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能否对微观家庭部门的教育支出产生深刻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家庭教育支出也显著降低。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家庭和低收入、低社会资本、体制外以及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中,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更多地降低了社会弱势阶层的家庭教育支出。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不平等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在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引导底层家庭提高教育支出对我国教育扶贫、教育公平、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全国17435名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家庭结构和经济收入的变动趋势与区域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公办高职院校中,家庭结构基本稳定,但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趋势明显,但城市和农村生源有异,城市生源家庭经济收入不但显著高于农村生源,且同年级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显著,农村生源则无显著差别;无论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东部、中部、西部家庭年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出发,确定了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需的各项指标,然后以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调查表的数据为依据,取基本消费支出项目为测算指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进行分析,并运用回归方程测算得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线,从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教育负担率)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及占消费支出比例的省际差异变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与有关指标的相关性、城镇居民家庭教育负担率与有关指标的相关性、城镇居民家庭教育负担率与恩格尔系数等消费结构指标的相关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东中西区域差异及区域内省际差异的变化、城镇居民家庭教育负担率的东中西区域差异及区域内省际差异的变化,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SPSS系统统计分析广西、海南、云南等10多个省(区)4 883位受助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情况与家庭居住地、学生及家长对奖助政策了解情况、生活费支出情况、资助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比例等显著相关(P<0.01),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指标参考,并分析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某市残疾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占被调查总体的66.4%的残疾人月收入低于居住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在所调查家庭的各项支出中,最大支出为吃的消费,但是,64.5%有子女的残疾人家庭把子女教育放在了家庭支出的首位。近60%的残疾人接受过初中及以上的教育,33.9%接受过职业培训。半数以上的残疾人处于无业或下岗状态。  相似文献   

8.
平民家庭是家庭主要成员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和法律特权的家庭.北朝时期平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的生产.耕织结合、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并举,是其生产形式的典型概括.其支出则包括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婚丧嫁娶及缴纳赋税等各个方面.在这种简约型经济之下,收入和支出的不平衡状态,成为普通平民破产流亡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经济困难程度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高校中现行的学生经济困难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参考我国城镇居民贫困线的测定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本文提出了针对高校学生的评估方法:经济生活指数法。其判定基本原则是如果学生家庭的其余成员在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水平生活时,学生所获的家庭经济支持能力仍不能达到在学校的最低经济支出标准,则可认定其为困难学生。高校可以依据学生经济生活指数,来区分他们的困难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利用DID模型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于城镇家庭消费的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家庭的自付医疗消费支出没有明显的影响,而非医疗消费支出大约增长6.9%,可见2007年开始实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效地防止了居民因就医所导致的医疗保健支出迅速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非医疗消费起到了保险作用。同时,医疗保险的政策效应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和区域差异:一方面,不同收入组家庭消费对医疗保险的反应存在着异质性,中低收入家庭的参保后消费支出有显著增加,而高收入组家庭的消费行为则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家庭消费对医疗保险的反应也存在明显不同。有鉴于此,各级政府应不断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政府对医疗保障资金支出比例,形成医疗保障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使医疗保障体系能持续引致居民消费的增长。此外,政府还应逐步使医疗保险在各地区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待遇水平相互衔接,平衡区域间的保障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这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7,(2):51-5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区域经济学和财政经济学理论,选取安徽省56个县域,采用2010-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其中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皖南地区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比于皖北地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8~2004年间省际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数据,借助分组混合面板的计量方法,考察了我国各区域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最高的不是经济增长最快的东部地区,而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3.
青年择偶观是青年对于择偶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对青年的择偶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年的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由于个人生活压力、多元文化的冲击、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束缚等原因,存在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面临爱情与物质的冲突、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的约束等问题。青年择偶观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的,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偶观能够促进青年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的质量,进而促进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过程,家庭经济困难给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查后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经济富裕的同学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压力、学习效果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96-2006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1996-1999、2000-2006年2个时间段、东中西3个不同区域预算内教育经费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贡献率高于固定资产的贡献率;2、在1996-1999年与2000-2006年2个时间段内,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3、分区域来看,教育产出弹性呈现出由东到西递减的过程.本文对上述实证结果给予了解释,并在增加教育总支出、促进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讨高职生生活事件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扬州职业大学的859名高职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袁和幸福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试。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问,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宽裕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上。结论:生活事件是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西安市高校405名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就业价值取向与家庭经济背景进行问卷调查,从量表总体看,5组不同家庭经济背景下的大学生在薪资水平、职业前景、工作福利、就业前景、距家远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验7个维度上职业价值存在显著差异.贫困和一般家庭经济背景的大学生在月薪、距家远近、区域发展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中等、较富裕、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在其上有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更重视月薪、距家远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反之,家庭经济不太好的大学生,反而对其三者期望不大.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长期拉大或是拉得过大.就会出现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差异调控使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在分析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必要性的基础上,主要从自治区政府的角度阐述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当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随机选取了广东省东莞市1679名中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不同性别中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独生与否、高中生与职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家庭经济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研究生职业期望的现状及其与家庭经济压力、自尊的关系,对1673名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生职业期望重要性排序为自我发展、稳定性和声望地位;家庭经济压力对研究生职业期望没有显著影响,自尊水平对研究生职业期望有显著影响。应加强公平正义的职业发展环境建设,加强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护,同时学校教育层面应加强对学生自尊水平的培养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