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英 《广东教育》2005,(10):67-67
记得《羊城晚报》曾整版刊登了广州教育界人士到德国学习后,写下德国与中国教育不同的文章。第二天,我回校跟一个行政管理人员谈起这话题时,她一脸茫然,原来她没有读报的习惯。后来我跟其他教师交谈,也发现有一些教师没有看报的习惯,这事引起我的焦虑。我有一种迫切的想法:必须让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黄蕾 《中国教师》2012,(23):73-76
<正>众所周知,德国的教育严谨而高效。自从亲身融入到德国的教育中,笔者才惊喜地发现,在"刻板"的德国面具之下,德国人受教育的过程是如此的愉悦。笔者在德国吉森大学教中文,学校教学中心在每个学期都会为在职教师安排5次校本培训,有德语授课和英语授课两种班型,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自由报名参加。这样,笔者有幸在教师校本培训中享受了"德式教育"的快乐。德国教育始终贯穿着一个不变的教育理念,即"行动导向"教学。基于这一理念,德国的教师培训并不是传统的静态讲授式培训,  相似文献   

3.
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教师行业确实是一种高压力职业,大约1/4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是一项“非常或极度有压力感的职业”,在教师离职的原因中最普遍的是疲劳、精神紧张、沮丧、损耗、适应学生困难等。我国在当前的学校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工作要求高、工作压力大是普遍现象,面对高考备考的现实需要,很多高中学校已经没有了寒暑假、没有了节假日,更没有了周末,正如英国教师也曾发出的感慨:“周末休息已经是很遥远的过去了!”  相似文献   

4.
历史资料是治史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没有历史资料的还原与再现,势必会造成历史课的单调、枯燥,而要使学生亲近历史也只能成为一种空想。脱离史料脱离史实的历史教学不是真正的历史教学,不用史料不讲史实的历史教师不是真正的历史教师。因此,要想让历史课使学生感兴趣,必须充分地占有历史资料。教材中引用的材料基本  相似文献   

5.
进入数字化时代,德国在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相关倡议中着重强调教师数字能力的培养,联邦教研部对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也采取一系列支持措施。德国在教师数字能力培养与培训方面呈现以下特点:强调可持续的个性化教育培训;既注重数字能力的专业性取向,又强调数字能力融合发展;强调反思性学习,注重数据保护;政府资助驱动的同时,强调发挥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高春香 《继续教育》2007,21(5):60-62
德国是个联邦制国家,是世界上开展教师教育培训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比较典型的国家。目前德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师范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培养、培训基本实现了综合性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的一体化培养目标。为此,论文以德国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培训的情况做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并不是最轻松的职业。平常的工作压力之大、负荷之重不用多说,就是在一般的节假日教师也很难"逍遥自在"。暑假是法律赋予教师的休息时间,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02,(11)
与亲人朋友联络,你当然希望花费越少越好,免费的更是好上加好了。德国的手机非常便宜,而且是单向收费。还可以当一个坐机使用,所以许多朋友都不安装电话(因为德国普_通电话每月底价为24马克),只买一个无合同的手机。好处是便宜,接电话不收费。但在德国用手机打电话就太贵了,周一到周五白天是1.6马克,20:00以后也要60多芬尼,虽然周末便宜,但也没便宜到让我们煲电话粥的地步。其实有时候用手机打电话不是为了聊天(我想没有几个人钱多的没事干拿  相似文献   

9.
德国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教师教育闻名世界。教师培养的三个阶段:职前培养、见习阶段和入职后的培训,是德国教师质量高的一大法宝。另外,德国教师的资格认定、聘任和待遇也是颇具特色。通过德国教师制度探析,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其米 《西藏教育》2013,(2):19-19
我们的教学,大多只是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被动地学,教与学分离。作为教师,很多只是把书本知识单纯地传授给学生,甚至有些科目只是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要记的重点内容,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不注重教学过程,学生不用发言、不用思考,教师满堂讲,没有在课堂上检验学生是否接受。很多知识结果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1.
每一位青年刚踏入岗位后,都拥有雄心壮志,想要在专业领域上获得一定的成就,青年教师也是如此。成为名师是青年教师毕生的追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青年教师都能够在有限的教学生涯中,成就自己的梦想,踏上理想之巅。或许,青年教师都会树立目标。但不少青年教师对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没有清晰的认识,更不用提及,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师发展之路。成为名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探索、积累的过程。笔者结合多位名师的成长路径,谈谈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澳大利亚教育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好教师”,其中主要有服从型教师、技术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和能力型教师等。这些教师质量观是受澳大利亚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影响的结果。“好教师”的内涵将伴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后现代社会的“好教师”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考察:教师工作的集体性、复杂性、学术性和动态性。澳大利亚教师质量观的演进表明:“好教师”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好教师”的标准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从简单向复杂演进的;“好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澳大利亚教育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好教师",其中主要有服从型教师、技术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和能力型教师等。这些教师质量观是受澳大利亚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影响的结果。"好教师"的内涵将伴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后现代社会的"好教师"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考察:教师工作的集体性、复杂性、学术性和动态性。澳大利亚教师质量观的演进表明:"好教师"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好教师"的标准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从简单向复杂演进的;"好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有关教师职业魅力的调查表明,德国教师在民众之中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而且教师对其职业的满意度也很高。这一调查结果不禁引发我们对德国教师职业为何如此富有魅力的思考。文章分析表明,德国教师职业的魅力一方面得益于德国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待遇的措施,如教师是公务员,工资待遇高,工作时间短,休假时间长;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德国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以及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如教师入职支持、系统的教师评估、教师定期进修与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多媒体教学成了现代化教学和教学现代化的代名词,并被人们赋予了无所不能的教育价值。在实践中,媒体技术更多地被凌驾于教育者和学习者之上,人的因素被技术的因素所掩盖甚至被替代,“不用媒体技术的教师就不是新教师,没有媒体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成了评价教学的约定俗成的准则。这种现象和事实的出现与存在,从根本上来分析,是没有认清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6.
于斌 《神州学人》2009,(6):38-39
这是一个通常的周末,同往常一样,回宿舍之前,扬去电脑室看有没有电子信件。不出所料,凯的信已经在信箱里等待他,不用打开也知道,是叫他去参加周末聚餐。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时常发现:在思品课上,大部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课后的行为却不尽人意。分析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有道德判断能力,也不是缺乏道德知识,而是没有把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知识和判断能力转化为行为。那么,教师如何将课  相似文献   

18.
刘里 《江苏教育》2012,(26):51-52
我曾对某县小学、初中和高中的300名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表明,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91%以上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外出交流学习:1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67%没有到过外地交流学习;2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有55%没有到过外地交流学习;甚至有个别教师从教30多年没有跨出过学校"大门"。笔者认为,这就是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的原因之一,因为教师大多是学校化的而不是社会化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难有成效的原因,因为教师大多是"近视眼"而不是"千里眼"。  相似文献   

19.
笔者随江苏省吴江市教育考察团赴西欧,考察了德国墨尼黑的特蕾茜亚中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克莱贝尔中学,直接深入到两国基础教育的前沿,目睹了两国中学教育的现状.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更关注他们的中学理科教育,一路考察所见所闻感受颇深.现结合我们的物理教育谈些感受,以供同仁参考.一、德法两国物理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人本性"我们发现德国和法国的物理教材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相当于我们初中水平)的没有单科的物理教材,两国采用的都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20.
逼你成功     
每个周末我都会睡个懒觉,上午十点钟以后才起床,胡乱吃点什么就做中午饭,午饭后的午睡就又消耗了大半个下午,常常就这么吃吃睡睡一天就过去了。不用上班的时候就睡个懒觉的人一定不只我一个,我想世上大多数的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都会放松一些。也就是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