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数学知识、学会质疑数学问题、学会探究和实践数学知识、学会反思数学学习四个方面探究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要从改变教学设计开始,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即是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界定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4.
探究是数学发展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法,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应用的全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主体构建。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笔者认为,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实践”和“反思”五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数学问题意识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发现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数学教学中通过激发求知欲、引导挖掘、表述训练和巧点思路等途径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我们必须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相信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场合下,学会自己探索数学问题、合作研究数学问题,共同获取数学知识,把数学教学生态化,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会学习、善分析、勇探索的高品质社会主义新人.生态课堂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生态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积极地培养小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素养,让小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会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本文主要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方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提升,使得小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很好提高。  相似文献   

9.
许春 《广西教育》2014,(45):104-10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情境,给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探索中自主发现数学的本质,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一、在"摆一摆"中触摸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限制了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必须实现由“讲数学”向“找数学”转变、“听数学”向“做数学”转变、“练数学”向“用数学”转变,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充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数学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新课改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数学,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变单纯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并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表明,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意在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能对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研究者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对动手操作活动设计进行了深度剖析,认为数学课堂只有设计自主性操作方式,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开展大空间的数学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找、学会研究、学会探索、学会建构,有效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宗位勇 《成才之路》2009,(10):53-5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数学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新课改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与同行商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转变角色,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力求向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由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常常也是为了探究,所以"探究"处于核心地位.另外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因而新课程大大提升了"数学应用"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新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更要突出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应用,教师要在教材加工上狠下功夫,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学会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既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又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倡导探究性学习,从被动接收数学知识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已不再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即是要以《数字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 ,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 ,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 ,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一、融入新课程理念的设计原则(一 )建构性原则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 ,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建构性学习 ,主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