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加林的性格十分复杂,是路遥塑造的经典的文学典型,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画廊中不朽的文学形象。高加林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想拥有美好的前程与完美的爱情,并且为此表现出非凡的进取精神,但是高加林最终没有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致使他的这些追求均以失败而告终,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认真分析小说,可以发现造成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原因既有社会层面的因素,又有他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生》中的高加林这一文学形象的魅力并非源于他背叛的失败,因为就他本身而言无从背叛。亦非自我的超越,毕竟他还没有迈出人生的坎。是他的爱、他的奋斗吸引我们不断地阅读《人生》这部沉重而浑厚的生命之书。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魅力: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人生》通过丽个主人公写了两类悲剧,一类是在高加林身上体现的人生奋斗的悲剧,一类是巧珍身上体现的爱情悲剧。两者都带有宿命色彩,但前者更带有社会陛,而后者更富有人情味,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出身农民的作家路遥对于生活的悲剧感,同时满足了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或有底层生活经验的读者对悲情艺术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路遥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也是一位超前意识的作家。《人生》是他的杰作。高加林则是作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面镜子;城乡在,他在。  相似文献   

5.
谈小说《人生》的爱情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小说《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从结果来看都是悲剧。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文化上的差异和环境的变化。高加林与黄亚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加林的身上和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他既有吃苦耐劳、勇敢向上的追求精神,又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孤独,同时还有着强烈的虚荣心,而这些正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从高加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时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和整个社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臧宗福 《现代语文》2009,(10):130-131
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一出悲剧。悲剧的发生与其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高加林和刘巧珍爱情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进一步思索。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描写城乡交叉地带青年的爱情故事,反映当代青年对"人生"的探求,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文章通过对高加林的形象进行分析,着重讨论造成他在事业和爱情上悲剧的社会及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臧宗福 《现代语文》2009,(8):130-131
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一出悲剧。悲剧的发生与其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高加林和刘巧珍爱情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进一步思索。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中的两个路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关于土地、农民和爱情的问题上,《人生》中存在着两个路遥,这两个路遥是相互矛盾的。在今天的精神背景下考察路遥的矛盾,对于我们认识《人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中,城市的书写是非常罕见的,而作为文革时期主流文学代表作的《金光大道》中却呈现了一个具有独特景观的“城市”。这种城市景观与空间结构的想象性呈现与主流意识形态对城市改造与规训是相契合的。城市在主人公的“成长”中承担了重要的意义,“进城”成了他精神“成长”的需要。城市不仅不再是残缺的形象,反而成了农村在新历史条件下重塑自我“整体性”的“镜像”。它承担起了一种新的职责:扮演一个巫师的角色为农村“驱邪”。  相似文献   

12.
少年武侠小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少年小说样式,具有武侠小说和少年小说的特点。葛冰的少年武侠小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拟从成人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出发,以葛冰的作品为样本,分析少年武侠小说的思想特质与叙事技巧。首先,少年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进行了有选择的传递和解构,因而具有了丰富少年读生命内涵的寓意,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其次,少年武侠小说中的成功描写符合少年儿童的现代审美要求,想象奇特,远离暴力,崇尚力与美的结合。再次,少年武侠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技巧。其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给读留下更大的主动思考的空间。故事结构采用现代短篇悬念小说的结构,情节跌宕起伏,更具趣味性与可读性。人物贴近现实生活,新切可感。语言幽默风趣,颇具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诸种因素导致当前城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差距比较明显.通过提升领导和教师素质、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模式;关注"弱势",以人为本,学校家庭共同教育;优化育人环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来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步伐.  相似文献   

14.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各自的圣典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寓言。寓言以其本身的特质 ,承担起传播教义教理的任务 ,也促使宗教得以广泛流传 ,深入人心。从三大宗教寓言的生成年代、存在概貌及意义内涵等方面可以看出 ,这些寓言一方面与其宗教思想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又是它那个国家和民族文学的智慧花朵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的寓言是唐宋寓言的杰出代表,其特色主要表现为篇幅短小,寓意精警,隐晦曲折,含义深远,简洁的文字包含丰富的社会现实,常能给人以启迪与警醒。  相似文献   

16.
原有的城市规划法律制度不适应我国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城乡规划法》严格规范了规划许可审批和规划实施管理行为,完善了与投资体制、土地管理相协调的建设项目规划的公益性。土地规划不等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整个规划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城乡规划法》中居于核心地位,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当前的中心任务。《城乡规划法》规定了各类规划修改的审批层级及修改的程序,强化了各级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对于组织编制规划的职责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文革城乡文学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细读一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叙述者精神上由身在困境到走出迷惘的突围的痕迹。面对无法忘却的历史,人们纷纷打捞自我的个人记忆和自我情感,或怨怼,或激昂,或悲壮,或迷惘。他们纷纷书写这段历史,营造了自己精神的后花园。作为从城市到乡村,然后从乡村又回到城市的迁移者,他们很自然将目光投向一个共同的叙述主题——城市和乡村,叙述经历了两种文化后的精神境遇。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辐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只有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城乡分治”的社会管理政策,农村土地使用权未蕴涵产权,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城乡差距扩大。政府要确立公正的公共政策,明晰农民对耕地的承包权是不受侵犯的物权,积极研究和建立城乡政策运行的公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寓言能通过简单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在诸子散文中得到广泛运用。孔子作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经常被诸子用在寓言中担当一定的角色,表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在墨家的寓言中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在道家的寓言中是道家思想的寄托者,在法家的寓言中则成为以严刑峻法来治国的法家代表。这种现象和时代背景有关,也和诸子异彩纷呈的复杂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