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序与赠序都是以序命篇,但二者却同名实异,序文是写在诗歌或文章前后的文字,述说写作的缘由经过或者宗旨、体制;赠序是古代亲朋离别前的赠文。二者在文体上别是一类。但赠序的产生却与序文有一定的关系,赠序脱胎于序文,由序文演变而来。本文从序文与赠序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写作方法予以比较,深入分析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2.
序文拾趣     
超短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著《六一诗话》,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这部书的序文只有一句话:“居士退汝阳而集,以资闲读也。”仅12个字。欧阳修作文以简洁明快、惜墨如金著称,一句“环滁皆山也”令世人叹为观止,品味至今。12字的奇序也算是这位文坛巨匠写作风格的绝妙注脚吧。  相似文献   

3.
序文二题     
从80年代初开始,诗坛上就出现一个响亮的诗名——阿拉坦托娅。和许多诗界朋友一样,我也一直认为这是一位蒙古族女诗人。但其诗作刚劲有力,苍凉深沉,又似乎与作者身份不符。心存疑问,但未深入探讨。直到1997年冬,我收到内蒙古锡林浩特一位叫许多扬的诗人来信,才知阿拉坦托娅是他的笔名,也是他患难中的蒙古族妻子阿拉坦托娅的本名。诗人60年代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入大学前就有诗名,习作曾受到郭沫若先生的鼓励。尔后到锡林郭勒日报社当编辑。“文革”期间的1970年,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身陷囹圄。竟被判刑15年,直到80年代初才被  相似文献   

4.
5.
邹永进 《语文天地》2011,(18):42-43
国王、诗人两反目《王书》"序诗"成檄文菲尔多西(940-1020?),中古波斯诗人,著有叙事诗《王书》。这部诗是古代波斯民间文学的总汇,有近六万行。按照当时的惯例,受国王保护的著名文人的创作都要题献国王,一般来说卷首还应有颂诗一首。为了让诗人在这部  相似文献   

6.
赠序文简论     
“序”作为文体有三义 :“书序”、“记序”、“赠序”。三者有不同的体制特征。赠序在表达感情、表现方式、体形三方面构成自己的审美特征。它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 ,有其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流变轨迹 ,反映出一定历史阶段的人情世故和作家的道德、风采。它是文体百花苑中的一株清香小花  相似文献   

7.
晚明散文家王思任借鉴八股文技法写作序文 ,创立了序文的变格 ;他的谐谑个性和悍烈气骨 ,更使其序文风格别开生面。同时 ,其序文结构有复制之嫌 ,内容亦趋轻灵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写寿序文受时代风俗的影响,"不得辞"的无奈是其写寿序文的直接原因。黄宗羲将经学思想和史学思想融入具体的创作之中,以叙交情,谈学术、论气节为主要内容,融入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提升了寿序文"古文"的地位,同时也实现了为这些人物青名留世。黄宗羲的寿序文序文应该是经学化和史学化的寿序文。  相似文献   

9.
湘乡派古文大家曾国藩对明清两代流行的寿序文体贡献颇大,他痛诋寿序文体的四种弊端,尤其是揄扬过实、品格低俗之弊。他问途六经,宗奉修辞立其诚的为文准则,在寿序中注入宏大之论、理学之旨,提升了寿序这一应酬文体的思想境界。是继归有光文学化寿序、姚鼐文学史化寿序之后的又一新变,是典型的理学化寿序。  相似文献   

10.
<正>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古文家、史学家,又是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其一生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尤为超卓,其为文以韩愈为宗,致力于反对浮靡的时文,提倡语言质简、内容充实的古文,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是表现在诸方面的,且如其序文来说吧,今存《欧阳修全集》中《居士集》就收录序文三十篇。  相似文献   

11.
序体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重要文体之一,在众多的序体文当中,赠序文具有独立的文体价值和文学价值。目前学术界对赠序文的研究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研究尚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本文运用文本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文体观念为基本出发点,从古文家评论角度和赠序文自身发展演变角度对赠序文文体流变作以探源。  相似文献   

12.
赠送序是因送别而作的序,是一种兴起于唐而盛行于宋的文学性和抒情性较强的应用文体。宋代赠送序的文体形态承唐而来,并略有变化。其制题经历了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一般题作"序"、"叙"、"引"或"送某一首",也有少数不标示"序"、"叙"、"引"者;其语体承唐代李华、韩愈、柳宗元而来,主要以散体写作;其篇幅通常在四五百字左右,也有言简意赅的语录体和千余字的长篇大论;内容上往往是议论说理的说教之文,间有写人叙事比较细腻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古人临别,相赠以言.唐代文人常写成一篇送别的文章,用以表惜别与慰勉之情意,这种文体叫"赠序".  相似文献   

14.
诗词教学的根本不仅仅在于教学文本,更在于课堂本身,应以课堂的有效生成来解读教学文本.因此,重视文本是语文教育的切实性保障,关注文本就意味着从课堂角度出发,关注文本的生成与课堂融合之处,关注文本中的必要信息、有效信息、关键信息与独特信息.而诗词教学中不仅有文本中的必要、有效、关键信息,有时还有“序文”这一独特信息.在对其的梳理中,教师以生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课堂探讨,让学生的语文视野得到重新整合与合理建构.下面以《定风波》为例,探讨“序文”这一独特信息的解读意义和对课堂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这里有两篇序文,分别为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刘兴策《现代汉语论集》这两部论文集而写作。萧著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已出版;刘著论集,即将出版。两篇序文中的一些评述和论说,涉及了治学要求、治学方法、敬业精神和学风文品等等方面的问题。诚恳地就正于读者和方家。 序《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学习有高层次的学习,有低层次的学习。高层次的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是既吸取了别人的东西又创造出自己的东西的学习。一个学者,如果只会学习  相似文献   

16.
17.
从元代大诗人杨维桢所写的相关序文之中,可以认识到他的戏剧观;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对于杨维桢戏剧观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整个元代文人的戏剧观。杨维桢的几篇序文,反映了杨氏对于戏剧功能的理解,主张戏剧的社会功用,带有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意味,而对于戏剧本体,杨氏主张"文采"与"节音"双重统一。其戏剧观念成因复杂,这些都将有利于加强对元杂剧的认识,从而见证中国戏曲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史中,流传下来的话本集近三十本,多数出现在明末清初的四五十年间,其中尤以明朝覆亡前二十多年里产生的话本集影响最大,数量最多。真正纯粹的话本集,始于冯梦龙的“三言”,接着是凌濛初的“二拍”,以及“三言”“二拍”的选辑本《今古奇观》。可以说,自明末到清朝中期,在苏州、杭州、南京的土壤上,产生并发展过一个以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有着相当一致的文学思想的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的文学流派。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就是这个流派提出的几个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对魏书生 ,人们的态度褒贬不一 ,司下坡先生在《评魏书生的巧谋》一文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 :“目前人们对魏书生大致有两种看法 :一是以之为‘怪’,魏书生是‘鬼才’,他的语文教学是‘怪味豆’ ,有很多破绽和漏洞 ,不值得普遍学习。二是以之为‘神’ ,魏书生有‘神功’ ,语文教学有‘神效’ ,想学而难以学到。不管是贬也好 ,褒也罢 ,有一条是值得肯定的 ,即魏书生这个人和他的语文教学都离我们比较远。”笔者不知道其他人谈到这里有何感想 ,我本人对这段话却不敢苟同 ,我觉得有如此认识 ,那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这话说得是否有些过火 ?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20.
说明《谢沈〈后汉书〉序》、《虞预〈晋书〉序》和《〈寰宇贞右图〉序》选自我们负责注释的新编鲁迅著作《辑录古籍序跋集》,这是鲁迅为他亲手辑录、校勘的三种古籍而写的序文,从未发表过。现据手稿,注释时标点是我们试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