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良 《教书育人》2007,(7):33-34
在新课标下,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设疑、指导学生设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作为学生,是否善疑、善思、善辩,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培养积极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设疑、指导学生会设疑、并探究培养学生的善思、善疑、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在地理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让学生在课堂设疑处获得新知古人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疑"是创新的前提,学生有了"疑"才能进入积极的思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通过老师的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一、设疑释疑是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为了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通过反复实践,我认为设疑、解疑,讲、议结合,课堂巩固,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自学能力.教师的设疑非常关键.教师设疑时应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  相似文献   

4.
新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实例生动形象,材料范围广泛,栏目设计新颖,漫画生动贴切,层次结构清晰,说理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教材,加强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认识,培养能力。一、让学生学会设疑、质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激情。我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设疑、质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课文中的基本概念上质疑。引导学生通过阅…  相似文献   

5.
陈玉宇 《考试周刊》2014,(91):39-39
疑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根源。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导学生设疑,鼓励他们设疑,并通过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善于设疑。培养学生层次性设疑思维,使学生疑出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设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俄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俄语教学的目的是加强教学实践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推动人类的进步。创造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师没有创造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没有创造不可能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在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教师要善“导” ,巧于设疑。教师时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获得知识 ,掌握技能。如学形容词最高级时 ,不是直接讲解 ,而是通过设疑 :Товарищи ,вызнаете,какаягорасамаявысокаявмире?引起学…  相似文献   

7.
设疑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可通过预习设疑,使学生掌握目标;通过导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过程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结设疑,拓展延伸课堂内容。教师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开讲读课堂,开放自读讲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巧妙设疑,培养思想,激发兴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设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设疑能启迪学生思维,激活课堂,做到以疑促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创造和发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善疑、善问、善思、善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巨大的创造力。一、培养学生善疑有一句名言:“怀疑是智慧之母”。说的是“疑”是寻求知识的开始,是“悟”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多为学生设疑,而且要培养学生敢疑、善疑。例如,在《动物的进化》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很久以前的自然界,学生知道甚少,又满怀好奇,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首先设疑:“通…  相似文献   

11.
郭红 《华章》2008,(18)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疑";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学会动手;教师指导复习,学生学会运用.  相似文献   

1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为了让学生思维活跃,学得生动活泼,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必须形成一套设疑策略,从传统教学的明知故问转变到新时期的明智故问,英语课堂教学设疑的技巧是明确目标,层次清晰,因势利导,情景设疑,类推设疑,创新设疑。教师还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解决问题环节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解决疑难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引路点拨 ,培养学生善于设疑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的实质而言 ,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的反复转化过程。“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思考问题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敢于发问、善于设疑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 被动型阶段在这个阶段 ,教师引路点拨的做法是设疑示范 ,激活学生思路。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国家的教育面貌直接关系国家的发展.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紧跟时代的脉动,我们必须提出新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只有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些教学感悟.一、教师与学生应善于设疑、提问在物理课堂上,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善于设疑、提问.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尊重、信任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  相似文献   

15.
王晔 《考试周刊》2014,(15):123-124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精心设疑,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改革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开展,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可以运用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课堂中设疑布阵,引导创新思维;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设疑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把握设疑时机,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19.
设疑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设疑法抓住阅读的本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设疑教学法的基本要领是:  相似文献   

20.
修订后的大纲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注重在教学中设疑。具体做法如下:  一、新授课,及时设疑  在许多教师看来,每堂新授课,似乎学好基本知识,搞好基本训练,就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了。其实,这正是教师及时设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若能来一个及时适度的设疑,就如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