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文学的首要读者是儿童及青少年,读者群体的特殊性使一些译著片面追求文稿的简明通达.而忽视了译稿的准确忠实.与此相仿,一些译者论及儿童文学翻译,也倾向于强调译稿的语体特征,对忠实这一基本的翻译原则却鲜有论及.只要稍微仔细地阅读几本儿童文学译作,就会发现不忠于原文、进而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的实例绝非少见.儿童文学翻译仍应以忠实为先,"通俗晓畅"等文体特征,仅仅是忠于原文之果,不宜作为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程谢 《考试周刊》2010,(6):30-30
本文调查了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现状.针对目前儿童文学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翻译应该在理解儿童文学特点的基础上,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儿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需求为基础。用符合儿童语体特点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忠实地传达出来.以达到真正为儿童翻译、为儿童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覃晓霞 《海外英语》2012,(15):144-145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童敏君 《邢台学院学报》2012,(3):123-125,12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但是译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应以目标语儿童读者为中心;忠实于原文文本;适当的采用直译、意译、省略删减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翻译出更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提翻译必言最大限度地忠实原文。但是大量名译者的著作看证明这一原则并非贯穿翻译实践始终。笔者对传统的忠于原文原则的权威性提出质疑,提出翻译要忠于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7.
释意理论提出了三个评价忠实的标准——忠于作者意图、忠于译入语表达方式和忠于读者。而儿童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注重儿童这一读者的特殊要求时很难起到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教育意义,文章通过实例分析来证明释意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汉译的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 ,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 ,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 (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 ) ,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 ,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 ,舍什么 ?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 ,在翻译实践中 ,它们相互结合 ,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 ,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0.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向西方国家介绍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的华籍美裔译者,沙博理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沙博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既践行忠实原则,又对"翻译者即叛逆者"这一意大利戏言感同身受,本文因此将沙博理的文学翻译观界定为"忠实性叛逆",认为叛逆是为了达到更大程度的忠实。即两个"忠实"与两个"叛逆":忠于原文思想和译文读者,逆于原文的部分内容和形式。通过对《新儿女英雄传》英译本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仔细分析,对这一"忠实性叛逆"文学翻译观进行解读,以期有助于探寻中国文学作品英译之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实践中,它们相互结合,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3.
翻译"忠实"标准: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翻译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传统翻译忠实标准的局限性,从多元系统理论和目的理论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翻译"忠实" 标准的演变.指出忠于原文不是唯一的标准,译者的根本任务是要达到翻译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重释翻译的忠实性原则——从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性是传统翻译理论一直遵循的原则之一。然而,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审视文学翻译,文本的召唤结构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阈等理论都使这一原则受到了挑战。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文学翻译中忠实标准的局限性,可以看到,应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本框架下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王珊珊 《英语辅导》2008,(3):131-135
任溶溶作为儿童文学翻译家,将其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儿童文学翻译事业。他所从事的大量翻译实践活动,加之独特的成长经历与个人品性,最终促使其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其在翻译实践中遵循了注重童趣、口语以及创造的翻译原则,使译文在意义、交体和文化三方面达到了功能对等,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和原文读者作出大致类似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作品的目标读者为儿童,在翻译中译者不但要了解童话的语言特点,而且要译出“童味”,这就使得儿童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成为一种必然。本文拟对《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译本进行分析,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指出对于儿童文学翻译,译者应做出一些“创造性的叛逆”,以求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7.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有看重要的指寻作用。往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儿童文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特色.使译文更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要求。从功能翻译理论在保持儿童文学语体及文化转换上的应用来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把汉语翻译成英文,或把汉语中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都是语言翻译。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一直得到大家的认可。信,就是要忠于原著,不可以随意的增减内容;达,就是要忠于读者,也就是表意要清楚、流畅;雅,就是要忠于文学语言,语言要典雅、得体。一、直译的意趣1.文言文翻译现代汉语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法规范和字面意思直接翻  相似文献   

19.
"信、达、雅"是严复在19世纪提出的翻译标准.这是一直以来大家用得比较多的三个标准.在这三个标准中,"信"即是"忠实于原文".很明显,"忠实"是这三个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由于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殊形式及不同的词汇与语言结构,并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好的译文应该同时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思想、风格和形式.然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忠实于原文并不是逐字翻译,我们应该考虑以下这些因素:习语翻译、因有限的种类导致的错误的忠实,以及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类别.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修辞手法.只要我们在翻译中注意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把读者完全地带入原文所表达的意境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20.
众多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译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天地。童话故事翻译的文本数量惊人,但质量却参差不齐。针对童话类翻译的理论研究也十分有限。童话文本的翻译不同于传统翻译观的要求——译文必须严格忠实于原文,它要求译者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考虑到儿童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在完整传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用简洁平易的词句尽可能地展现语言的多样性,保留原文的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