

18.
于翔 《兰台世界》2001,(6):15-16
我从事档案业务指导已有十年.十年来,我从一个刚刚迈出校门的黄毛丫头,成长为大连市中山区档案局内业务指导的骨干,这期间有一个艰难的历程,走了许多弯路.刚干业务指导工作时,凡是档案升级所涉及的工作,我事必躬亲,亲手为升级单位分类、组卷、拟写标题、写各种检索工具,甚至下班回家后也伏案编写各种编研材料.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年轻的档案工作者.去年我和爱人共同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和眼下时尚的年轻人一样.我们也为小家添置了许多家具和家用电器.这使我们的小家看起来既现代又温馨。同时家里也堆放了一叠叠、一摞摞的家电说明书和发票。  相似文献   

20.
《新上海档案》2006,(8):10-11
2000年.我参加了在西班牙举行的国际档案理事会大会.会议期间.我和妻子参观了一个档案展览。最引起我注意的不是整个展览,而是其中展示的一本与其他印刷品形成对比的彩色漫画书《在档案馆的一天》。它是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档案馆介绍.书中用档案工作人员活生生的工作场景代替了直接的档案馆介绍.既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又是一种非传统形象的小册子。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