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消除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质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宿主菌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对枯草芽孢杆菌中质粒的消除 .将过夜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2 4/pMX45接种于含SDS( 0— 0 .0 0 8% )的LB培养基中 ,当SDS浓度 (w /v)大于或等于 0 .0 0 6 %时 ,菌体不能生长 .SDS的亚致死浓度为 0 .0 0 5 % ,其致死率达 99% .菌液稀释后涂LB平板 ,再随机挑选单菌落至抗性平板 ,检测由质粒编码的红霉素抗性是否丢失 .氯化铯 溴化乙锭梯度离心及质粒DNA的电泳图像证实了 2 4/pMX45的衍生菌株A7中的质粒已完全被消除 .A7延迟期较短 ,并且细胞浓度高于 2 4/pMX45 .用SDS处理 8h后 ,2 4/pMX45的遗传标记开始丢失 ,消除率持续增高至 2 2h ,随之消除质粒的菌体量保持恒定 .在未经SDS处理的对照实验中 ,相同条件下培养 2 4h及 48h后 ,没有发现质粒自然丢失的现象 ,因此SDS能消除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质粒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被孢霉菌株(Mortierella alpina)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酸钠诱变及紫外线与亚硝酸钠的复合诱变方式对孢子悬浮液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线处理6min后,酶活性高达8.657U/mL,比出发菌株提高2.354倍;在亚硝酸钠处理8min后,酶活性为6.081U/mL,较之出发菌株提高1.658倍;在复合诱变的紫外照射6min和亚硝酸钠处理8min的情况下,酶活性高达9.141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493倍.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芽孢杆菌四个亚种对温度和pH值的耐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亚种的苏云金杆菌为材料,测定其对温度及pH值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经70℃水浴10min处理后,存活率为95%-100%,80℃水浴10 min处理后,存活率为45%-70%,90℃水浴10 min后,有27%-40%的存活率.说明这四株苏云金杆菌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力.当将培养基的pH值调至3时,四株菌都无法生长.当培养基的pH值为4时有两菌无法生长,pH值为5时4个亚种都能生长,pH值为8、9时4个亚种都生长旺盛.说明其在酸性环境中生长性能较差,在弱酸性和微碱性环境中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4.
一株脱硅胶质芽孢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无氮铝硅酸盐矿物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铝土矿等样品中分离得到10株产荚膜的芽孢杆菌。对其中编号为GSY-1的菌株的生物脱硅试验结果表明:在pH7.2,30℃,200r/min后,矿浆含量5%,浸出时间7d,铝土矿矿样的A/S从10.30提高到13.48,增幅达30.87%,差异显著,由此确定该菌株具有一定的铝土矿脱硅能力。通过对GSY-1菌株的细胞形态、培养条件及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并与模式株对照,可初步鉴定为硅酸盐胶质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疑似禽霍乱的4只病死鸭的病料中分离并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用于治疗。方法:无菌采集肝脏组织病料,接种至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及血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纯化;对纯化后的分离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提取其核酸作为模板,进行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圆纸片扩散试验测定分离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菌株表现为稍微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灰白色、露珠样、半透明的圆形菌落,但在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革兰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菌体两端着色深、中间着色较浅的球状短小杆菌。PCR扩增16S rRNA出现1 500 bp的目的条带,其序列分析与Pm菌株Q的16S rRNA基因的相似性为99.86%;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抑菌圈直径达19 mm,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表现中度敏感,其他药物均为耐药。结论:本研究从一例疑似禽霍乱的病死鸭中分离鉴定出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对米诺环素较为敏感,建议用于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一株高产雄甾-4-烯-3,17-二酮( AD )的Mycobacterium neoaurum突变株。
  创新点:获得了一株3-甾酮-Δ1-脱氢酶(KSDD)酶活缺陷型的高产 AD的诱变菌株 Mycobacterium neo-aurum ZADF-4,并采用菌落显色法筛选 KSDD酶活缺陷型M. neoaurum突变株。
  方法:(1)诱变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来处理出发菌株 M. neoaurum ZAD。ARTP 诱变条件如下:功率40 W ,气流量12.5 L/min,辐射距离1 cm,样品体积10μl,辐射时间为60、90、120、150和180 s;致死率统计优化后,最适辐射时间为150 s,致死率为90%~96%。(2)筛选方法:将ARTP诱变处理后的菌株点种在硝酸纤维滤膜上,30°C培养2 d,然后将长有菌落的滤膜小心取出并漂浮在4 mg/ml二氯靛酚(DCPIP)溶液(0.1 mmol/L磷酸缓冲液pH 7.0),30°C培养1 d直到全部菌落染成蓝色。然后将该滤膜取出,漂浮在250 mmol/L AD溶液(2%甲醇和50 mmol/L Tris pH 7.0缓冲液),室温放置15 min左右,观察菌落颜色变化。KSDD在底物 AD 存在时会脱氢产生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和H+,H+可以使被DCPIP染成蓝色的菌株褪色。因此,酶活缺陷型的菌株会仍保持蓝色,而酶活高的菌株会褪色为黄色(图3)。(3)对获得的潜在的高产AD菌株进行进一步的酶活检测以及产量验证,以期获得最优的突变株。
  结论:获得了4株具有潜在的高产AD能力的菌株,其中,最优的突变株ZADF-4的KSDD酶活相较于出发菌株ZAD下降了81.2%(图4),活性胶也证明其KSDD酶活相较于出发菌株下降明显(图5)。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实验证明突变株 ZADF-4中,AD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图6和图7),提高到了(6.28±0.11) g/L, AD/ADD提高到8:1,AD的摩尔产率达到60.3%(表1)。对出发菌株ZAD和突变株ZADF-4的ksdd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比对,发现ZADF-4的ksdd序列在5'端缺失9个核苷酸(atgttctac),导致3个氨基酸(MFY)的缺失;还发生了两个点突变,其中一个是无义突变(g.15a>6t),另一个是有义突变(g.413c>404t),并引起了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变化(p.138S>135L)。上述的基因突变及其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可能是引起M. neoaurum ZADF-4中KSDD酶活降低及AD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一株高产雄甾-4-烯-3,17-二酮(AD)的Mycobacterium neoaurum突变株。创新点:获得了一株3-甾酮-Δ1-脱氢酶(KSDD)酶活缺陷型的高产AD的诱变菌株Mycobacterium neoaurum ZADF-4,并采用菌落显色法筛选KSDD酶活缺陷型M.neoaurum突变株。方法:(1)诱变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来处理出发菌株M.neoaurum ZAD。ARTP诱变条件如下:功率40 W,气流量12.5 L/min,辐射距离1 cm,样品体积10μl,辐射时间为60、90、120、150和180 s;致死率统计优化后,最适辐射时间为150 s,致死率为90%~96%。(2)筛选方法:将ARTP诱变处理后的菌株点种在硝酸纤维滤膜上,30°C培养2 d,然后将长有菌落的滤膜小心取出并漂浮在4 mg/ml二氯靛酚(DCPIP)溶液(0.1 mmol/L磷酸缓冲液p H 7.0),30°C培养1 d直到全部菌落染成蓝色。然后将该滤膜取出,漂浮在250 mmol/L AD溶液(2%甲醇和50 mmol/L Tris p H 7.0缓冲液),室温放置15 min左右,观察菌落颜色变化。KSDD在底物AD存在时会脱氢产生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和H+,H+可以使被DCPIP染成蓝色的菌株褪色。因此,酶活缺陷型的菌株会仍保持蓝色,而酶活高的菌株会褪色为黄色(图3)。(3)对获得的潜在的高产AD菌株进行进一步的酶活检测以及产量验证,以期获得最优的突变株。结论:获得了4株具有潜在的高产AD能力的菌株,其中,最优的突变株ZADF-4的KSDD酶活相较于出发菌株ZAD下降了81.2%(图4),活性胶也证明其KSDD酶活相较于出发菌株下降明显(图5)。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实验证明突变株ZADF-4中,AD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图6和图7),提高到了(6.28±0.11)g/L,AD/ADD提高到8:1,AD的摩尔产率达到60.3%(表1)。对出发菌株ZAD和突变株ZADF-4的ksdd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比对,发现ZADF-4的ksdd序列在5’端缺失9个核苷酸(atgttctac),导致3个氨基酸(MFY)的缺失;还发生了两个点突变,其中一个是无义突变(g.15a>6t),另一个是有义突变(g.413c>404t),并引起了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变化(p.138S>135L)。上述的基因突变及其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可能是引起M.neoaurum ZADF-4中KSDD酶活降低及AD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PP333)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CK)、50、100、200mg/L的多效唑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以及采用水培成幼苗后,对其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多效唑溶液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呼吸速率有所变化,同时,小麦幼苗株高明显受到抑制;地上、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增加;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加强,抗性增强。说明多效唑溶液浸种有助于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逆性,有利于小麦的生产,以100mg/L多效唑浸种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将斑节对虾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基因克隆进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均能检测到一条分子量为79.4kDa的特异性条带,与推导的融合蛋白理论分子量82.4kDa基本相符;包涵体变性后对经Ni—NTAagarose纯化的变性液进行复性,表现出0.3851U/mg.min的PO活性;不同条件下的诱导表达结果显示,18℃时诱导培养能检测到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诱导9h后可溶性表达比例达到最高,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的s.56%;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经胰酶消化,可检测到分子量为60kDa、42.7kDa的特异性条带,并表现出0.4249U/mg.min的PO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铜锌对马尾松的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马尾松的四种外生菌根真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u^2+和Zn^2+处理,测定这四种菌的菌丝干重、培养9d后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氮的消耗量以及菌丝中Cu、Zn的含量,确定这四种菌对重金属的抵抗能力。结果表明:四种菌对重金属都有一定的抗性;低浓度的重金属不会抑制菌丝的生长,中等浓度对菌丝的生物量影响不明显,高浓度则明显地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立白藜芦醇脂质体比白藜芦醇是否具有更好的肝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脂质体,从小鼠尾静脉注射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脂质体,以紫外检测法检测小鼠肝脏中白藜芦醇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脂质体在0.5h、2h、8h后在肝脏中的存留量确定肝靶向性差异。结果:白藜芦醇脂质体在尾静脉注射0.5h、2h、8h后在肝脏比单纯白藜芦醇具有更高的肝组织分布量。结论:白藜芦醇脂质体具有更好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12.
用紫外线以不同时间处理小麦条锈菌水源致病类型1-4、条中29-3、条中23-2,当夏孢子致死率达90%左右时,确定为最适诱变时间分别为12、8、5min.以紫外线12min处理水源致病类型1时,经6批次筛选未获得突变体.以8 min处理条中29-3,得到在Hybrid46上表现3型的菌系,在尤皮Ⅱ号上表现4型的菌系和在阿夫上表现2型的菌系,分别命名Hybrid46菌系、尤Ⅱ菌系和阿夫菌系,三菌系经4代转接该品种,最后获得2个稳定的突变菌系,包括毒性突变产生的尤Ⅱ菌系和非毒性突变产生的阿夫菌系.以5 min处理条中23-2得到两个突变菌系:在尤皮Ⅱ号上表现3型的菌系和在水源11上表现2型的菌系,分别命名为尤Ⅱ-23菌系和水源11菌系,其中尤Ⅱ-23菌系经4次转接仍保持毒性.  相似文献   

13.
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用庆大霉素产生菌JY1-12为出发菌株,选育出性能优良的菌株JY3-5.经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研究了最佳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使其摇瓶效价提高35.1%;30m3灌放大试验,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19.2%.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从江苏省苏北地区6市采集土样422份,分离出苏云金杆菌76株.血清学分析表明,它们分属于H_3、H_7、H_10、H_21和H_43型,另一株为自凝菌.通过对76个分离株的生物毒力测定,筛选出4林对赤松毛虫、小菜蛾、玉米螟等具有高毒力的菌株,为开发高效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提供了重要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从新疆某铀矿厂采集土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伴胞晶体,并经生理生化特征和cry基因的鉴定确认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将其命名为BRC-ZYR4。利用PCR-RFLP方法和SDS-PAGE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cry基因型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简称ICPs)的鉴定。结果表明,BRC-ZYR4可能含有cry1Ad、cry1Cb和cry1Ea基因,含有约130、75、50、30和25kDaICPs。  相似文献   

16.
硅酸盐细菌几种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对硅酸盐细菌分解钾矿石能力的研究,并对硅酸盐细菌的促生作用和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硅酸盐细菌无分解钾长石的能力;在含菌10^5-10^7个/mL的范围内能使萌芽不高的陈旧小麦种子萌发率提高2-3倍;盆栽试验表明在灭菌土壤里接种硅酸盐细菌比不接种能显增加苗期植物的生长量;平板试验表明硅酸盐细菌对棉枯萎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赤霉病等植物病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测定了5 种药剂对台湾乳白蚁的传毒性. 结果表明,吡虫啉作用迅速,用药后1 、2 天的死亡率均达36 %以上;巴丹作用十分缓慢,第9 天的最大死亡率为12139 %. 阿维菌素、Bt 对台湾乳白蚁的作用,与对照药剂灭蚁灵相近,药后4 、5 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均达32 %以上,可作为白蚁灭治药物,进一步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实验室保存的酿酒酵母为初始菌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浓度,绘制出菌株生长曲线,由此确定出最佳诱变菌龄为3~10h,在此期间利用紫外线对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适于在高温下发酵的菌株,紫外线诱变条件为:紫外灯功率10w,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3min。此菌株在37℃下培养72h,其成熟发酵醪酒精产率为3.837%。  相似文献   

19.
以利福霉素SV自身耐受性菌株为出发菌株,经HNO2+UV和HNO2+UV+Licl分别复合诱变后,获得两株变异菌株。结果表明:其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7.8%和15.1%.并且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饲料为原料筛选出一株既产乳酸又产芽孢的益生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命名为T-8。从培养基碳源、氮源、有机物浸出液、培养基pH、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方面对菌株T-8展开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6 g/L、豆粕粉15 g/L、小麦麸皮浸出液60%、酵母粉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10 g/L,pH 5.0。以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最优培养基,在47℃的摇床中以200 r/min的转速振荡培养28 h,菌株T-8的细胞密度达到4.8×109 CFU/mL,芽孢率达到95.2%。本试验可为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应用于饲用微生物菌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