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苏轼诗歌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苏诗材料的整理、选译,苏轼的生平、思想研究,苏轼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研究。日本学者的苏轼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诗自孕育发生到现在,差不多走过了一百年的艰辛历程。应该说,经过这一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新诗业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新诗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上个世纪末,现代诗人、著名学者郑敏先生在对中国新诗作反思性回顾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基督教研究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间发展迅速,成果卓著,也需要进行一些总结。文章从这三十年间活跃于学术界的三代学者群体这一角度出发,总结了这三代学者的学术特征及其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氛围的关系,并在前言部分回顾了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在结语部分分析了这个领域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学术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到中国。一天,他们在登临泰山时,见盘路一侧的石壁上刻着“ 二”两个字,这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于是便向陪同的中国学者询问。不料,谁也回答不上来。中国学者被这两个古怪的字难住了,只好说回去查询。  相似文献   

5.
学术重在交流,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一个话题来说呢?这要从本期六朝研究专栏所组稿件说起。本期的三篇论文来自三个不同的国度:中国、日本和韩国。六朝研究专栏一直比较注意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前后发表了不少日本、韩国学者的成果,而这次将三个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南北朝诗歌研究的论文成就,除大量的诗人诗作个案研究外,主要体现在六个领域,即:一般通论性研究、不同类别诗歌研究、文学集团研究、《玉台新咏》研究、诗作语词研究及诗学史实考论研究。此外,还涉及到家族文学研究、唱和诗集研究及日中比较诗学研究。日本学者的南北朝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界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初创和成型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的存在根据、定义、作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亟待解决五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基础,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教育哲学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海内外学者有关家庭教育要素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欧美学者、我国台湾学者和大陆学者有关家庭教育要素的观点,对家庭教育要素的称谓问题、研究的学科视角问题及其结构与成分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家庭教育要素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个大类和相互“联结”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史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学者青睐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拟分三部分对近年来中国大陆学者对国外环境史所进行的研究进行初步梳理,分析其成就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学者是从事知识与思想创造性探索的人,担当着社会的道德规范、意义模式、生活方式等的建构与阐释使命,解释着人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理想以及人际交往的规则。而当前,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者们忘掉了自己应当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加强对学者精神失落的原因分析,提出重塑学者精神的相应对策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破恶声论》中提出了"伪士当去,迷信可存"的论题,本文从这一文献中抽绎出三组对比,以揭示"伪士"所指:以种种不健康的主体态度去接受、操作现代知识的人;进而指明鲁迅的批判如何击中中国这一后发国家在现代化中的困境:"伪士"所操持的种种口号、学说、主义、思想只是"外在于己身"的"半生不熟的名词",由此引导的启蒙是不合法的;最后通过对《伤逝》的解读,来讨论如何通过"抵抗"以避免"伪士"而实现"真的人"。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时代因缘,蒙元一代士人的游宦、游学、游历蔚然成风,其中的南人北游特别值得关注。南人北游水陆兼行,可分为干谒之游、朝圣之游、治学之游、山水之游等四大类型。作为蒙元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江南儒士对自身生存困境的超越、对儒家理想信念的坚守以及对士人游的传统的自觉继承,另一方面又具有蒙元的时代特征,带有文化寻根的意味。南人北游也推动了文学创作题材和风格的转变,促进了南北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我国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书写风格迥异的简牍墨迹,为了解到当时书写群体所从事的书写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史官记事和士人传抄古籍两个方面来探讨战国简牍书写群体的形成,可以弥补对先秦时期书写者研究的不足,并且阐明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化”的误区有三:一曰自误;二曰他误;三曰自误加他误。“化”的涵义有三:一是编辑既是编辑学学者,又是他学科学者;二是编辑只有学者素养“量”的加深,而不应是“质”的擅变;三是编辑对此事应享有一定的权威。为人作嫁,自己“已婚”,方可服人。“化”的目标,就总体讲,既非一个“点”,也非一条“线”,而应是一个“圆”。化要因时代而异、因职守而异、因任职资格而异、因人而异。化的目标,实际是从业的起点、功业的标尺、敬业的精神、竟业的理想。表现于“两才”和“两力”,即肚才、口才、眼力、手(笔)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通过一大批文化精英体现出来,司马迁无愧于文化精英这一称号。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从《史记》中对于孔子、屈原、贾谊及李斯等古代“士人”的述评,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分子观。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以90年代中期为界,唐五代诗僧文学研究可分"单兵作战"和"集团军作战"两个阶段,诗僧及其文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不断深入,然而仍存在着对诗僧文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基本资料不足和研究者学养不足等问题,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深入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时报道了丁玲的文艺活动,刊发了有关丁玲的书讯,多次向丁玲约稿并发表了丁玲的作品;另一方面,丁玲也以自己的作品和批评表现出了对《现代》的关注和重视。从1933年5月至1934年11月,因丁玲的被囚失语,二者的关系演变为单向的授受关系:《现代》通过及时报道丁玲被捕消息、精心编发(搜集)丁玲相关资料、多次刊登丁玲著作广告和组织刊发丁玲创作评论,一再表现出了对丁玲的关注、声援与追念。二者这一“互动一授受”关系,呈现出了30年代“自由主义文人”与“左翼文人”这两个文人群体关系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塑造的张生形象,无疑带有元代“书会才人”的成色,他或苦闷抑郁、或放浪形骸、或玩世不恭、或渴望爱情功名,都是特殊历史时期元代文人共有的心态,文章试图从张生形象着眼,挖掘元代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传播,首先表现在翻译西方理论家评价“解构主义”的著作.以及德里达本人的原著;其次,中国学者在这些译著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重新作了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