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阅读会让人对文字产生依赖。多做了几年学生,对这种疑似强迫症也颇有些体会,对于说明书、小广告之类字纸,也难免产生冲动要把汉字扫完。偶然杂志社寄来几本杂志,往往一本扫完也没看到什么好文章,漂亮的杂志就只有转换功能用来包裹物品或者垫桌脚。免费赠阅尚且如此,自己掏钱更不待言。任凭报摊上万紫千红,惹人眼球,时常是拾起看上两眼,欲望阅读直线下降,不得不将手尴尬抽回塞进兜里。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2014,(3):4-5
除了纸版杂志、官网“传媒圈”(http:ffWWW.mediacirclecn)、微博(@传媒评论杂志)等渠道外,《传媒评论》又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微信公众号“传媒评论杂志”。有三种方式可以加入我们: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公众号“传媒评论杂志”,添加微信号“cmpl0571”。  相似文献   

3.
我与《图书馆杂志》相识于去年五月,那时正是我三年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前夕,要写毕业论文,我借了几本关于图书馆专业方面的杂志,都不理想。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老师推荐我几本《图书馆杂志》。  相似文献   

4.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后来更名为《新青年》。虽然当时陈独秀也信心十足地对“亚东”老板汪孟邹说,只要杂志办成,只需十年八年功夫,就会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影响,推动中国人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气的变革,①但或许他也没想到,这个杂志会在短短几年里风靡全国,并对当时的社会以及中国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女性杂志近年涌现,内容逐渐国际化,也开拓不同领域的题材。这反映文化市场的新风尚,也显示女性消费能力不断上升。1991年底,台湾出版市场出现了两本新的女性杂志。其中一本法国的《Elle》中文版,创刊号需再版发行,至今每期销量仍维持约二万本。这引起业者对高级女性杂志市场的新兴趣。女性杂志近年在台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在台湾有近三十本女性杂志定期出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的年度报告中,曾登载着试验把杂志论文用传真机传送代替邮寄杂志到其他城市借书单位的消息。1955年初,美国国会图书馆用杂志论文的原文,通过传真机的传真,进行了近距离的传真试验。该馆在本馆内安装了传真机的发送机,并相应地把接收机安装在蓓金兹达(属马里兰州,距该馆只几公里)卫生学院图书馆。发送机使杂志论文的本文在电动机上产生变化后,就按照专门的电话线路传送到接收机上,接收机便使这脈冲变成论文本  相似文献   

7.
闲来无事跑去期刊阅览室看杂志,沿着一排排的杂志架扫描过去,忽然看到一本杂志,标题大大的写着<80后>,我一阵激动,居然有如此贴近我们的杂志,赶紧拿起一本看了起来.可惜没看几眼便大失所望,原来打着"80后"大旗的<80后>只不过是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浅显杂志.  相似文献   

8.
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正巧也是本刊第一个10年的结束和第11个年头的开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我们能够奉献给读者朋友的新年礼物,依旧是一本杂志,几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足球类杂志创办历史并不长,1980年创刊的《足球世界》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足球杂志,其后几年伴随着中国球市的火爆,许多足球类杂志也不断面市,如《当代体育》《足球俱乐部》等,但这些杂志娱乐性较强,都是以介绍球星、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做人物杂志?国内还没有一本真正意义的新闻人物周刊,有限的几本与人物相关的杂志,其市场化运作并没有提供经验的范式.而成功案例来自美国,但实质是一本娱乐杂志,并非我们所愿.我们没有模版可以效仿,多少有一种摸石过河的感觉,风险和机遇同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的220多种"新杂志"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多、杂、贵. 多:从2006年1月1日到12月5日这300多天内有220多种杂志"问世"(在笔者手里),在9月28日一天笔者购到12本杂志,在10月9口竟又买到8本新刊,这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没有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盐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截止到2011年,我国盐产量819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是第一产盐大国.盐行业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盐业》杂志是全国盐行业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自1991年创刊以来,至今已走过21年,21年对于一本刊物来说,记载了许多中国盐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杂志发展的21年,也是中国盐行业发展最快的21年.下面,笔者就从几方面简要介绍杂志对行业发展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恨相见晚     
踏着夜色采访归来,还照例要到办公室去一览当日的报纸。首先跃入眼帘的却是寄给我的一个厚厚实实的大信封,眼光下移,落款为《新闻知识》编辑部。急忙启缄,内装一本八九年第七期《新闻知识》杂志,还有该期登有我写的《喜新厌旧与投其所好》。顿时,一扫一路风尘之疲惫,与惊喜俱来的便是由衷的崇敬和感激。本人从部队退伍后,原在宁夏银川市的一个国营工厂宣传部做专职通讯干事,这期间有十年之久,在宁报和《宁夏日报通讯》上发稿不下几百篇,还被《工人日报》、《中国机械报》等报,连续多年评为优秀通讯员。自八七年初调回富平县广播站当记者后,近两年来,由于没有看到《新闻知识》这本杂志作知音  相似文献   

14.
速览/国内     
《新闻实践》2014,(4):5-8
除了纸版杂志、官网“传媒圈”(http://WWW.mediacircle.cn)、微博(@传媒评论杂志)等渠道外,《传媒评论》又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微信公众号“传媒评论”。有三种方式可以加入我们: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公众号“传媒评论”,添力u做信号“cmpl0571”。四大平台组成的传媒业智库矩阵将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15.
PC Home集团为台湾杂志及出版集团发展经验的一个缩影,其复杂的运作模式很值得业界参考。PC Home集团从1本杂志发展到现今的14本杂志,既有内部的合并整合,也有外部的购买。拥有杂志、图书和网站,是  相似文献   

16.
自1985年以来,我不断订阅《新闻爱好者》,并情有独钟地爱上了她。可前几年在投递上总是出毛病。全年12本杂志,竟不能全收到。少则缺一两本,多则少四五本。原因是投递员让人代捎或放村委会、学校等。一些接收人又不负责,杂志传来传去就杳无音信了。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新闻天地》2007,(11):44-44
您好,今年年初,我通过邮局订阅了一年的《新闻天地》,看了几期你们的杂志,总的来说感觉这本杂志很有新意,希望你们的杂志越办越好,在这里我也谈谈我对杂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这个标题是引用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一篇文章,那是他为北京某杂志的一次纪念活动而写的。他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期刊的作者由年轻人变成了老年人,杂志编辑也由小编辑变成了老编辑,读者也}扫一拨换了另一一拨,但期刊仍然存在着、活跃着,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焕发着一样的生机,从来就不曾老去,也不会老去,就像他的小说Ⅸ青春万岁》。  相似文献   

19.
不是说笑话,当《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刊名报到有关审批部门时,经办人员还以为是笔误呢,而一般读者乍见刊名也一时摸不着头脑。但就是这么一本刊名“别扭”的杂志,从产生办刊念头,到拿到刊号不过一年多时间;杂志于1999年10月创刊时,正是“两办”文件关于报刊结构调整“风头”最紧之际。  相似文献   

20.
操办杂志的人已经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一本杂志要生存,最好的状况是善于经营,自负盈亏,否则必须要得到经济上的外来支持。目前国内杂志的资金来源,无非有几种模式:要么政府扶持,要么企业赞助,要么外来公司协办。宽泛地说,能够列入国内文化杂志类的,可以说有上百种。既有非常学院派的如《中国文化》、《方法》,又有非常大众化的如《文化与生活》等。在此,我只能将探讨的范围规定在以下的12本既非纯学术,又非大路货的“雅文化”杂志中。在我看来,这12种杂志可以说代表了目前文化类杂志面临市场经济时,所作出的几种应对姿态。基于这种思路,我们来观察这12种杂志,看看它们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