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周济:06年禁止一校两制禁止以改制为名高收费据新京报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今年停止审批义务教育新的体制改革学校,不准搞“一校两制”,更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他还指出,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学校择校生比例过大的问题。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即“一校两制”,是指以体制创新的名义,在同一学校内分批次招收新生,而且按不同批次收费,这后来逐渐演变成“校中校”等现象。这种现象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以来,就一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当大的争议。教育部将查近期学术造假事件据中新网消息教育部…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今年停止审批义务教育新的体制改革学校,不准搞“一校两制”,更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2006,(5):17-17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今年停止审批义务教育新的体制改革学校,不准搞“一校两制”,更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教育》2006,(1):49-49
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从今年起,停止审批义务教育新的体制改革学校,不准搞“一校两制”,更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2006,(3):64-64
在1月13日结束的2006年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教育系统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工作重点,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机遇,从根本上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要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停止审批新的体制改革学校,不准搞“一校两制”,更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 要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坚决纠  相似文献   

6.
信息     
《教师博览》2006,(3):16-17
教育部严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乱收费;2006年禁止一校两制禁止以改制为名高收费;教育部拟将农村教师工资列入预算;北京9月起义务教育全免费;江苏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  相似文献   

7.
高层视点     
《教育》2006,(2):8-9
中央财政预拨36.9亿元保障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高校评估将严防弄虚作假;农村学校不准预收下学期杂费;陈至立强调:不搞“教育产业化”;教育部将建立高校大额资金流动监控系统;教育部:义务教育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会议宣布,今年我省将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由于年内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改制校将得到清理规范,因此高中阶段改制学校成为监查重点,高中改制校借“校中校”、“一校两制”名义乱收费将受到严格禁止。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按照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关于做好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准备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有关精神,呼和浩特市清理整顿了现有民办学校,坚决取缔公办中小学举办的不符合政策的“一校两制”学校或“校中校”。严禁公办中小学以与民办学校联合的名义举办“校中民办校”或“校内民办班”,严禁民办学校在公办中小学设班招生。各公办中小学不得以改制名义高收费。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严禁招收“择校生”.不得将以分校名义招收的小学生与派位学生混合编班。新生分班要均衡,禁止分快慢班和重点班。  相似文献   

10.
部委     
《教育》2014,(6):12-12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投资举债 近日,从教育部获悉,历时近一年修订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规定,全国37万多所公办中小学校实行“一校一本账”,严格学校收支和资产管理。在科目设置上,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分类区别,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使用的科目,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不提取修购基金,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债等。据介绍,随着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校中校”是某些地方重点中学借助自身品牌、声誉,利用自身拥有的优良教育资源开办的高收费的学校。这种现象有时也叫“名校”办“民校”或“一校两制”。它看起来像“国有民营”,实际上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将不合理的收费变成合理的高收费。这种做法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戏法。当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紧缺,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呈蔓延趋势,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就其利弊展开了一番争论,权衡其利弊,笔者认为:名校利用大众对优质教育的狂热追逐心态,而不顾义务教育的宗旨趁此大敛钱财,有悖于义务教育的初衷.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一种不义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校中校”是某些地方重点中学借助自身品牌、声誉,利用自身拥有的优良教育资源开办的高收费的学校。这种现象有时也叫“名校”办“民校”或“一校两制”。它看起来像“国有民营”,实际上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将不合理的收费变成合理的高收费。这种做法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戏法。当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紧缺,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呈蔓延趋势,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就其利弊展开了一番争论,权衡其利弊,笔者认为:名校利用大众对优质教育的狂热追逐心态,而不顾义务教育的宗旨趁此大敛钱财,有悖于义务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西部省份重点检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中东部省份重点检查清理整顿“校中校”和“一校两制”情况。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10月16日召开2006年全国教育收费专项督查动员会,这标志着专项检查已从启动阶段进入到实施阶段。会上,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就检查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一费制"后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要求从200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至此,试行已3年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进入全面推行阶段。  相似文献   

15.
海外     
全国有一些这样的“分校”:办学资金来自当地的公办名校。教师编制、工资都挂在公办校之内。学校校舍、场地等甚至就在公办学校内。招生借助公办学校的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这些全无一点“民间”因子的“分校”.却全部按照民办校的高标准收费.少则上千。多则几万。这样的分校将义务教育变成高收费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收费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在义务教育阶 段,从公立学校中转出了一类称之为“转制学校”的学 校。此外,还有另一种办学现象,叫做“名校办民校”。 几乎从这两类学校行市开始,就引起纷纷议论。先从这 {两类的异同谈起。 所谓“转制学校”,公立事业法人机构的名份和编 制未变,其经费独立核算,日常运作成本实与“民办学 {校”相近。这类学校不以“民办学校”名之,仍算是公 …办学校,只是为了避国有资源流失之嫌。尽管收费比民 )办学校低一些,其实是“假公办,’;至于名校办的“民 校”,因属公立学校主办,不管它名义上是不是“独立 ’法人”,它…  相似文献   

17.
焦苇 《上海教育》2009,(12):20-20
本刊讯 上海学生家长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满意率已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并已连续三年未发现被检查学校存在违规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情况。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09年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未发现任何公办学校搞“一校两制”“校中校”和“校中班”,也未发现有公办学校以转制为名或假借办分校、实验校之名乱收费。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紧急通知》发出后 ,郴州市北湖区教育局积极响应 ,以新年第1号文件印发了《北湖区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紧急通知>的通知》。日前 ,该局正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督查。通知要求 ,各校要坚决实行“五统一”和“五不准”以减轻学生负担。即统一学校收费管理 ,不准收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 ;统一招生 ,不准违反规定招收“择校生” ;统一办班管理 ,不准举办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的补习班、特色班、提高班等 ,严禁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 ,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统一班额管理 ,不准随意增加班…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国家于2001年开始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试行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一费制”政策试行几年来,基本上达到了政策制定的目的,得到了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拥护。为此,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要求2004年秋季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但在“一费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政策失真问题。一、“一费制”政策失真的表现1.政策缺损即“一费制”…  相似文献   

20.
2002年,青海省教育厅、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实施方案》,并从2002年9月新学年开始执行。今年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精神,青海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又重新制定了《关于在全省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